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雍雅,1917年7月生于江西省于都县。1929年8月参加少年儿童团,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提到曾将军,就不能不联想到他在黄土岭战役中舍身做饵,智诱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传奇经历。2015年,以曾雍雅为原型的电影《诱狼》被搬上银幕,其女曾莹担任监制。
“革命的兵贩子”绰号的由来
1917年7月,曾雍雅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0年末,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围剿”。当时身为潭头区儿童团团长、年仅13岁的曾雍雅毅然加入红军游击队,也成为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成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其历任红一军团保卫局指导员、敌工部干事、回民支队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初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为准备第五次反“围剿”,为了尽快补充兵员,党中央发出“扩红100万”的号召,在各地掀起一轮招兵买马的高潮。1934年5月,曾雍雅在瑞金县武阳区执行“扩红”任务,他干得相当出色,“单枪匹马进去,把1000人拉出来了”。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高度肯定了曾雍雅在“扩红”中取得的成就,评价其“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降服坚苦,政工干部勇挑重担的高贵品质”。
1937年,曾雍雅在山西广灵县任县委书记、县长期间,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二团、王震的三五九旅输送了近2000多名八路军战士,组建了3个游击支队,并成功收编数个民间抗日武装队伍,因此得来“革命的兵贩子”的光荣绰号。
1938年10月,曾雍雅受命率晋察冀一分区游击队第三支队,这支作战灵活的队伍由于队长与政委职务均由曾雍雅一人担任,因此被称为“曾支队”。“曾支队”能打善藏的游击战术,使日伪军不敢轻举妄动,也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狼诱子”智歼“名将之花”
抗日战争时期,曾雍雅先后参加并指挥了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等战役,并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及百团大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他在黄土岭“智诱”阿部规秀的辉煌一战。
1939年10月下旬,晋察冀军区得到情报:坐镇张家口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率部对我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派辻村宪吉大佐率日军第一大队和伪军共1000多人进驻涞源城后,将分三路向晋察冀第一分区辖区进攻。
当时在聂荣臻元帅、杨成武上将的部署指挥下,曾雍雅率其领导的曾支队充当“狼诱子”,成功将辻村宪吉的部队牵引至雁宿崖一带的山沟里,正当敌人疲困不堪之时,我军从两侧山崖开火,对敌形成“瓮中之鳖”之势,歼灭东路日军53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
得知辻村宪吉大队全军覆没后,作为指挥官的阿部规秀被深深激怒了,竟不惜亲自出马深入根据地腹地。这一次,首先迎敌的依然是“狼诱子”曾支队。
时年53岁的阿部规秀,彼时刚被破格提拔为陆军中将,被日本军界捧为“山地战专家”“名将之花”;率领第三游击支队的曾雍雅当时年仅22岁,但战地经验丰富,熟读《孙子兵法》《论持久战》,是红军中少有的“知识分子”,善于诱敌且从未失手。
曾雍雅是如何一步步诱敌深入的?在战前特意借来几百套八路军军装,摆出是杨成武部主力的架势。关于曾支队的灵活战术,聂荣臻元帅和杨成武上将回忆录中有记载:他们动作飘忽,行踪不定,忽而堵击,忽而后撤,若即若离,既巧妙地缠住敌人,又不硬抗,紧紧地粘住敌人,使1500多日军既无法摆脱,又无法求战。
最厉害的一招是,曾雍雅还在沿途陆续抛出“诱饵”,不但把他最心爱的真皮公文包塞入有迷惑作用的文件,抛在路上,甚至下令把队中唯一的重机枪扔掉。通过种种周密布局,敌人终于相信自己追击的是八路军主力部,盲目扑向我军早已设好的埋伏圈。
1939年11月6日晚间,敌人终于被曾雍雅支队带进黄土岭一带,聂荣臻元帅立即命令杨成武上将指挥各部队乘着夜色展开,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第二天早晨,被八路军一发迫击炮弹命中,阿部规秀命丧太行山。我军歼灭日军900多名,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次“诱狼行动”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第一次击毙日军中将级高官,此壮举大大振奋了我军官兵士气。连《朝日新闻》也黯然承认,“中将级指挥官阵亡,皇军成立以来,未曾有过”。
引经验改造焦庄户“地下堡垒”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段电影《地道战》的插曲男女老少皆耳熟能详,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北京顺义焦庄户“地下堡垒”,是在曾雍雅将军亲自领导下升级改造的。
1944年10月,曾雍雅由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调任冀东军区十四军分区司令员,管辖平谷、顺义、通州、三河、宝坻、武清、蓟县、香河、大厂等区县。辖区内的焦庄户一带属平原地区无险可守,面对日伪军的扫荡经常处于被动位置,而曾雍雅原来工作的冀中第一军分区的冉庄地道战已经十分成熟。
为了改变被动局面,曾雍雅委派通信参谋徐信及后勤部李助理员到焦庄户开展地道战的试点和改进工作,设计了既能防水又能防毒气的“翻板”,增加了地道的军事科技含量。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全村共挖通23里长的地道,村内纵横交错并和邻村相连,建成了“能藏、能打、能走、能防”的四能地道。
地道改造以后,曾雍雅召集22个县武装部长开会,让大家先下地道视察,上来以后,又点着柴草,往地道里用扇车煽烟,往地道里灌水。下面把翻板一盖,什么问题也没有。曾司令员很满意,号召各县向焦庄户学习,还指示焦庄户再挖几个大洞,敌人来了,连牲口也要下地道,让敌人空手而来,扫兴而归。各县武装部的领导一致称赞:这真是一座“地下长城”啊!之后,焦庄户地道战经验在冀东地区被广泛推广。
据史料记载,焦庄户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利用地道、地雷同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由于战绩卓著,焦庄户被授予“人民第一堡垒”荣誉称号。
如今当人们走进“北京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还能看到这里保留着曾雍雅司令员的抗日战斗指挥部,墙上挂着他的巨幅相片。
新中国成立后,曾雍雅先后担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副军长、五十军代军长兼党委书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其参加并指挥了朝鲜三八线西部的防御作战和坪村南山反击战等战役。
抗美援朝回国后,其历任第三十八军军长、第四十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西藏军区司令员、西藏军区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主席、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来自《红船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