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春,元朝汉族将领张弘范偕都元帅李恒指挥崖山之战,断宋水道,两面夹击,配以火攻,全歼宋军余部。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东崖山(今新会崖门)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至此,300年的宋朝彻底灭亡,元朝一统天下。
张弘范在崖山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而南宋至此灭亡。后人骂张弘范是汉奸。那么,张弘范真的是汉奸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杀进了开封城,徽钦二帝和北宋所有的皇族被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而从公元1127年开始,至1279年,淮河以南的整个华北地区(燕云十六州、辽东、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全部都成了金国的土地。辛弃疾、王重阳包括张弘范家族都成为了金国的子民。
南宋时期中国地图
那时候的赵构在干嘛?赵构在临安继承了宋朝的皇位。但是他确实害怕了,他经历了苗刘之变,还曾被金兵逼到海上,更失去了生皇子的能力。他害怕金国,害怕金兀术。他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岳飞即将收复开封之时,赵构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同金朝签订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金明昌元年(1190年),张柔出生于易州定兴(今河北定兴河内村)。此时北宋已经灭亡63年。也就是说,张柔是妥妥的金国子民。张柔家族世代务农。张柔少年时期是个慷慨之人,善于骑射,以豪侠之气著称当地。金朝贞佑年间,河北地区盗贼蜂起,张柔把当地世家大族组织起来保卫西山东流寨,在当地选拔壮士,组织起队伍来自卫,使得盗贼不敢进犯。此时的南宋“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南下中原,接着金都南迁,从中都(今北京)迁到汴梁(今河南开封),以避蒙古之军锋。张柔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数千余家结寨自保,金任命他为定兴令。后来又升迁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知事。正当张柔集绪军队讨伐贾瑀时,蒙古大军已进入紫荆关。八月,张柔率军迎战于狼牙岭,马蹶被执,遂以众降,仍受任旧职。此后,张柔屡次攻打南宋。张柔逐渐成为了一方的首领和诸侯。这就是张柔的发家史。
灭宋之子:张弘范张柔在48岁时,也就是1238年,生了第九个儿子张弘范。张弘范出生的时候,金国已灭亡4年,北宋灭亡97年,所以张弘范出生的时候就是蒙古子民,他的君主是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忽必烈。张弘范是一个优秀的官员。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改元中统。这时张弘范正是二十四岁,被任命为御用局总管。26岁讨伐李璮叛乱。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士兵有疾病,一定要亲自去探视。他敢于免除灾区的全部租赋,并敢于向忽必烈申诉:“如果一定要从农民口里夺取粮食,政府的小仓库当然会充实起来,但老百姓就会死绝了。等明年就会一粒粮也收不到!首先要让人民活下来,以后才会年年有收获、家家有余粮。农民有了余粮,那不都是国家的粮食吗?这就是我所说的大仓库!”
宋朝灭亡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日本人说“宋亡之后无华夏”,也有不少人赞同这种说法。但我认为纯粹这样看实在过于肤浅。宋朝的灭亡确实是外力引起的。但要明白,没有外力,宋朝的国内危机也支撑不了多久。宋朝自宋徽宗开始就没有再过一个英明的君主,没有在再过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文臣武将。这简直是汉族王朝最虚弱的时刻。偏安的南宋没有撑起中国大一统的重任,而历史选择了忽必烈。张弘范是宋朝子民吗?他不是,他受过宋朝恩惠吗?也没有。宋朝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宋朝的无能使得张弘范不具备成为宋人的资本。是宋朝放弃了这些中原子民。他就是元朝的将领,张弘范!他和吴三桂、汪精卫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