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环王》
电影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英雄形象模式,单纯的霍比特人抵御着魔戒的诱惑,西方的玄幻就是魔、精灵、人。魔同样是混沌一片却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是也隐喻魔自在人心?各种闪回与幻象的插入不仅贡献了层叠通灵的情境,还是叙事节奏的最佳调剂,而在各种特写切换中,能量不断汇聚,情感不断凝聚,形成了圆满的观影体验。
2.《斯巴达三百勇士》
剧情紧凑,虽然电影以历史为背景,但并没有过多地纠结于历史细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战斗场面上。电影充满了极致的荷尔蒙,也许这种纯粹的勇气会被现代社会认为是不理智的,但我却以为,勇气作为人的一大精神不该被唾弃,这种极致的勇气不是现代人能企及的,尽管这只是个传说并不一定是史实,扎导的高饱和度色调太适合史诗了,配乐和慢动作镜头也很对味儿。
3.《角斗士》
完成度相当不错,但也一定只是男人的史诗,现在看不太新鲜了。从台词到角色设置都具有古典的文学性,男主角马希穆斯英勇、仁慈、忠诚,是高度理想化的“成熟男性”范本,愈发衬托得暴君康莫德乌斯反复无常、幼稚可笑,在雄性气质的对决中谁将一败涂地,早已不言自明。还好结局没有走向俗套,无论是幼稚残暴还是勇猛沉着、无论是男孩还是男人,最终都归于尘土。
4.《勇敢的心》
人性的善恶与抉择,华莱士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标准的好莱坞式英雄片,拥有英雄美人邪恶压迫背叛身死一切要素,故事也跟本片质感一样粗粝但是宏大,不过由于边看的时候边搜了搜史实,对一些改编未免就感到有些哑然失笑了。不过很喜欢本片的配乐,特别是那些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另外这拍出来的蓝天草原山坡高地真可以算是苏格兰旅游宣传片了。
5.《宾虚》
六十年代拍的也很恢宏,比起宏大叙事的《十诫》,《宾虚》聚焦小人物来讲故事,前者是犹太人逃离埃及而与上帝订立旧约,后者是犹太人在罗马帝国压迫下将要开启的新约篇章。不过作为一个既是无神论又是宿命论的观众而言,两部都还没有体会到宗教的感召,但是就拍摄手法来说,海战和马车比赛两场戏都是跨越时代局限的高光时刻。
6.《天国王朝》
影片以十二世纪的耶路撒冷为背景,讲述铁匠巴里安在命运转折下成为骑士,捍卫圣城的故事,雷德利斯科特的导演手法精湛,战争场面宏大,对信仰与责任的刻画深入人心,巴里安从迷茫到坚定的转变,展现了真正的勇气与信仰。影片尊重不同宗教,萨拉丁的仁慈与巴里安的坚守形成鲜明对比,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对人性与和平的深刻探讨,让观众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可望不可及的6部史诗级电影,每部都是不可逾越的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