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重磅发声:中国养老金投资回报领跑全球,改革如何破局?

趣谈百味食 2025-04-25 22:21:31

2025中国养老产业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戴相龙再次将养老金改革的紧迫性推至台前。他指出,尽管中国养老金投资回报率已位居世界前列(3%-4%),社保基金60%的收益更直接源自股票市场的长期价值投资,但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仍显滞后。如何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潜力?这不仅是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命题,更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核心支撑。

一、高回报背后的逻辑:长期投资与多元配置

戴相龙多次强调,中国社保基金的成功源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策略。数据显示,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年均投资回报率达8.6%,远超同期通胀率6个百分点。其核心在于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占45%,股票类约30%,另20%投向未上市公司股权。

2023年财政部进一步优化社保基金投资比例,股票类资产上限提至40%,并纳入公募REITs、衍生品等工具,以分散风险并提升收益810。戴相龙直言:“养老金入市并非简单炒股,而是通过专业机构动态平衡安全与增值。”

二、制度瓶颈:企业年金为何“叫好不叫座”?

尽管企业年金积累规模首破3万亿元(2023年达3.19万亿),但其覆盖率仅8%,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问题症结在于:

政策激励不足: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负担已占工资总额35%,缺乏财税优惠导致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制度灵活性差:年金账户转续难、操作流程复杂,难以适应劳动力高流动性;

认知偏差:部分企业误将股权激励等同年金福利,职工更倾向短期收益而非长期养老储备。

戴相龙呼吁,应借鉴国际“自动加入”机制,将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中的2%划为企业年金,并允许未参保企业建立年金制度7。同时,打通第二、三支柱,实现个人养老金与企业年金账户互转,以“钱随人走”破除流动壁垒。

三、破局方向:免税红利与市场化改革

戴相龙提出的两大改革路径引发热议:

大幅减免个人养老金税负:当前个人养老金年缴费上限1.2万元,税收优惠力度有限。若参照美国IRA账户的递延纳税模式,可显著提升参与率;

放宽企业年金准入门槛:从国企向民企、小微企业延伸,允许“低比例起步、逐步扩面”,并简化设立流程。

此外,投资端需进一步扩容。2023年企业年金年均收益6.26%,但近年市场波动对其吸引力形成挑战。戴相龙建议,扩大基础设施REITs、股权投资等低相关性资产配置,同时优化考核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聚焦长期回报。

四、资本市场与养老金的“共生共荣”

社保基金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已进入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社保基金股债配置比例稳定在四六开,既为市场注入长期资金,又通过稳定收益反哺养老金池。戴相龙指出,养老金入市可改善A股散户主导的结构,推动价值投资理念深化。

未来,随着《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方案》落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更多长线资金将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结语:制度突破刻不容缓

中国养老金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戴相龙的建言直指核心:唯有通过制度松绑、税收激励与市场化投资“三箭齐发”,才能激活第二、三支柱的潜力。这不仅关乎数亿人的养老安全,更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当“养命钱”与“资本活水”形成共振,中国经济的韧性必将再上一层楼。

0 阅读:8
趣谈百味食

趣谈百味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