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类人才,缺口超500万!

泽祥评教育 2024-06-29 13:38:49

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人工智能行业获得颇多关注,人工智能专业也强势出圈。数据显示,2018~2023年增设数量最多的专业是人工智能专业,增设数超500个。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大 市场需求大

有媒体从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获悉,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多个数据表明,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

2020年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也指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总缺口达500万。上海市2025年需求40万,而本地高校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为4万。”

此外,麦肯锡2023年5月曾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的AI人才供应只有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人才缺口将达400万。

由此可见,国内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例存在严重失衡。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尽管高校AI专业布点增多,但我国在AI人才培养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毕业生供给跟不上市场需求,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显著错位。

人工智能前景如何?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相关人才缺口巨大,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而人工智能专业近几年也火爆异常,热度居高不下。百度热搜数据显示,2020~2022年人工智能专业连续3年蝉联热度增幅最高专业。今年6月13日,夸克App宣布升级高考AI搜索、智能志愿工具等高考信息服务,据平台大数据显示,在今年的热门专业中,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持续火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热度最高,人工智能专业热度第三。人工智能专业在每年报考都受到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那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前景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规模化、体系化培养起步相对较晚,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仍普遍较小,目前暂无相关数据。我们或可从设置较早且相关性较强的专业了解一二。

据了解,至2023年,虽有500余所高校开设AI相关专业,但高层次人才的存量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是目前AI岗位人才的主体。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2023届从事“AI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超过四成(41.1%)来自计算机类专业,其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12.1%)。同时,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近三年来月收入也领先其他专业类。2023届本科毕业生主要专业类半年后的月收入最高的是电子信息类专业(6802元),该专业类的月收入三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次是计算机类专业(6771元)。

此外,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7014元)、智能科学与技术(6966元)虽然是近年新增专业但表现亮眼,已跻身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专业前10位。

同时,据阳光高考网专业知识库相关信息,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人工智能行业的高薪主要分布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及部分内陆省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及杭州的薪水位列第一方阵,月薪在1.8万左右;苏州、南京、广州及厦门位列第二方阵,月薪在1.4万左右;其他沿海及内陆省会城市,如成都、重庆、长沙及济南等位于第三方阵,月薪在1.3万左右。热门职位中,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月薪可以达到2.2万,职位量方面,算法工程师需求遥遥领先。

一般来说,行业发展前景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较大。行业越有前景,从业门槛越高,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支付能力越强。

各校人工智能专业,如何?

从目前来看,理工类高校、师范类高校、石油类高校等多种类型的高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且各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各具特色。

如天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以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算法及开发应用为特色,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系统模型分析、软件设计、项目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联合华为、腾讯、西门子等企业,实施校企深度合作“科教+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一流人工智能人才。

需要说的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是一成不变。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着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

如山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新的培养方案以人工智能+财经交叉融合为核心设计理念,体现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中的引领地位。该专业依托学校财经学科背景优势,以“人工智能+财经”为特色,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与财经应用的交叉与融合,培养高质量的适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对此,考生也应注意,不同的院校在同一专业的培养方向各有不同,一些人工智能专业可能会有学校的优势特色融入。考生应关注报考院校此方面的信息,切勿盲目报考。

2024年3月~4月,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针对全国已经在教育部成功备案的人工智能专业的535所普通高校进行调研,并最终以“排行榜”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调研结果。5月20日,2024全国535所普通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对外发布。

对此,我们特地将A类院校进行了整理,希望可以给考生及家长一些参考依据。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社、阳光高考网、各高校网站、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进联盟公众号等。

0 阅读:0

泽祥评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