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中旬,对越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我军战斗力强悍的13军已奔赴祖国南疆,由昆明军区指挥,全军上下正在进行紧张的战备工作。
13军临时前指设在南溪,军长阎守庆等人拟定的作战方案已上报,昆明军区司令员兼西线总指挥杨得志、解放军总部首长杨勇、张贤约等人和其他几位军区首长来到13军前指检查战备工作,对前指的作战方案表示肯定。
13军计划以37师和39师担任主攻,渡过红河,歼灭越南谷柳、龙金、谷珊地区之敌和越军345师;38师主力进攻坝洒,完成任务后担任预备队,另以一个团进至代乃地区抢占有利阵地,阻击越军316A师,保障军主力侧后安全。
2月,战役打响后,由于孟珊之敌防守严密,38师114团的进攻受阻,不能及时完成穿插任务,13军又调整了部署,令37师和38师一左一右直扑柑塘,39师负责阻击敌援。
一路上战斗激烈,起初39师向外波河穿插的战斗也不顺利,任务改变后在代乃堵住了试图增援柑塘的越军王牌316A师,打得天昏地暗,硬是没放对手一兵一卒过去。最后歼敌近千,彻底挫败了316A师东援、威胁13军侧翼的企图,军主力得以顺利拿下柑塘。
39师是战前由乙种师临时扩编的,本来军首长对他们的战斗力有顾虑,结果代乃一战39师打得英勇顽强,在全军乃至整个西线战场都出了大风头。
战后,39师116团6连和117团2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连”称号,评出了3个战斗英雄;115团3营是“攻坚英雄营”,其中3连又被成都和昆明军区授予“威震敌胆英雄连”称号,2连也评了一个战斗英雄。13军在反击战中被誉为“西线钢刀”,39师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据老兵回忆,由于战斗任务是保密的,不到最后一刻,基层部队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打,战前训练时间中,有些官兵还以为仗打不起来了,39师115团就有这种情况。
作战方案下达之前,115团正在演练渡河,工兵兄弟给他们送来了冲锋舟,各连轮流使用。一种是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冲锋舟,可以折叠;一种是充气的橡胶船,俗称皮划艇,都是马达驱动的。一开始冲锋舟摆在部队驻地农场的空地上,让大家熟悉乘坐方式,练上船速度。
连长在旁边喊着:“左边的右脚先上!右边的左脚先上!”练着练着,有的战士就蒙了,上下船抬错了脚,连长气得大骂,“某某你个笨蛋,连左脚右脚你都分不清了!”战士们一遍遍地重复着上船、架枪、下船的动作,必须熟悉到闭着眼睛也能坐到船上自己的位置,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渡河战斗任务。
在陆上演练了几天,115团6连和2连又带着冲锋舟,开到距离边境10公里一个水库,下水演练。工兵兄弟当老师,每条船上有两个工兵指导训练,战士们一次次地跳上冲锋舟,开到水库对岸再开回来,整整折腾了一天,大家累得腿都抬不动了。
实战演练期间,各营营长和连长们三天两头去团部开会。一天,1营2连长开完会回来,兴奋地向大家宣布,我们连的战斗任务确定了。1营担任突击营,渡过红河,拿下河边5个滩头阵地,然后掩护师舟桥营搭建浮桥,掩护师主力过河。歼灭滩头守敌的任务由3连担任主攻,2连从右翼协助作战。
战士们又兴奋又紧张,终于要开打了。我军炮火力量很强,大家都觉得部队打过去肯定能排山倒海一样击败越军。
任务明确后,连长和排长们每天都要去河口附近的高地上侦察对岸的动静。一天,2连长挑选了30多个战斗骨干,每个人都把树枝和茅草捆扎在身上,做好伪装,一起去河口侦察。顺着河岸往下游走了两公里,来到树林深处,大家分散开来,顺着连长指的方向,大家看见了对岸的几个高地。
连长说,对岸最高的地方是越军重点防守的248高地,到时候3连从左侧进攻,先打194高地,我们2连先打右侧的191高地,然后合围248高地,一举拿下。大家都仔细地看着对岸,记住每个高地的特征。
连长又让大家轮流用望远镜看了看对岸,告诉他们,敌军阵地下面的两道铁丝网后面有壕沟,前面是雷区。连长的语气很激动,给各排长讲他的想法和战斗方案,排长们也提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如何进攻。回到驻地,部队找了一块与河对岸相似的地形,反复演练抢滩战斗。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连在农场的大棚子里集合,开了一场简单的联欢会。年夜饭上有木耳炒肉片和炖骨头汤,农场队长特意送来几壶白酒犒劳大家。大家都端起了酒碗,有人说,弟兄们,这可能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干杯吧。不管平常能不能喝酒,所有人都一饮而尽。
过了大年初一,部队进入临战状态,睡觉时也全副武装,枪不离身。按照上级要求,战士们把所有多余物品交给后勤部门保管,每四个人一组,被褥、衣服等物统一打包。有的人说,“兄弟们,如果我死了,你们记着我的东西放在第二层,你们要把东西转交给我家人。”也有人说,“如果我死了,这些东西你们谁能用到就拿去用吧。”
连队专门安排一天时间,让战士们给家人写信,说白了就是写遗书。用老兵的说法,那会儿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没有财产,好多人还没女朋友,有的只是对父母的爱和对生命的留恋,写遗憾还有的写,写遗书还真不知道写什么。
年轻的战士们私下对话,“我们就要死了吗?是被枪打死,还是被炮火炸死?是淹死,还是掉进陷阱里被竹签扎死?”大家一致认为,宁可被枪炮打死,也不要掉到陷阱里死去,那样死得太没面子。
几天后,突击营按照上级命令,开始自制渡河的救生设备。当时国家还穷,没条件发那么多救生衣,部队让大家去丛林里砍竹子,做漂浮筒。要直径10公分左右的竹筒,长40公分,每人准备8节竹筒,渡河的时候绑在身上,前面4个,后面4个,以防落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部队迟迟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大家等得心急火燎,整天问连长,什么时候打呀,到底还打不打?连长说,你问我,我问谁去。有人就猜测,可能打不起来了,只是吓唬一下越南人。
一天,连长从团部开会回来,神色凝重,对战士们说:“仗很快就要打起来了,大家都做好准备吧!”大家围上来问,是上级通知了吗?连长说没有,这是他的判断,他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大家,“兄弟们,工兵正在给我们挖墓地,已经快挖好了。”
原来,连长去团里开会时,见工兵部队在附近的几个山头上施工,用推土机和挖掘机清理掉植被,像修梯田一样,把小山修成一圈一圈的平地,在平地上按照相等的间隔,挖出一个个长2米、宽1米的墓穴,连续几个山头都是墓地。
大家一听面面相觑,一时间没人说话。连长却笑着说:“我们知道自己死后埋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的特殊待遇呀!”几天后,团里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参观,让突击营每个连队派出代表,去参观已经修好的烈士墓地。
参观回来,有的人像往常一样乐呵呵地,豪迈地说:“兄弟们,我们的归宿很不错,就看我们谁先到那儿了!”有人摇摇头说:“那个坑挖的太小,我躺在里面可能会很挤。”也有人一句话也不说,坐下来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不久,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1营2连在惨烈的代乃阻击战中伤亡不小,牺牲的战士就埋在那片挖好的墓地,正如他们出征前所说,大家死也不分开。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