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对比,军事部署,统治者心境的历史转变

阿桃历史观 2024-09-18 19:45:34

全文共1185字,阅读时间3分钟

一、朝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同年年底,明太祖朱元璋便安排使臣昭告四周政权,意在告知邻国,元朝已亡,明朝新立。此前与元朝的交往方式,在明朝这里依然得到承认,只要保持朝贡关系即可。其中,朱元璋派往朝鲜的符宝郎成功完成任务,标志着明朝与朝鲜王朝的朝贡体系正式启动。

洪武年间,朝鲜王朝的国王对明朝极为尊敬,每逢朱元璋和朱标的生日,都会主动前来恭贺。然而,当新任的高丽大王选择与元朝残余势力交往时,朱元璋切断了朝贡贸易,直至朝鲜王朝主动认错并再次上贡,两国朝贡体系才得以恢复。虽然朝贡体系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经济收益甚微,大部分时候明朝都会回赐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给朝鲜王朝。

二、民间贸易活动的开放

尽管朝贡贸易是主要交流方式,但明朝对高丽王朝的态度十分友好。因此,除了朝贡贸易外,还存在着使臣的民间贸易活动。从公元1371年开始,朝鲜王朝的使臣经常在朝贡时携带诸多特产到明朝进行贸易。这些贸易活动非常频繁,有时朝鲜使臣准备向明朝进贡一车货物时,会携带十车私人物品进行交易。

这一现象引起了明朝大臣的注意,他们建议对朝鲜使臣的商业活动收取税款,但这一建议被朱元璋驳回。他认为朝鲜王朝路途遥远,来到天朝上国不易,不宜过于计较。然而,大臣们多次上奏请求开放贸易,最终在朱元璋的默许下,明朝开放了大部分地区供朝鲜使臣进行贸易活动。

三、朝鲜半岛政权对“唐物”的需求与走私贸易

“唐物”一词源于唐朝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尤其在东亚地区。因此,在中国古代,东亚地区的人们将来自中原王朝的物品称为“唐物”。朝鲜王朝的王公贵族特别喜爱使用唐物,他们认为没有唐物的生活难以忍受。因此,朝鲜使臣会携带当地特产与明朝使臣或其他民间商人交换“唐物”。

然而,由于明制的限制,使臣之间的贸易活动有定量规定。这促使朝鲜使臣和富商开始进行走私贸易。走私行为包括使臣自己的个人走私、朝鲜王朝皇帝暗中命令的走私以及朝鲜使臣与富商合作进行的走私。这些走私行为不仅涉及大量的中药材、弓角等物品,还助长了走私贸易的不断发展。

四、明朝使臣在朝鲜的走私行为

在明朝中前期,派往朝鲜的使臣主要以太监为代表。由于明成祖朱棣宠信太监,太监们在执行任务时也进行走私贸易。例如,黄俨作为明成祖时期最活跃的太监使臣之一,多次前往朝鲜并大量走私各种物品。他的行为影响了身边的人也开始从事走私贸易。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朝使臣在贡赐贸易下的走私贸易现象十分普遍。无论是出于个人利益还是国家需求,无论是明朝还是朝鲜半岛政权都存在走私行为。

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互动关系复杂多样的一面也暴露了当时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管的缺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和友好往来。未来随着中朝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这种走私现象会逐渐减少并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为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0 阅读:2
阿桃历史观

阿桃历史观

读一本好书,品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