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人民大会堂为何是奇迹?开工前1吨钢筋都没有,10个月后完工了

天元什么什么历史 2024-03-17 02:25:09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最庄严肃穆的建筑,他从竣工那天起,便已经在中国人内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或许有不少人觉得人民大会堂建造至少需要花费3-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此宏伟的建筑,可实际上从规划到设计施工总共花费了380天,其中选址和确定图纸,仅花费50天。

1958年9月5日,时任北京副市长万里传达了中央准备在共和国诞生十周年的时候,修建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十个大型公共设施。

这些大型公共设施中,最为关键当属人民大会堂,所以如何快速确保质保量完成人民大会堂建造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尽快完成这个神圣的任务,从全国范围内召集了30多位顶级大师,这些大师云集北京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完成这些雄伟的建筑。

经过所有顶级大师及年轻专家轮番努力后,很快关于人民大会堂以及相关附属十个建筑设计工作完成,人民大会堂作为十大建筑之首,从建筑开始到结束耗费十个月,人民大会堂的顺利完工,创造了奇迹。

在开始建造人民大会堂前,虽然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物资匮乏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由于物资的匮乏,导致人民大会堂开工前,甚至连一吨钢筋都没有,这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可好在这问题都在之后被处理,可以说人民大会堂是由所有共同努力后才能顺利完工。

所以,想要建造出一个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并不容易,那么建造人民大会堂过程究竟是怎么样的,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人民大会堂会建造的原因及准备工作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会议在延安杨家岭中央礼堂召开。

由于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所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民代表情绪都十分不错。

相比于高涨的情绪,会场的整体设施较为简陋,相应的会议配套设施都没有,这种情况其实也能理解,因为那时候全国刚经历抗日战争,物资匮乏,人们活下去都不容易,所以就不可能在会议场地上下较大的功夫。

那时候,伟人看到这个简陋会场后,暗暗下了个决心,等新中国建立后,一定要建造一个像样的大会堂。

4年多后,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但这时候需要面对问题比较多,这让中央领导们必须一个个处理解决,这样才不会辜负无数先辈。

于是,所有的中央领导人加大马力,解决了西藏问题、抗美援朝、以及国内各地的蒋介石残余势力及土地改革等问题。

这些问题繁重且不易在第一时间处理,所以建造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一拖再拖。

1956年以后,国内情况逐步转好,生产也在慢慢恢复,人民生活慢慢转好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如此大好形势,中央决定在北京修建一座可以让万人参与的大会堂,很快各类准备工作便有条不紊的开始。

经过一番考量后,中央决定在1959年新中国建立一百周年纪念日时候,在北京修建十个重要建筑,这些建筑分别是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戏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民族文化宫等等,这些建筑全部都要在1959年国庆前完成。

为了能和时间赛跑,中央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请来了最顶尖的设计师,让他们前来出谋划策,在所有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第一稿设计方案出来。之后第二稿和第三稿也出来了,这时候刘仁、郑天翔、万里等人要求专家们再广开思路,解放思想,不拘一格。

不少建筑专家虽然解放后依旧从事建筑工作,可他们都没有参与过如此宏伟的建筑,所以他们所出稿件还是过去那一套,这让各种意见没有办法确定下去,意见没办法确定,就会导致最终方案难以出来,由于方案一直没有出来,这让各方面领导都很着急。

总理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做出指示,要求解放思想,发动群众,让更多的青年专家参加到方案设计中,在总理主导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了设计队伍,就这样老专家和年轻人相辅相成,共同弥补不足。

经过新老专家的反复研究,专家组主要在以下5个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

1、大会堂的地基是在天安门前正阳门部位,还是在天安门广场西侧;

2、大会堂的高度是否可以超过天安门;

3、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距离是350米、400米,还是500米;

4、大会堂要不要大屋顶;五是纪念碑左右是摆两个建筑物还是摆四个。

经过一番商讨后,对这四个问题做出了以下决定

1、大会堂的位置在广场西侧,包括宴会厅、会议室等辅助设施;

