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大会中一位女子跑向毛主席,周总理对警卫员说:看她表情

历史学馆 2023-11-26 22:13:28

1964年的7月,中央农业部政治部工作会议在北京西京宾馆举行。毛主席、周总理等众多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干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经过一天忙碌而紧张的会议后,毛主席如春风般的微笑渐渐散开,开始和参会干部们一一亲切握手,彼此悉心问候。在众人的簇拥中,毛主席慢慢地走向参会人员。

突然,一个女子从人群中冲了出来,她的脸上充满了激动,仿佛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着她,径直朝着毛主席奔去。

周围的人一看这情景,都立刻紧张起来,担心这个女子身份特殊,可能会对毛主席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然而毛主席一旁的周总理却是个细心的人,他观察到毛主席的脸上并没有慌张,反而对这名女子充满笑意。

周总理立刻示意警卫人员不要阻拦,让那名女子走上前来。

女子走到毛主席面前,第一句话就让众人震惊不已。她对着毛主席喊了一声:“伯伯!”毛主席听到这声亲切的问候,脸上也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回应道:“原来是你啊,李瑾!”

那么这名叫李瑾的女子究竟有何特殊身份呢?她又为何喊毛主席为伯伯呢?她与毛主席过去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李瑾行并非姓李,她的真名是韩瑾行。她是毛主席的侄媳,也是毛泽民养子毛华初的妻子。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毛华初在母亲王淑兰的帮助下,获得了赴革命圣地延安学习的机会。

抵达延安后,毛华初见到了毛主席。看到毛主席虽然眼窝内陷,但眼神仍旧炯炯有神,毛华初按照王淑兰的教导,恭敬地行了礼。

毛主席对毛华初的情况已经有了了解,他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笑着说:“孩子,你还小,这陕北多半是不适合你,你还是回去吧……”

毛华初一听这话就急了:“母亲说让我在延安上学的,还说让我向您问好来着……”

毛主席笑了笑,说:“在延安确实可以上学,但是,你可得想清楚,延安是抗日的中心,将来肯定会打仗,而且日本人的飞机也会经常来轰炸延安。大家都是住在窑洞里,而且除了小米和窝头,可没有别的食品。”

毛华初坚定地说:“伯伯你放心吧!我在白区那会儿讨过饭,还和母亲坐过牢。地主家的苦差事我也干了不少。延安再苦,难道还能有白区苦?”

毛主席听了这话,这才放心。那么好吧,留在这里,好好读书吧!”

就这样,毛华初正式成为了延安的一所小学的学生。

这算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去正规的学校读书学习。

毛主席没有把毛华初当做侄儿看待,而是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照顾。因此,毛华初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父爱。

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毛华初非常有革命的觉悟。

当时是1945年,国家已经驱逐走了日本人,但面临国民党的封锁与阻碍;另一方面,毛泽民因革命牺牲,王淑兰继续在湖南革命。毛华初向毛主席提议,自己不想在延安待着了,他要为国家做点贡献!

毛主席对侄子的请求很关心,起初并未同意他去东北,但毛华初一直坚持这个请求,最终毛主席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毛华初去东北前,毛主席拿出了自己的稿费——足足有两万块!这几乎是毛主席全部的稿费了。

他把这笔钱全部交给了毛华初;另外毛主席知道东北气候寒冷,所以还把自己的一件大衣、一个皮帽子送给了侄子。这一切让毛华初非常感动。

离开延安前,毛主席给侄子送行时表示:“你在这里工作辛苦努力表现优异” 还激励他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和动力。随后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后来几年中,在东北工作的毛华初先后担任了哈尔滨工作队长、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和省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等职位。

他始终坚守着毛主席的教诲和理念,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他经历过过去的苦日子,因此对穷苦百姓有着很强的同情心。他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亲力亲为的态度在当地广受好评。这一切的努力也为他的未来打开了新的局面。

一天的黄昏时分 ,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另一位重要的角色——韩瑾行。韩瑾行也是一名人民干部,有着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由于经常一起工作,二人之间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和热情,决定在一起生活。

1949年的一天 ,韩瑾行和毛华初正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和赞美。

他们的婚礼消息传到了远在延安的毛主席那里。虽然他不能亲自参加婚礼,但他还是用书信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和嘱托:

“你们要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成为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座右铭和人生信条。

1951年,株洲升为市级,而韩瑾行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株洲的第一个市长。

韩瑾行的工作态度极其务实,她喜欢亲力亲为,很少高谈阔论、说套话,反而脚踏实地,这种精神让她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她经常熬夜工作,白天也深入基层,去田间地头走访百姓,这种工作方式虽然让她感染了一场大病,但她却因此见到了毛主席,这正是她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结果。

