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你们这些家属,磨磨蹭蹭干什么。”在一堆“小战士”的推搡下,邓榕与姐姐跌跌撞撞走着。
1967年正值动荡年代之时,邓小平的女儿邓榕与姐姐被赶出了在中南海的家。
此时“学习”归来的陈毅眉头紧锁,再没了往日的慈祥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严肃,正在缓步朝着中南海方向走着。
邓榕抬头的瞬间和迎面走来的陈毅视线发生了交汇,立马扭开头准备绕道走开,现在两家的处境都很糟糕,邓榕也不忍心牵连到陈伯伯。
可刚扭头,陈毅就先开口说道:“都好吗?”
“都好,陈伯伯。”邓榕扭着头回答,生怕让陈伯伯看到他眼里的眼泪。
“好,好......”陈毅欲言又止的答道,随后又独自一人走进了巷子里。
只是两人都没想到,这成了两家的人最后一次见面。
邻里之间的情谊
1957年,邓小平一家搬进了中南海,一个简单的四合院就成了邓小平一家的住所,邓小平住第三个院子,陈毅一家恰好就住在第四个院子里。
根据邓小平的女儿邓榕的回忆:“当时我们家和陈伯伯的家是挨着的,打开我们家的后窗户,就能看见陈伯伯家的院子。”
此时的邓榕也就刚刚七岁,正好和陈毅的女儿珊珊是差不多的年纪,两个同岁的姑娘遇在一起,自然少不了一起上学、一起游戏。
小邓榕也是在这时候,得益于和珊珊的关系,邓榕经常前往陈伯伯家里玩耍。在邓榕的印象里,陈伯伯是一个慈眉善目很有趣的一个人。
经常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每次邓榕来陈伯伯家里的时候,陈伯伯都会打趣道:“这是哪家的女娃娃哟,就住我家不走了好不好。”
而邓榕也会笑嘻嘻的对着陈伯伯做个鬼脸。
特别是那个时候陈毅元帅喜欢穿皮衣夹克,带个墨镜,邓榕就喜欢趁陈毅不注意的时候,偷偷一把摘掉他的墨镜,做小恶作剧,而陈毅也不生气,也是对着邓榕笑呵呵的。
有时候家里有了送来的新奇特产,还没让家里人吃呢,邓小平就张罗着要先给陈毅家去送点。
而陈毅又是个“大嗓门”,有时候陈毅在家的时候,家里正好做了好吃的,直接就隔着院墙,朝着邓小平的院子喊邓榕过来吃。
1952年邓小平刚从西南调到中央工作,担任中央政务院的副总理,而陈毅过了两年便是从华东调任到中央工作,担任起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从此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二人共同作为周总理的左膀右臂,协助周总理的工作,那个时候刚刚建国不久,几乎每过几天就要开会,经常是忙个不停,邓榕就会问珊珊:“你爸爸回来了吗?”
而珊珊也会问邓榕:“你爸爸回来了吗?”
因为两个人经常形影不离,只要下班就经常是要一起回来的。
由于两家离的特别近的原因,经常在茶余饭后就会约着一起散步,特别是邓小平和陈毅两人,感情更是深厚异常,几乎是只要有了空闲,两人就会约着一块散步、下棋。
有时候坐在门外两个人聊天,一聊就能聊到深夜才回去,国家政治,军队往事,几乎什么都会聊,而此时的邓榕和珊珊就围在这两个人身边,打搅陈毅和邓小平说不成话,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那时候邓榕还小,并不明白为什么刚刚搬过来,两家大人刚见面就热热闹闹的了,只是邓榕下意识的就觉得,自己爸爸和珊珊的爸爸关系一定特别好,就像自己和珊珊关系一样好。
但随着邓榕逐渐长大,她才慢慢知道,自己爸爸和珊珊爸爸并不是搬来后就认识的,他们之间的友情要从几十年之前慢慢讲起。
战火之中的友情
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不远万里跋涉,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留学期间,邓小平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决定加入共产党,踏上了革命路程,而邓小平所加入的共产党就叫做旅欧少年共产党。
陈毅比邓小平要早上一年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和邓小平一样,在饱受了失学、失业的磨难,饱尝了资本家对工人,特别是对他们这些外籍劳动者的残酷剥削之后,决意要进行反抗和斗争。
可阴差阳错的是,在当时旅法期间,邓小平和陈毅并没有见过面,但是一同留法勤工俭学的共同遭遇和所走一致的革命道路,促使着他们的战斗友谊在无形之中多了一层。
1929年8月,此时的邓小平正在上海担任着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正好遇上了从福建赶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新四军工作的陈毅,此时陈毅对他的印象还只是个:“个子小小的娃娃。”
而在这之后,邓小平与陈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没有过多的交集。
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与刘伯承搭档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晋冀鲁豫地区抗击日军,而陈毅则是率领着新四军在南方地区与日军作战,两人虽无交集,但仍在各自的战场上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
一直到1946年9月,国民党打算对陈毅负责的解放区南线发起进攻,其中也包含了蒋介石的两个王牌师,新五军和十一师,这两支队伍全都武装上了美械武器,战斗力极强,对淮南一线的陈毅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此时摆在邓小平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向定陶方向发起进攻,吸引国民党军调兵支援,减缓陈毅的压力,但这无疑就是将这压力转移到了刘邓大军的身上;
