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越军无差别炮击广西,3个孩子当场死亡,吴克华:给我打

奋发小史书 2024-11-07 10:12:39

边境争端引发诸多杀戮

1981年的春天,广西宁明县上石公社的一个平静早晨被打破。越军对廖行大队村办小学的无差别炮击,夺去了三个天真无邪孩子的生命。其中一位年仅七八岁的小女孩,用最后一口气问着抱着她的解放军战士:"叔叔,他们打我,你怎么不打他们呀?"这句话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时任广州军区司令的吴克华将军闻讯大怒,立即下令对盘踞在法卡山的越军进行反击。在一场历时55分钟的激烈战斗中,解放军以96门火炮的怒吼和将士们的英勇冲锋,彻底收复法卡山,歼敌705人,为死难的儿童和边境百姓讨回了公道。

法卡山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当地壮族人用方言称它为"天杀的山",因为这里常年雷击不断。

这座横跨中越边境的山脉由七座小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11米,本该是中越两国和平共处的象征。可这里却成了两国关系的伤痕。

从军事角度看,法卡山就像一把双刃剑。向南可以控制越南谅山市,切断越南同登至谅山的交通要道。向北则能监视广西宁明县城通往凭祥市的铁路公路,掌控着方圆数十公里的战略要地。

1979年中越战争后,越南领导人黎笋玩起了阴谋诡计。他们一面假意与中国谈判边境问题,一面暗中增兵越北地区。

到了1980年,越军337师52团已经强占了法卡山全部五处高地。其中不仅包括争议地区,连中国的领土也被侵占。

这种行为背后有深层次原因。越南这个国家长期遭受外敌入侵,形成了极强的危机意识。当他们有了一点实力,这种危机感就转化成了对外扩张的野心。

反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对待邻国向来宽容大度。正是这种态度,让越南政府更加肆无忌惮。

从1980年到1981年初,越军在法卡山上耀武扬威。他们不断向中国境内开炮射击,短短一年多就发动了39次武装挑衅。

在越军的炮火威胁下,宁明和凭祥两地的百姓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就连正在田间耕作的农民和他们的耕牛都无法幸免。

这种局势让当地百姓对越军恨之入骨。法卡山不仅是"天杀的山",驻扎在上面的越军也被他们称为"天杀的越军"。

在这片争议的土地上,百姓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每一声炮响都可能带走无辜的生命,每一次挑衅都加深着两国人民的仇恨。

这就是1981年的中越边境,一个被战火笼罩的伤痕累累的地方。它见证了人性的丑陋,也记录了无辜者的苦难。

炮火无情断送幼小生命

1981年4月的一个普通课间,广西宁明县上石公社廖行大队的村办小学里充满欢声笑语。几十个孩子正随着音乐做着课间操,青春洋溢的身影在阳光下舒展跳动。

这些生活在边陲的孩子们虽然家境不富裕,但都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他们年龄最小的七八岁,大的也不过十来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

突然之间,天空中划过几道刺眼的火光。警觉的老师抬头看到越军的炮弹正朝着村子的方向飞来,立刻大声呼喊着要孩子们往防炮洞跑。

边境地区的老师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自1978年以来,越军就频频向中国边境地区发动袭击,连在田间耕作的农民都不能幸免。

但这些天真的孩子哪里见过这种阵仗。他们一个个被吓得手足无措,老师拼命地拉着孩子们往防空洞的方向跑。

就在这时,一枚炮弹在操场上爆炸了。三个来不及躲避的孩子当场倒在了血泊中,而越军的炮火仍在不断落在校园里。

老师们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要保护其他受惊的孩子们,防止他们乱跑;一边却无法分身去救助那三个伤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期待救援快点到来。

幸运的是,廖行大队附近驻扎着广西边防3师9团的一个连队。战士们听到炮声就立即赶到现场,一个班的战士冒着炮火冲向操场。

他们迅速将三个倒在血泊中的孩子抱起来往安全地带转移。其中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伤势最重,她用沾满鲜血的小手紧紧抓着战士的衣服。

这个可怜的孩子用最后的力气问道:"叔叔,他们打我,你怎么不打他们呀?"话音未落,小女孩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三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原宁明县政府和武装部迅速介入,封锁了现场等待拍照存档,只允许死者家属进入。

但消息很快传开,愤怒的群众纷纷聚集在现场。看到解放军战士们没有立即反击,反而在维持秩序,一些群众将怒火发泄到了战士们身上。

有人甚至怒吼着要战士们把枪给他们,说要亲自去找越军报仇。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群众情绪难以平复。

边防3师9团2营的一名营级干部为了稳定局势,向群众承诺一定会为死去的孩子们报仇。他解释说调动部队需要时间,请大家相信解放军。

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广西军区。军区首长们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边防3师9团做好战斗准备。这次袭击成为了中国军队反击的导火索。