韩瑾行与王淑兰的关系非常融洽。

一天,韩瑾行对婆婆王淑兰表达了自己想见到毛主席的愿望。王淑兰建议她写信给毛主席的大哥,这果然让她见到了毛主席。

韩瑾行在信封末尾加上了她和王淑兰的名字,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中央派车来接她们去中南海。

车子经过多个地方,接上了几位来自韶山的老人后,最终抵达了中南海。

韩瑾行的心情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她在心中思考着该如何给毛主席汇报工作。车子停在毛主席的办公室前,叶子龙带着韩瑾行等人走了进去。

毛主席身材高大伟岸,面色红润有光泽,微笑着看着他们,仿佛温暖的阳光洒落。

韩瑾行初次面对这位伟大的人物,内心难免有些紧张。然而,随着毛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微笑,她的紧张情绪逐渐消散。

就在此时,韩瑾行鼓足勇气,主动上前,喊出了那句令人激动的“毛主席”。

毛主席笑着与她握手,随后询问她的姓名。韩瑾行回答:“我叫韩瑾行!”毛主席惊讶的表情瞬间流露,接着询问她的年龄和工作情况。

韩瑾行如实回答,今年30岁,现在是株洲市的市长。

毛主席听后点头赞许,对株洲的交通要地和水路发达表示肯定,认为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毛主席关切地问起韩瑾行在株洲市的工作情况,群众是否对她有所评价。

此时,旁边的毛宇居老人看出韩瑾行的紧张,便主动为她解围,称赞她年轻有为,工作努力,群众反馈良好。

毛主席听后微笑,鼓励她继续努力,并说:“好,慢慢学!肯学肯干就好!”

随后,毛主席关心起韩瑾行的病情。韩瑾行如实回答,目前肺部手术技术尚未完善,医生建议她暂时休养。

毛主席神情变得严肃,对她说:“治病也要实事求是,这个问题只能先问医生,等以后技术过关了再治。”

毛主席的话题转到了韩瑾行兄弟毛华初的身上。毛主席感慨地说,他第一次见到毛华初时,他还是个小孩儿,如今已长成大人。

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令韩瑾行倍感亲切。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毛主席送他们出门并一一道别。

看着毛主席那慈祥、和蔼的面庞,韩瑾行不禁热泪盈眶。

在1960年的9月,韩瑾行怀揣着对主席的敬仰,决定亲自拜访他。然而,考虑到主席的繁忙,她犹豫了好几天,都不敢贸然打扰。

直到在中央机关招待所见到了烈士罗哲的遗孀曹云芳,韩瑾行心中的犹豫瞬间消散。曹云芳热情地与她交谈,分享彼此的生活,并承诺会为韩瑾行安排一次与主席的见面。

于是,韩瑾行趁此机会给主席写了一封信,简洁而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伯伯,我做手术已基本恢复健康,即将返湘工作。

适逢贵阳市曹大姐来京,我想同她一道看望您老人家,如果您同意,请告知高秘书转告我。”

10月8日,电话铃声在中南海的某个角落响起,主席希望见到她们。下午三点,一辆由高智派来的汽车将韩瑾行和曹云芳以及她的继子接进了中南海。

这是毛主席第二次接见韩瑾行。

与第一次相比,韩瑾行的紧张感消退了,更明显的表现是,八年前见面时他们之间的称呼——“主席”和“小韩”,这次变成了更为亲近的“伯伯”和“瑾行”。

毛主席能认出在八年前只见过一次面的韩瑾行,这一点让韩瑾行倍感温暖。

他们之间的对话也变得轻松愉快,充满了家人之间的关心。这次接见结束后,韩瑾行在中直机关招待所又待了几天,然后返回了湖南。

而毛主席的第三次接见是在上海的锦江饭店。

1962年的2月10日,毛主席乘专列抵达上海,住进了西郊宾馆。他一到上海,就急切地要求约见毛华初,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迅速给毛华初打电话:“毛主席来电,要你尽快去上海。”

接到电话后,毛华初整理了一些资料,便带着他的家人前往上海。

第二天下午,毛主席在锦江饭店单独接见了毛华初,这次会面是为了工作。

毛主席通过毛华初了解了有关情况,并询问了今后调查工作的重点。当毛华初带着家人到达时,毛主席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在晚上观看京戏《击鼓骂曹》在锦江饭店礼堂。

