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的引领下去练拳

顺江聊武术 2024-11-26 20:36:45

在头脑中“看见”自己,这就是“意”;在意的引领下去练拳,就是“意在拳先”。意即心意、意念、意识、思维。从哲学观点看,意是头脑里的意识,看不见,摸不到,无形无象。如同每个正常的人都会说话,话是可以听得见的,但想说什么是看不见的。因此,意在话先是不言而喻的。从修炼的角度来说,意在拳先也是必然的,可以说太极拳是肢体的形象语言。古人云:“意气君来骨肉臣”, “先在心,后在身”,可见意在拳先。

意在拳先,不是意要脱离拳,意离开了具体行动,就是胡思乱想,毫无意义。因此意在拳先,就必须做到意与拳合。《太极拳经》在论述发劲是否得机得势时曰:“凡此皆是意”。想要做到意在拳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意与形合

意念是动作的先导,只有意念正确,动作才能到位。用意念支配身体运动,但是不同的人意念支配身体运动的灵敏程度是不一样的,经过修炼的人可以提高意念对身体支配的灵敏度,所以练太极拳特别强调炼意。通过炼意,排除错误的意念;让正确的意在太极拳修炼的各个层面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这还不够,除了大脑主观意念外, 进而开发人体潜能,把身体练出意来,也就是把身体每个部位都练出高度的灵敏度、高度的反应能力,这叫“身意”。

“身意”是太极拳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开发出来的身体自发的应变力。这种应变力实质也是心意的反应,只不过通过训练后,这种反应是极快、极其敏锐的。心意隐藏在拳势之中,只能意会,却看不见。但人们会通过拳势明显看出你的丰满内涵和磅礴气势的拳势。这就是意与形的结合。心意与太极拳势的形体姿势结合,已是初见成效了,这便会在推手技击中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第二、意与气合

练拳只有好的外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内气、内功、内劲,形成意气形神合一的功法、劲法。这就需要意与气和,气与力合。修练太极拳在练好形体外,必须修炼意与气合。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说:“炼过十年以后,周身混沌极其虚灵,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由气生,气自有神。”这就是通过修炼内气,培养和壮大了人身三宝精、气、神的结果。

精足气足神足则内劲自足。古人把丹田分为上丹、中丹、下丹、前丹、后丹。上丹(祖窍穴)主练神,下丹(会阴穴)主练精,中丹(神阙穴)主练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气以直养而无害”,要使气通畅顺达,决不能用力憋气、窝气、闷气。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说:“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遂”。由于太极拳是意气运动,久练会使意气形神高度统一,精神集中,周身遍布灵气。“有气则有势”,只要意到,便可做出迅速反应,这就是意与气结合的结果。​

第三、意与力合

意与气相合后,久之气满丹田,气血旺盛,流布周身,荣华四梢,内强外壮,生机勃勃,积蓄了能量。杨澄甫老先生说: “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有了力,说明身体强壮,这是修练太极拳取得的健身成效,已具有一定的内功基础了。但是,太极拳要求的力不是单纯的力,而是经过整合后的力即为劲。这种劲是通过修炼内气、内功使意气形神合一而形成的意气相合、拳功一体的内劲。

0 阅读:0

顺江聊武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