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3上:宠辱若惊是患,宠辱不惊是得

婵道评文化 2024-05-26 03:35:30

导语: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辱是代表性的刺激事件,面对宠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宠辱若惊为什么是大患

1.什么是惊?

先讲惊,则宠辱更容易理解。

惊,“驚”的简化字表示。本义是“马因受突如其来的刺激而行动失常,不受控制”,后又引申为害怕,震动和扰乱的意思。

从本义理解,因为外界的某个刺激,导致自身的行动失常,不受控制。又因为不受自身控制,会害怕,就会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不符合道的行为。

不合道的行为,在老子认知中,就是患,行为离道越远,患越大。

2.宠辱是客观存在的

宠为上,辱为下:上、下是位次。帛书版,直接是宠为下。上下都是人去定义的,定义的都是别人对某人的某个行为。

老子认为,对于宠辱,若惊,就容易为患,则都为下。

宠辱,都是别人的语言行为构成的事件。比如皇帝宠后宫、宠大臣和珅,宠辱本身的这个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定义而改变。

但宠辱事件会影响被宠辱人的想法,如果看重宠辱,得到和失去都若惊。不断的惊,就会有对应的想法,想法导致行为,不合道的行为就成为了患、大患。

二、如何应对宠辱?

1.宠辱是必然发生的。

是人,就有喜好,有利益,有立场,就会有宠辱的发生。

比如甄嬛传,年贵妃前期从表面看是极度的荣宠,前朝有她哥哥年羹尧大权在握,后宫她自己管理整个后宫,权力大过了皇后。这都是雍正“宠”这个行为的结果。雍正之所以表现出“宠”年贵妃,是需要拉拢、安抚年羹尧。

年氏在得到雍正皇帝极度宠爱时,表现出的是一种既欣喜又惶恐、既自信又谦卑的复杂情感。比如得知雍正皇帝要亲自为她举办一场盛大的生日宴会。她既感到欣喜又感到惶恐。欣喜的是皇帝对她的宠爱和重视,惶恐的是自己是否能在这场宴会上表现得得体而不失礼。为了这次宴会,她提前数月便开始准备,亲自挑选礼服、珠宝和菜品。在宴会当天,她更是精心打扮,力求完美无瑕。然而,在宴会过程中,她还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紧张得几乎要哭出来。这个失误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让她深感自责和惶恐。她担心皇帝会因为她的失误而对她产生不满和失望。这种受宠若惊的心态让年贵妃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保持清静心

宠辱,如同突如其来的刺激,如果应对不当,就会做出不受控制的行为,成为患。

老子说过: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我们面对突发事件或者荣辱的最好案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西汉·刘安等《淮南子·人间训》)

无故而丢马,人皆安慰,塞翁曰:或许也是福;无故而多了一匹骏马,人皆贺,塞翁曰:或许也是祸;儿子摔断腿,人又安慰,塞翁曰:或许也是福;战争来临,因瘸而生存,福祸相依啊。

3.提高自身能量

韩信“胯下之辱”就是应对辱最好的案例。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面对“胯下之辱”,韩信冷静对待,一言不发而钻过去,试问有几人能忍?

事后,韩信奋发图强,不断提升自身能量,后来的故事,“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结语

荣辱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面对荣辱,我们首先做的是“不惊”,保持平常的清净心,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能量,才能走过荣辱,稳步向前。

2 阅读:36

婵道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