二就是选择只攻击西边来的国民党五个整编师,其中大多为非嫡系的重组部队,如同杂牌军,战斗力不强。
而邓小平在对战局进行分析之后,说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做第一种选择,虽然我们的压力会大一点,但从全局来看,毫无疑问是有利于战局的。”
而刘伯承也十分赞同邓小平这从大局出发的观点,随即说道:“我完全同意邓政委的意见,为了给陈毅、李先念他们创造出有利条件,我们应该要紧牙关去打上一场恶仗。”
而邓小平听后也是幽默的认同道:“蒋介石他是搞‘饭馆子’战术,送来一桌不等你吃完,就又上一桌,逼着你吃,正所谓来而不‘吃’非礼也,既然他让咱们吃,咱们就甩开了吃。”
9月8日,定陶战役爆发,在这场战役之中刘邓大军采用四比一,以部分兵力阻挡支援,优势兵力迅速“吃掉”,包围敌人各个击破的战术,共歼灭四个旅,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而刘邓大军复出的伤亡也十分惨重,复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此役的胜利有力的配合了陈毅部队的作战,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对于这一次的帮助,陈毅也是一直牢记在心。
1947年8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此行一路上刘邓大军不仅遭受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还帮助了陈毅大军承担起了分兵压力,在经过黄泛区后又因为要保证行军速度,丢掉了大量重型装备。
在挺进大别山后,部队一度到了要垮掉的地步,而邓小平为了照顾部队团结,稳定部队情绪,反复教育部队说:“各部队有着各部队的特点,各人有各人的打法,我们这个部队过去和现状都是靠拼刺刀和手榴弹赢敌人,现状一样行。”
而陈毅在得知刘邓大军的实际情况和邓小平的言行后,尤为感动,于是特地以个人的名义,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如实汇报了刘邓大军的实际情况。
陈毅说道:“如果刘邓大军得不到补充的话,这样下去,一定会大伤元气,影响部队以后执行任务。”
而毛主席在收到陈毅的电报后,立马回电给刘、邓、陈三人,并明确说明了已指示华北等地迅速给中野补充弹药,兵员,以及必须的重火力装备。
事后,邓小平也是感慨的说到:“陈毅的这一封电报让我倍受感动,陈毅司令员的全局观念也让我十分钦佩。”
而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两人也是少不了有很多并肩作战,或是像这样“遥相呼应”的时刻,两人就是在这样的战火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珊珊就是我的家人”
1967年,邓小平遭到了错误对待,一下子失去了所有职务,还要去江西省接受“学习”。
而作为邓小平的家属,自然也没法再在中南海住下去了。没过几天,就有一群“小战士”过来,要将邓小平的一家子人给撵出去。
而自己的邻居陈伯伯也自然也没有“跑掉”,但陈毅此时并没有像邓小平那样,被直接“送到”江西省,但他也需要每天跑去看报学习当下的“风向”。
这样一向心直口快的陈毅十分不悦,经常在公众场合和那些捣乱的家伙们对着干,丝毫不惧怕,可这样时间长了,自己的处境也越发的艰难。
而就在这天学习完回来的路上,陈毅就正好遇见了被撵出中南海的邓小平一家子人,在视线和邓榕交错的那刻,邓榕连忙扭头躲避,她害怕自己委屈的眼泪让陈伯伯看到,也害怕自己家给陈伯伯再惹上麻烦。
正准备急忙绕道走开,陈毅却急忙向前走了几步,先开口说话道:“都好吗?娃娃,有住的地方吗?”
而邓榕也背着身子,回了句:“都挺好的陈伯伯。”
而陈毅在听后也是欲言又止,只好断断续续的说道:“好,好......”
随即邓榕就在推搡之下,离开了这里,而这里曾经有着很多人欢声笑语的巷子,现如今也只剩下的周总理和陈毅在这里住着。
就在邓榕离开中南海之后,周总理就多方周旋,在暗中保护着邓小平和他的家人,终于在三年之后,邓榕收到了中央的调令,终于得以前往江西,自己的父母团聚在一起。
这年是1970年,邓榕来到了江西,虽然在这里生活条件有些刻苦,但和家人在一起,终究是快乐的,但这个时候邓榕就会忍不住想起珊珊和陈伯伯,不知道他们两个现在怎么样了。
可当邓榕每每问起自己的父亲时,邓小平也只能摇头不语,自己都已经在这里了,哪还有什么办法去帮其他人,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可让邓小平一家始料未及的是,就在两年后,他们在收音机里得知了陈毅去世的消息,在得知这消息的邓榕眼泪夺眶而出,而邓小平也是怔怔的站在那里,仿佛灵魂被抽走了身体。
随后,邓小平一家人也被特批返回北京在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主席更是亲自出席,握着陈毅夫人的手悲痛的说道:“陈毅是个好同志,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功臣,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的。”
而珊珊在追悼会上也是哭的直不起身子,邓榕静静的坐在身边搂着她,而邓小平也是如同父辈一般,对着珊珊讲到:“别难过孩子,以后我们家就是你家,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在后来,在邓小平的支持之下,珊珊像他的父亲一样,走上了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道路,并在归国之后担任起了外交部的官员,继续为祖国做着自己的贡献。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