集结重兵终战法卡之巅

得知宁明县廖行大队发生的惨剧后,时任广州军区司令的吴克华将军立即投入到战前准备中。他批准了广西军区收复法卡山的作战计划,决心给越军一个深刻的教训。

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广州军区调动了多支部队参战。驻防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的41军123师接到命令后立即启程,与此同时,广州军区海南军分区守备师131师598团也从遥远的海南岛北上增援。

这支来自海南的598团并非普通的陆军部队。他们是当时中国特种部队的雏形,隶属于海军陆战部队,战斗力相当强悍。

参战的解放军总兵力达到了21000人,这样的规模相当于越南一个军的兵力。解放军的火力配置也十分强大,包括了152加榴炮营、122榴弹炮营、76加农炮连、107火箭炮连以及4个迫击炮连。

战前侦察显示,盘踞在法卡山的越军实力不容小觑。他们由337师52团、特工198团和高禄县第8独立营组成,还有2个炮营提供火力支援。

越军装备了160迫击炮、76加农炮、122榴弹炮等各类火炮,后方还有337师坦克营随时准备增援。这支约5000人的部队在山上构筑了大量坑道和堡垒工事。

由于法卡山区域的特殊地形,指挥部决定采取正面突破的战术。山区丘陵密布,不适合部队迂回包抄,只能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先拿下主峰再说。

战前,广西边防3师9团2营被选为主攻部队。这支1582人的部队中虽然有179名新兵,但绝大多数官兵都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经验十分丰富。

消息传开后,各参战部队的战士们纷纷请战,争相要求担任主攻任务。许多人甚至提前写好了遗书,但考虑到广西边防3师9团2营熟悉当地地形,指挥部最终确定由他们担任主攻。

在战前准备阶段,宁明县武装部开始组织转移交战区的群众。然而,当地百姓对越军的仇恨已经积累到了极点,很多人不愿撤离,表示要参战。

这些宁明县的百姓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在1979年的对越作战中,当地就有6000多名民兵参与了一线作战任务,他们渴望亲手为死去的孩子们报仇。

负责转移群众的干部们费尽口舌,反复解释只有群众撤离后部队才能放开手脚作战。看着群众们期待的眼神,每一名战士都下定决心要打好这一仗。

到了5月4日,所有参战部队已经完成了战前准备。96门大炮整齐列阵,广西边防3师9团2营的各个连队也进入了出击阵地,只等着向越军发起致命一击。

震撼炮火摧毁敌军阵地

1981年5月5日清晨6点整,解放军的96门火炮同时怒吼。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法卡山上,整个山头被火光和硝烟笼罩。

最令人震撼的是107火箭炮连的表现。8门火箭炮每门12管,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发射出96道火舌,将越军的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在这场密集的炮火覆盖下,越军的地雷阵和工事被摧毁殆尽。广西边防3师9团2营4连的官兵们紧随炮火,向敌阵地发起了冲锋。

越军没想到解放军会发起如此猛烈的进攻,但他们很快组织起了顽强的抵抗。3号、4号和5号高地上的越军火力点不断向冲锋的解放军倾泻弹雨。

4连长罗国宙临危不乱,立即调整了战术。他命令一排压制4号和5号高地的越军,同时派2排2班直插3号高地。

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6连从法卡山主峰西面的叫卡山发起猛攻,给了越军致命一击。在两面夹击之下,越军的抵抗开始瓦解。

解放军将士们的英勇表现令人赞叹。每当越军胆敢走出掩体,就会立即被我军火力点发现并消灭。

自进攻开始,仅仅55分钟,4连2排2班就成功拿下了3号高地,歼灭了一个越军排。紧接着,2排1班和3班也分别占领了4号和5号高地。

与此同时,5连也不负众望,一举拿下了1号和2号高地。6连更是乘胜追击,将试图逃跑的越军残部全部歼灭。

然而战斗并未就此结束。越军在嘉暮山和扣德山的炮兵阵地仍在不断向法卡山开火,企图夺回失地。

为了巩固战果,广西边防3师9团2营4连立即转入防御状态。107火箭炮连随即对当面区域实施火箭布雷,有效遏制了越军的反扑企图。

这场战斗的胜利意义重大。解放军共计击毙越军705人,击伤513人,有力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

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为那些在越军炮火下失去生命的无辜百姓讨回了公道。当地群众得知胜利的消息后,纷纷带着慰问品来到部队,向英勇的将士们表达感激之情。

法卡山收复战的胜利,不仅收复了失地,更让边境地区的百姓重新获得了安宁。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中越边境冲突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越军不敢再肆意向中国边境地区开炮,边境地区的百姓终于可以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那些逝去的生命虽然无法复返,但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0 阅读:0

奋发小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