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把万物当“刍狗”,天地真的“不仁”吗?

婵道评文化 2024-04-03 02:01:55

导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里的这句话,带了两个让人不舒服的词:“不仁”、“刍狗”。

牵牛要牵牛鼻子,静下心来,盘盘。

一、仁

1.字意

《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爱人利物,意思是指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这是同为道家的庄子的解释。

道德经后续有这2句话可以解释“仁”:

大道废,有仁义;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仁,是在道和德之后的存在。

仁,通常是大对小,高对低。位置不一样,才会有仁慈、仁爱。

2.用故事释义 汤事葛

商(还未取代夏的时候)和葛以前都是夏朝的附属国,两国相邻,商比较大,葛比较小。

商汤,商朝的开国之君,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相反葛国的国君葛伯,贪婪、昏庸,没有作为。

那个时候各国最注重的是祭祀,而葛伯不去祭祀,汤知道了这个事情,就去问葛伯:“为什么不祭祀?”

葛伯说:“我们没有牛,没有羊,要如何祭祀呢?”

汤就派人送去了牛和羊,让葛伯去祭祀,可是葛伯依然没有用牛和羊去祭祀,而是大摆宴席把牛羊吃掉了。

汤又派人去问:“为什么给你送去了牛和羊,你依然不祭祀,而是要把它吃掉呢?”

葛伯讲:“我们平时没有那么多吃食,好不容易有了牛和羊,我们当然要自己吃掉了。”

于是,汤又派自己国家的人帮助葛国去种粮食,并且派自己种粮食的这些亲人,去给种粮食的人带去食物,也就是不吃葛国的食物,并且帮助葛国去种粮食,这个时候商汤的美名,自然开始远扬。

大家都在说商汤的贤德,都在赞扬他,可以以大事小,所以他是一个仁者。而这个时候葛伯自然是被人非议的,葛伯是非常生气的。所以他就阻止这些送给种粮食吃食的这些亲人们,并且还打死了其中的一个孩子。

商汤知道了这些事情,非常地生气愤怒,后来就灭掉了葛国。因为这个人实在是不可教化,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帮助他,可是却屡教不改,甚至还打死了孩子,因此就灭掉了葛国。

汤大,葛小,汤不但不欺负葛,还送牛羊给她祭祀,派人帮助种粮食,是真正的爱人利物。

3.从范围的角度分析

仁可以看作大仁、小仁和不仁。

大仁,可以理解为范围大,对某个大的范围里的人爱护、有利。

小仁,对某个小的范围里的人爱护、有利。如果对A立场的人仁,那就意味着对其他立场BCD的不仁。

传统的不仁,可以理解为0范围或者负范围,比如:故意打压、放任不管。

如果是全范围都一样呢?比如天地对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和动植物,一样的“仁”或“不仁”。

假设都一样了,无分别了,那就不存在“仁”或“不仁”。

4.从孟子的大勇和小勇,进一步解析大仁、小仁

《小勇与大勇》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小勇就是常说的匹夫之勇。这种匹夫之勇是一种血气之怒,动辄以性命相拼,而是以理义相斗。从效果来说,小勇敌一人,大勇安天下。

小勇敌一人,小仁爱一人。

大勇安天下,大仁利万物。

当仁大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那就不能用大仁表示,也不能用仁表示。

按照老子的思维,为无为,就有了仁无仁,从词义上,无仁和不仁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

二、刍狗

刍狗:祭祀用的稻草扎的狗,祭品。用之前要好好保存,用完了就不管了。

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周期,生老病死,高潮低谷。

轮到你登台的时候,天地就让你登台。

如同大海里的每一滴水,水滴有时候是在深海,有时候是在海面,有时候是在浪花最上面。

万物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哇哇啼哭降生,童年无忧无虑,青年努力拼搏,壮年养家糊口,老年颐养天年,他人哭声落幕。生老病死,天地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圣人对待每一个人也是如此。

结语:

天地仁无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仁无仁,以百姓为刍狗。

最大的仁如同无仁、不仁,对所有的万物都一样。

人生在天地和圣人的爱护下,自然运转。

万事发生必有利于我,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坚韧前行。

0 阅读:2

婵道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