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他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而这一切,都源于他毕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
1949年以前,毛主席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曾说过: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主席
毛泽东自幼年起就热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欲望愈发强烈。无论是他的卧室、办公室还是休息室,都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在旅途中,他也会亲自列出书单,让工作人员为他带上所需的书籍。新中国成立后,他每天除了必要的休息和批阅文件外,几乎都在读书。
自从眼疾好了之后,毛主席用于看书的时间更多了。患白内障时,他的视力极弱,只能用放大镜看书,或由工作人员读给他听。一旦视力有所恢复,他便又开始大量读书。
毛主席常常躺在床上看书,有时边吃饭边看书。某天,毛主席的护士小孟忍不住说道:“您老是躺着读书,十几年如一日,真是练出硬功夫来了。”
“你说的对,硬功夫都需要去练,你也可以练出来嘛!”毛主席笑着说。
小孟却撇撇嘴,说自己才不要躺着看书,听医生讲,这种姿势对眼睛不好。
毛主席听后反问:“医生的话就都那么对?你们这些人呐,动不动就是医生怎么说……”
毛主席和孟锦云
毛主席看书时,总是在书上画一些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他的床头小桌上总是放着削好的铅笔,旁边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有对这些符号的注解。可见,毛主席是一个细心的人。
说起符号,毛主席在书上画的问号尤其多,有的一页上多达4到5个,有的问号已被他用短斜线划去,这表示他后来已理解或肯定了书上的说法。
毛主席在书上还常常写些批语。翻开他看过的书,常常看到书上很多地方,是圈点细密,杠画不断,字字句连绵,圈旁有圈,杠外加框,字上叠字(铅笔字上叠写钢笔字)。
通过这些符号,我们足以看出,毛主席读起书来绝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那么刻苦精勤。他始终是一位对知识的热情追求者。
毛泽东
有一次,孟锦云发现毛主席已经连续看了快六个小时的书,她担心地走过去,轻声喊了两下主席,但并没有回音。
孟锦云见主席没反应,又提高了一些声音:“主席,您该休息会儿了。”但毛主席还是没理她。
最后,孟锦云干脆大声叫了一下主席,毛泽东转过头,十分不悦。孟锦云不敢再说话,只得悄悄走开了。
事后,毛主席觉得自己不应该发火,又主动找来了孟锦云,和她讲清楚自己发火的缘由并诚恳道歉。
毛泽东
毛主席就是这样,一辈子爱读书,哪怕病重时,也要工作人员在一旁念书。这就是研究学问的人不可缺少的作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