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以大量的篇幅探讨了战争的本质、特征等基础性问题,为科学分析战争和指导战争活动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毛泽东借鉴了克劳塞维茨分析研究战争的方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战争、革命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性质、目的、根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其战略战术思想打下了理论根基。这一点是《孙子兵法》所不能比拟的。
毛泽东关于战争基础理论的相关论述分散于多篇著作之中,重点阐述了战争性质问题,并据此谈到了战争规律、战争样式、战争研究方法等问题。
一、战争本质
毛泽东继承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和列宁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提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基于战争的政治本质,毛泽东提出了战争中的一系列政治工作原则,并将政治工作提升为军队的生命线,进一步丰富了战争政治本质的内涵,牢固地铸就了军队的军魂。
二、战争根源
基于战争本质的认识,毛泽东认为,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战争,都是源出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几多仗”。“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对被压迫的人民和民族来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三、战争分类
毛泽东将战争区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认为一切侵略战争、民族压迫战争、落后阶级对先进阶级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反之,则是正义战争。共产党人坚决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正义战争终究会取得胜利,但必须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勇气,有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
四、战争目的
毛泽东指出,战争除了政治目的外,还有军事目的。战争的军事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
五、战争规律
毛泽东提出,战争是有规律的。指挥员应该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也应该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还应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战争是物质力量的竞赛。战争的胜负,除了决定于政治基础以外,还主要决定于军事、经济、科学技术、自然地理诸条件。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主观指导就成为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是武器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证明,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和军队的勇敢和智慧,是对战争胜负经常起作用的决定的因素。
六、作战样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武器装备的大发展。到毛泽东战争立国时期,世界军事革命正处在从摩托化向机械化战争转变的时代。坦克战、空战、海战等都已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由于当时中国国力落后,国内的战争形态总体上还处在轻重火器时代,部队机动基本是人力和畜力。基于中国武器发展水平,毛泽东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作为主要作战样式,并对三种作战样式的性质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认为游击战以袭扰为目的,行动具有非正规性,以根据地为后方,基本战术是袭击。认为运动战就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它的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对阵地战,毛泽东基本上没有什么论述。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简要地概括出毛泽东认识战争的逻辑线路:自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就有了战争。战争是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流血的政治。因此,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一切侵略战争、民族压迫战争、落后阶级对先进阶级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反之就是正义战争。
正义战争必然胜利。共产党支持正义战争,要坚决排除万难,夺取战争胜利。战争双方通过物质力量的竞赛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从而夺取胜利。物质力量的决定因素是兵民。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主观指导就成为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因此,在现有的物质条件基础条件下,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合适的战略战术,以夺取战争胜利。
进一步简言之就是: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共产党人支持的正义战争必定胜利;要立足物质条件,抓住战争的政治本质和兵民的决定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合适的战略战术,夺取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就是毛泽东对战争的基本认识,这就是毛泽东对战争的基本态度,这就是毛泽东对胜利的基本信心,这就是毛泽东指导战争的基本逻辑。这就是所有军事指挥员必须认识到的基础理论在指导战争实践中的基础性作用。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