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本土防卫的基地,菲律宾是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绕不过的存在。攻下莫罗泰岛跟帕劳群岛后,自西南向东北,以哈马黑拉岛——帕劳群岛——关岛——塞班岛组成的巨大弧形岛链,完美地将菲律宾群岛包围了起来,盟军已经具备了反攻菲律宾群岛的良好条件,唯一不足的是,菲律宾群岛还有来自菲北即台湾——冲绳一线的日军的支援。
根据美军以往的战法,在打下莫罗泰之后美军是否会越过菲律宾而直接攻打台湾岛?据英国学者披露,关于下一步是先打台湾还是先打菲律宾,美军内部是有争论的,最后是攻打台湾付出的代价将会比攻打菲律宾更大这一主张占了上风,特别是第38特遣舰队于1944年9月12日在菲律宾的成功袭击迫使人们放弃了台湾方案。“因为菲律宾缺少抵抗”。于是,美军决定按部就班,先打菲律宾,再逐步往北推进直至日本本土。
美军选择在莱特湾登陆有两个原因:一是莱特岛以东有关岛跟塞班岛,往东南有帕劳群岛,往南有哈马黑拉岛跟莫罗泰岛,它们都已被美军收入囊中,成为补给基地;二是夺取中菲的莱特、宿务两岛之后便能够切断北菲跟南菲之间的海上补给线,从而孤立北菲跟南菲,对于下一阶段的全菲作战非常有利。这一战法跟美军在西部新几内亚岛实施的战法同理,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为攻打菲律宾,美军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攻打的日期跟节奏上都极尽谋略。美军先是在对哈马黑拉岛、帕劳群岛实施空袭的同时,也对菲律宾群岛展开轰炸,以此迷惑日军,令日军误认为美军暂时不会重点进攻菲律宾。这一计谋获得了成功,日军的确在菲律宾战备方面迟滞了。美军先是对台湾海域和冲绳发起空中打击,接着又在轰炸菲律宾的节奏上做足了文章。
美军对菲律宾群岛的轰炸有两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足足持续了两个月,让日军以为轰炸还会继续,没想到美军却突然转入登陆(莱特岛登陆);二是美军对菲轰炸的节奏是南菲、中菲、北菲、中菲,结束轰炸是在中菲,接下来的登陆地也是在中菲(莱特湾),不过等日军明白过来为时已晚。自从转入防御态势之后,日军处处陷入被动,却无可奈何。
对菲反攻的中心确定在莱特湾之后,美军即将开始对日军战力展开大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