由于观看京戏的人较多,毛华初和韩瑾行一家三口低调地坐在后面。当戏开始时,六岁的毛宁亚一直想见到“主席伯公”,他跑到第一排并靠近主席。

警卫员不认识他,担心他打扰主席,就决定抱走他。这引起了小娃的不满,但当戏结束时,一家三口看到主席还在忙碌,便直接回到了住处。

第二天傍晚,毛主席正式接见毛华初和韩瑾行一家三口。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氛围轻松愉快。他们聊了很多,因为现场只有毛华初一家三口,毛主席想要了解的更多。

甚至,毛主席还改变了称呼,直接称呼韩瑾行为李瑾。这种改变有些意思,因为毛主席的两个女儿的名字是李敏和李讷。

在这次会面中,毛主席对韩瑾行的过往进行了深入调查。询问了她的学业情况。

包括何时开始读书、何时毕业、在哪里读书以及成绩如何等;还有工作时期的各种情况,如何时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表现以及思想和观点等。

当韩瑾行回答每一个问题时,都条理清晰、流畅自然。随着对他的了解加深,毛主席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显。

在深入了解韩瑾行的基本情况后,毛主席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

随后,他又询问了毛华初和韩瑾行的孩子的基本情况,并与毛宁亚玩耍了一会儿。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其间,保健医生曾进来提醒过主席要休息,但主席兴致很高,并没有结束谈话,而是说:“我不疲倦,今天不休息了,接着谈下去。”

最后,毛主席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原来主席的机要员李文惠需要回常德处理一些家事。

由于主席不放心她一个人回去,就让毛华初夫妇和她一起到长沙,然后再给她买一张火车票回承德。

这次谈话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之久。

在分别之际,毛主席还邀请他们一起乘专列前往庐山。但考虑到工作原因,夫妻俩决定在杭州之后直接回湖南,不去庐山。

2月23日,一列专列将毛华初夫妇带到了杭州,他们与主席告别后,回到了湖南。两年后,毛主席亲自在上海约见了毛华初。韩瑾行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毫不犹豫地要求一同前往。

毛主席此次前来,不仅仅是为了探亲叙旧,更重要的是了解基层工作。

毛华初的侄子、侄媳长期在湖南一线从事建设工作,他们对群众的情况了如指掌。毛华初准备了一大堆资料,毛主席认真地听他一一汇报。

毛华初反映了很多问题,毛主席也意识到了基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工作上的问题聊完后,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韩瑾行的个人情况。他直接称呼韩瑾行为“李瑾”,这表明他已经把韩瑾行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了。

毛主席之前几次见到“李瑾”时,身边都有外人,不方便过多询问她的具体情况。现在只有毛华初在场,他决定好好“调查”一下韩瑾行的历史。

毛主席一下子问了很多问题,关于韩瑾行的出身、家庭、读书、工作等等,他都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韩瑾行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拘谨,她与毛主席之间更多的是亲切。面对伯伯的盘问,她心态平静地一一作答。

关于工作,韩瑾行多年扎根基层,她举出了许多实例与毛主席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毛主席认真听取了她的意见,并表示她以后要多多深入群众中做调查,把调查结果整理好给他看。

当毛华初夫妻告别毛主席时,毛主席让秘书拿来路费:“华初这次他们来,是我叫他们来的,这个路费应该由我来出。”

毛华初连忙婉拒,表示回去会报销的。然而,毛主席却态度坚定地说:“现在国家比较困难,这个钱还是由我来出。回去就不要找国家报销了。”

韩瑾行第四次见到毛主席,便是文章开篇的这一次。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她第一次与毛主席握手、交谈。

之前毛主席在湖南进行考察时,当地组织干部陪同毛主席一起在戏院观看戏剧,那时候毛主席坐在第一排,而她则坐在最后几排,只能远远地观望着。但那时领导干部众多,她不敢贸然上前问候。

而这一次,韩瑾行却主动走上前去问候了毛主席。她称呼毛主席为“伯伯”,一如既往地亲切。

寒暄了几句后,毛主席便继续与其他参会人员一一握手,他温暖的手掌传递着亲切和力量。

谁曾想,这短暂的一面也成了韩瑾行最后一次见到伯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和毛华初都没有机会再与毛主席相见,直到他与世长辞。

然而,毛华初和韩瑾行夫妻二人却一直牢记着伯伯的教诲,他们坚守着原则,从未忘记毛主席的嘱托和期望。

二人在工作中低调行事,与他们共事多年的同事都极少知道他们与毛主席的关系。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毛主席的思想,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0 阅读:2
历史学馆

历史学馆

温一壶酒,煮一杯茶,请君暂座儿,听我道尽那茫茫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