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感冒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大意!

曹彰开心养护 2025-02-04 03:29:13

近日,娱乐圈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著名艺人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呼难以置信:流感真的能致命吗?感冒不是小病吗?如果一个明星都能因流感丧命,那么普通人该如何自保?

事实上,流感的致命性一直被大众低估。每年,全球因流感相关疾病去世的人数高达几十万,仅在我国,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流感的并发症。而肺炎,正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种。那么,普通的感冒和会致命的流感究竟有什么区别?如果不幸感染,哪些症状是“危险信号”?我们又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感冒≠流感,流感并发症才是“夺命杀手”

很多人将“感冒”和“流感”混为一谈,认为不过是咳嗽、流鼻涕,扛几天就会自愈。但事实上,二者有本质区别。

普通感冒:大多数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通常表现为咳嗽、流鼻涕、轻微发热,一般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1周左右可自行痊愈。流感(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如H1N1、H3N2)引起,症状更严重,病程发展迅速,高烧(38.5℃以上)、全身酸痛、极度乏力、剧烈咳嗽等更为常见,严重时可导致肺炎、脑炎、心肌炎甚至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更可怕的是,流感本身并不可怕,但它的并发症才是致命的根源!其中,流感病毒可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使肺部免疫屏障失效,导致细菌或病毒趁机入侵,引发病毒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流感是否已经发展成了致命性肺炎?

警惕!这些症状出现,可能已是肺炎前兆

并非所有流感都会发展成肺炎,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高烧持续不退:如果高烧(≥39℃)持续超过3天,说明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可能已引发并发症。呼吸急促或困难:如果呼吸明显加快,甚至出现气短、胸闷,可能已是肺炎征兆。咳嗽加重,甚至咳血:咳嗽越来越严重,甚至咳出黄色、绿色浓痰或带血痰,提示肺部已有感染。剧烈胸痛:肺部感染可能会导致胸膜炎,患者会在呼吸时感到剧烈疼痛。神志模糊、嗜睡、癫痫样症状:这是病情恶化的表现,可能已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指甲或嘴唇发紫:提示身体缺氧,可能已发展为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请务必立即就医,切勿拖延!许多因流感去世的患者,并非死于病毒本身,而是因未能及时发现并发症,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预防大于治疗:如何有效避免流感并发症?

面对如此凶险的流感,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才能避免悲剧发生?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 接种流感疫苗: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

打疫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有效预防流感的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所有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慢病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即便感染,疫苗也能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2.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保持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提高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免疫力下降的风险。适量运动,如快走、瑜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 勤洗手、戴口罩,减少传播风险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病毒也可附着在手上,用手接触眼、口、鼻易导致感染,因此勤洗手很重要。4.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拖延一旦出现高烧、剧烈咳嗽等流感症状,应尽快就医,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减少病程和并发症风险。避免滥用抗生素!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有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

如何改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

大S的离世,无疑再次敲响警钟。但令人遗憾的是,每当有名人因流感去世,人们才开始短暂关注这个问题,过后便将其抛之脑后。或许,我们需要思考:

我们是否应该把“感冒就是小病”的观念彻底纠正? 很多人依然认为感冒无需治疗,甚至盲目抗拒疫苗,导致每年数十万人的不必要死亡。如何提高公众对流感并发症的认知? 许多人并不了解流感的危险信号,导致错失治疗时机。是否应该在学校、社区加强健康教育?社会是否应提供更便利的流感防治措施? 比如推广免费疫苗接种、普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机,让流感防治不再“信息不对称”。

流感不是感冒,它可以致命。 而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不该再因为信息不足,而让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流感带走。你认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让更多人正视流感的威胁?

0 阅读:0
曹彰开心养护

曹彰开心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