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距离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104%关税仅过去7天,这场号称“史上最狠”的贸易战却出现了戏剧性转折。

美国的“对等关税”被我国进行反制后,特朗普再对中国加征了50%关税,而后,中国再次反击,加征50%后,特朗普把美国的对华关税进一步提高到125%。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4%的“对等关税”后,全球市场一片哗然。这一税率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还被包装成一种“公平贸易”的手段,试图通过关税手段迫使中国在稀土出口和科技投资领域做出让步。

美国这次发起的“对等关税”战,全然是在无事生非,也是没有理由的单方面“关税霸凌”,我国将以“坚决反制,奉陪到底”的态度来应对美过这次单方面挑起的“对等关税”战。
中国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国际市场,中国的地位都居举足轻重,美国再怎么掀风起浪也撼动不了。

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反制措施哦并且进行了精准的反击,中国在关税上实施了对等制裁,而且通过稀土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非关税手段,直接重创了美国的科技和农业命脉。
例如,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威胁到美国军工产业链的稳定性,尤其是F-35战斗机的生产。此外,中国将11家美国科技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向16家涉及两用技术的美国实体出口关键产品,进一步压缩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

中国通过“不可靠实体清单”精准打击美国科技企业,将11家涉及两用技术的公司列入管控名单,禁止向16家美国实体出口关键产品。这些措施不仅在短期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压力,更在长期内削弱了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白宫内部文件显示,所谓“104%关税”实为虚张声势,真实目标是以此换取中国在稀土出口、科技投资领域的让步。但中国通过提前曝光谈判细节,使美方陷入舆论被动。

中方此次并未在美国关税生效后立即反击,而是延迟7小时公布措施。这一微妙的时间差引发外媒猜测,彭博等称中国“暂缓报复”。实际上,这一安排可能有意避开A股交易时段,减少市场波动,同时让美股率先承压——消息公布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下跌1.7%。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对其自身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数据显示,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进口食品杂货价格普遍上涨,海鲜、咖啡、水果等进口商品首当其冲,预计整体食品价格将上涨2.8%,新鲜果蔬涨幅达4%。这种成本转嫁效应直接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物价水平,加剧了通胀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由于关税叠加效应,许多美国企业由于关税的增加而变得痛苦不堪,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与白宫经济顾问纳瓦罗爆发激烈争吵。数据表明,美国对中国商品的综合税率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完结时候的19.3%疯狂上升到2025年的125%。

这种“关税套娃”效应使美国企业采购价格飙升,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然而,供应链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使得许多企业陷入了短期困境。更坏的消息是,美国的盟友也被这场“关税霸凌”所影响,欧盟、东盟等经济体逐步实行反制措施,导致美国的经济影响力下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首先冲击了美国自身经济。从4月2日宣布关税到4月8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0.85%,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2.1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高达13.26%。美国资本市场对关税政策的反应表明,投资者对特朗普的强硬策略失去了信心。

更致命的是,美国引以为傲的“金融武器”正在失效。中国通过离境退税政策,将每年超5000亿美元的跨境消费锁定在本土市场,直接削弱美元回流机制。摩根大通报告指出,美国企业二季度利润预期下调幅度达18%,远超2018年贸易战时期。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全球贸易分裂可能导致2030年全球GDP损失4.5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全年经济总量。

2025年4月10日,距离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104%关税仅过去7天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罕见松口称“愿与中方重启对话”,而此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强硬威胁已悄然删除。从剑拔弩张到主动示好,美国态度急转的背后,是经济数据崩盘、全球反制浪潮与中国战略定力的三重绞杀。这场博弈不仅暴露了美国“极限施压”策略的致命缺陷,更揭示了全球权力格局重构的深层逻辑。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