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政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我国出现了秦汉统一后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经西晋(公元265—316年)短暂的统一,很快又处于东晋十六国并存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其中:东晋(公元317—420年)、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南朝(公元420—589年)、北朝(公元386—581年)。在这几百年间政权分裂、战争频繁,中国大地处于大动乱之中。
三国时期,古九江所在地柴桑县已不属扬州的豫章郡而归属荆州的江夏郡(治所武昌,今湖北鄂州)管辖,是在吴国的统治范围内。当时柴桑是军事重镇先后在此与魏、蜀两国有过战争谋划和实战。“关公走麦城”的故事就源于东吴大将吕蒙乘关羽率军出荆州全力攻曹之时,从柴桑出发偷袭荆州成功的史籍内容而流传的。为筑固城池,《三国志·陆抗传》讲,吴国大将陆抗在柴桑“缮完城围,茸其墙屋”这是出于打仗的需要。小说“三国演义”中不少情节都是在柴桑地域内演义的,虽说是小说,但当时九江先民的民风、民俗、服饰、政治经济、城邑建筑……仍可窥见一斑,基本上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符。
西晋统一图
西晋时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柴桑县属荆州武昌郡,直到西晋后期才有了江州的行政区划。到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将武昌郡柴桑县设为寻阳郡属江州,治所在寻阳(今湖北境内),辖境相当于今九江以西,湖北广济以东的长江两岸地区。后寻阳郡迁至柴桑,寻阳县迁至今七里湖鹤问寨一带。由于北方“五胡闹中原”社会大动乱,大批北方移民迁入寻阳境内。在西晋怀帝永嘉期间(公元309—311年),柴桑、湓口、江州多次发生战事。西晋(265—316年)四帝四传,仅52年。
317—420年是历史上的东晋时期,共11帝11传历104年,两晋均为司马氏家族统治。
东晋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当时寻阳初治豫章。成帝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当时江州刺史温峤将古寻阳从长江北岸迁至今九江七里湖一带。《地理通释》有“汉寻阳在江北,晋温峤移至江州”的记载,《太平寰宇记》中也有同样的叙述。
查史料可知东晋时期仅江州刺史就有25位以上,大家熟悉的陶侃、庾亮、王羲之……都先后担任过江州刺史。当时在这一带,仅曾是江州刺史的就先后在此发生过华轶与卫展、周访,郭默与刘胤,陶侃与郭默,王允之奏杀庾怿,叛将张骏杀赵毗,桓冲杀张骏,桓玄杀司马元显并废晋安帝僭越帝位改国号楚(第二年被平叛),桓亮与刘敬宜,何元忌与卢循(广州刺史)之间的战争,这反映当时政局不稳社会动乱,干戈相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九江先民是过不到国泰民安的正常生活的。由于对社会和仕途的失望,于是出现了“寻阳三隐”: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庐山的“翟家四隐”(翟汤祖孙)为代表的一批晋时隐逸之士。
东晋后燕后秦图
两晋时,佛教、道教在江州及全国各地开始盛行,古九江出现以东林寺、西林寺为代表的一批寺院,涌现出慧远、慧永等18位佛教高贤,东林寺不仅成为净土宗的祖庭也成为我国南方的佛教活动中心。陆修静创建的庐山简寂观为道教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它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道场和全国最完备的道家藏书之地。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已深入统治阶层和民众之中,著名书法家、江州刺史王羲之就是道教忠实信徒。当时在思想信仰上已由早期极端崇儒转为并述老庄,再转为信奉老子,故当时道教特盛行。
那个时代乱世裂变、汉胡交融、民族大迁徙,整个中华文化领域出现较大规模整合运动。源于东林寺的所谓陶渊明、慧远、陆修静三人友好交往的“虎溪三笑”传说,本质上是把儒、佛、道“三教”相提并论;显现三教有共同社会基础和发挥的社会作用是相同或一致的;反映出士大夫阶层在思想上希望“三教同归”逐渐趋于一体的愿望而已。
魏晋时期古九江先民使用的是以铜质为主的“记重”钱币,诸如五铢、四铢、丰货之类金属方孔园形币,九江七里湖古寻阳遗址中就出土过不少这类货币。
九江一带出土的古墓保存完好的绝大多数是晋墓,这是由于晋代九江先民采用“厚葬”习俗有关,加上墓砖质量上乘、墓穴建造合理……所致。九江市郊玉兔山一带大量保存完好的晋墓出土就是明显的例子。这给我们研究晋代先民丧葬习俗的细节提供了不少实物依据。
南北朝宋魏图
南北朝时古九江在南朝地域内,属江州、寻阳郡,治所在江州,后来才移治寻阳。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先后统治九江先民的四个小王朝,都城均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其中: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它们的改朝换代都是在内部反叛战争中完成的。归宗寺题刻“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与南梁昭明天子萧统常咏左思《招隐诗》有关,陶渊明(365—427年)、陆修静(406—477年)都是在南宋时去世的,南宋时江州刺史刘义庆所著《世语新说》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庐山栖贤寺的前身宝庵寺就是在南齐时(489年)修建的。
魏晋南北朝时对妇女有一种极为不公平不人道的刑法,即“劫身皆斩,妻子补兵”,就是说丈夫犯死罪则其妻要“补兵”(参军),这在《历代刑法考》、《隋书》中都有记载。她们“补兵”参军后除少数做军中杂役外,大多被迫做“军妓”,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军营中已流行“军妓”的勾当。在那个动乱年代不知有多少古九江的良家妇女受牵连成为这种罪恶株连刑法下的牺牲品。
钱政(作者像)
【读后记】本文为钱政老师近撰写的《九江先民》系列的第三篇。该系列包括《浅析夏商周时期的九江先民》《九江先民的秦皇汉武岁月》《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动乱时期的九江先民》《隋唐时期的九江》《探寻五代十国的九江遗梦》共五篇。编者配图采用台湾文化大学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1980年版),均为局部图。
浔阳叙话:展示九江文化,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