2、大会堂的高度可以超过天安门,但要注意协调;

3、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距离为500米;

4、纪念碑左右各摆一个建筑物;

除此之外,要求所有人发挥最大积极性完成工作,完成方案选定后,最终稿由总理审定。

很快专家们又出了第五稿、第六稿及第七稿方案,这些方案各自弥补不足,并寻求各方面的意见,做出了最终的审定,很快便将方案报到北京市规划局审核,北京市规划局在1958年10月14日通过审核,接着方案立即报给总理,总理在1958月10月16日凌晨1时选定了最终方案。

就这样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方案仅花费了50天时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拆迁及建造过程

最终稿件审定后,人民大会堂总面积已经达到了17.18万平方米,该面积已经超过原有用地规模,所以需要对相关区域进行拆迁。

经过一番统计后,人民大会堂需要用地13.73公顷,拆迁机关单位67处、房屋1823件,拆迁居民684户、拆房2170间,总共需要拆迁3993间,如果在加上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天安门广场,那总共需要拆迁10129间,从所需拆迁数目可以看出,这次任务十分艰巨。

这次拆迁不仅有机关部门,还有无数民房需要拆迁,所以要在短时间内拆迁户如何安置, 一个巨大的问题。另外这里很多家庭都生活了家庭,如果想让他们离开,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

这件事情,虽然不易,但是还是要做,所以负责拆迁工作的同志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希望让所有即将拆迁的人能理解国家。

可让所以人想不到的是,所有人都十分理解,这让拆迁工作十分顺利进行。

就这样,拆迁工作在一个时间全部完成。

之后,人民大会堂在1956年10月26日开工,开工第一个问题便原本认为土方挖到4米左右就可以,可实际上4米的深度没办法抵达老土层,所以最后挖到了8米。这样一来,原本需要14.2万立方米土方量一下增加到35万立方米。

由于那时候工程没有现在那样有相应土方运输车和土方开挖设备,只能依靠人力,原本所准备的人力刚好够14.2万立方米,可如今工程量上来了,原本准备人就不够了,所以必须立即找到更多的劳动力。

于是将人民大会堂需要大量劳动力消息传了出去,很快各地开始积极响应,劳动力不足问题很快被解决。

劳动力问题解决后,很快又来了个新问题,那就是工地所需要各类物资不足,其中钢筋不足问题极为严重,为了能解决钢筋不足问题,全国各地的钢筋厂全力加班加点生产,最终顺利解决了钢筋不足问题。

为了能确保工程进度不被耽搁,总理做出了指示,让全国各地积极配合人民大会堂建造工作,并要求所有材料必须中国造。

很快物资不足的问题,被顺利解决,接着又解决了工作配合及工作穿插的问题,在这期间一个个技术难题顺带被攻破。

在人民大会堂建造过程中,设计团队全部居住在工地,和施工队伍同吃同住,确保所有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处理。

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共同的努力下,才会如今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从1958年10月26日开工到1959年8月完工,整个工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完工,参与人民大会堂建造工人平均每天在1.4万人左右,巅峰时期在3.5万人,而且参与这些施工的人,多数人都是义务劳动,不需要报酬。

可以说在人民大会堂建造过程中,很好诠释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人民大会堂在完工后,在会被伟人拒绝了人民宫或者大会堂称呼,而是将他命名为人民大会堂。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全部竣工,竣工后第六天,总理就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十周年国庆招待会。

联合国大厦用了7年,悉尼歌剧院是14年,日内瓦万国宫是8年,所以在人民大会堂建造初期,不少人觉得人民大会堂需要10年才可以完成,所以在人民大会堂仅花费了一年不到时间完工,彻底震惊了世界。

人民大会堂顺利完工,也让我们告诉全世界,中国建筑业已经崛起。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0 阅读:0

天元什么什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