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模式对美团形成直接冲击。美团虽以日均5100万单量保持规模优势7,但骑手收入结构呈现“低单价依赖高单量”特征,暴雨天配送风险、超时罚款机制等问题长期存在。京东则通过“低佣金+品质化”策略吸引商家,5%的抽成比例仅为美团平均水平的,促使山姆、瑞幸等连锁品牌优先向其倾斜资源,形成优质订单供给的良性循环。骑手端的博弈更为明显:达达秒送取消超时扣款、放宽配送时限11,而美团在京东压力下紧急宣布二季度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侧面印证行业正从“压榨模式”向“可持续生态”转型。
深层变革源自组织架构调整。京东秒送由原美团副总裁郭庆掌舵后,全面对标美团闪购业务,通过整合京东到家与达达快送实现资源协同,60万家合作门店提供全品类即时零售服务,骑手可跨场景接单提升收入上限。反观美团,其核心优势在于740万骑手网络和成熟的地推体系,但“开水团”等负面标签反映出一线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短板78。这场较量的本质是商业模式之争:京东以自营物流基因重塑配送标准,美团则需在维持规模效应与改善骑手待遇间寻找平衡。
行业变局催生新机遇。绍兴等地试点显示,达达骑手通过“中远距离多单联送”模式,2小时可获得80元收益,较美团同类订单效率提升30%。商家端的选择更具战略意义:连锁品牌借京东低佣金政策拓展高品质客群,中小商户则通过美团必点榜获取流量。消费者体验维度,京东“最快9分钟送达”刷新行业时效标准,而美团通过防疲劳机制、骑手社区建设强化服务稳定性。这场较量尚未终结,但已清晰预示即时配送将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