落寞,是诗人最爱的主题,人越是在逆境,越容易激发诗情,人的落寞有许多,生离死别是落寞,爱情破碎是落寞,怀才不遇是落寞,壮志难酬也是落寞,当落寞遇上诗人,是怎样的效果呢?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观灯夜,花灯满市,月光照人。
少年时,每逢正月十一日,跟父母一起观灯,我是多么快乐啊,可是父母脸上为什么总有一丝惆怅?如今我也老了,原来少年的快乐变成了悲伤,我终于理解了父母的惆怅。
用花好月圆、繁华灯市,反衬自己的悲哀,是壮志未酬,还是因为爱情?作者没说,读者也不知道,但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寂寞凄凉,春寒袭来,有人归去,只有作者沙河塘上,目送有人缓缓而归。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谁说豪放派词人不会有凄凉?
辛弃疾这首词啊,郁孤台,本来只是一个地名,但只是这个地名,就充满了孤独沉郁之感,这三个字起头,似乎就不需要更多语言了。
西北望长安,长安指都城汴京,望不见长安,因为无数高山阻碍了实现,望不见,也回不去,那是辛弃疾一生的心结,中间多少行人泪,又岂是行人之泪,还有辛稼轩的悲愤之泪。
最后,在江边的晚霞中,在鹧鸪鸟的鸣叫中,感受到人世苍茫,与开头郁孤台呼应,更添几分沉郁孤独。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汉下白登道,刘邦当年在这里被匈奴围困7天,差点丧命,胡窥青海湾,是唐朝与胡人连年交战的地方,从汉朝到唐朝,中原要归化匈奴,胡人不断觊觎中原,战争从未停止,而那些征战的将士,又有几个能生还故乡,又有几个能与亲人再度团聚?
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惟愿世界和平!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陶渊明可不容易啊,现代人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知他是一个隐士,只知他心里有一个世外桃源。
谁能想到,陶渊明也有如此慷慨的笔墨,有如此激昂的诗句。
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自不用多说,这里说“君子死知己”,不是说君子的知己死去了,而是君子为知己而死。“素骥鸣广陌”,素骥就是白马,你看,连白马都充满斗志,一路嘶鸣,更何况提剑出燕京的壮士呢?
这几句诗,读来慷慨激昂,但是“君子死知己”一句,却陡然给人以知音难求的悲凉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
离离原上 草
无题》 莺莺春思怨张生, 子规泣血夏夜中。 半老莫话年少事, 相思何用到天明。
寒峰
辛弃疾有点可惜。李白那种嗜酒如命的怎么从政
UC网友16xxxx1951 回复 09-11 08:39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谁说弃疾不好酒[点赞][点赞][点赞]
离离原上 草
七月东墙杏树》 三月正花开, 树下久徘徊。 六月果落尽, 七月无人来。
虎帅 回复 09-27 00:16
一月门对红,二月捉蝗虫,三月拜太公,四月禾苗浓,五月包果粽,六月腰骨痛,七月芋头松,八月起秋风,九月放鸢公,十月牛搞洞,十一月系冬,十二响咚咚。离离:十三月呢?
离离原上 草
卜算子 农历九月十四夜》 秋深夜欲寒, 白光洒庭轩。 中秋过后月重圆, 念起西家燕。 梧桐疏影浅, 寂寂自顾言。 九点已过人未还, 在立西风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