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是极为重要的核威慑力量,而核潜艇的威慑力又来源于它的隐蔽性。
所以从核潜艇诞生以来,各国就围绕核潜艇的隐蔽和反隐蔽开始了斗法,而我国核潜艇在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对法中,经历了“被对方了如指掌,知道行踪和一无所知”这三个阶段。
日本对中国核潜艇行踪了如指掌的阶段,是091型核潜艇刚下水那会儿,也就是1970年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091型潜艇在出海时时常受到日本自卫队的追踪,日本方面甚至一度公开我国091型核潜艇的行踪。
在我国核潜艇出海的道路中,冲绳海沟是比较适合的地方。这里的海水深度大约为500米,核潜艇潜行较深的话能避免被追踪。
然而对中国最早的核潜艇来说,冲绳海沟的深度其实没太大意义,因为091根本潜不到这么深,所以当时091很难隐藏行踪。由于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因为苏联的压力“团结”了起来,所以此时091的隐蔽性问题还无伤大雅。
中国核潜艇和美国“斗法”但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极度恶化,至1994年10月,中国核潜艇迎来了和美国的第一次交手。
当时美国小鹰号航母逼近我国黄海海域,中国随即派遣了1艘091型核潜艇(长征3号,弦号403)去追踪美国航母。
这艘091核潜艇从我国青岛海军基地出发,结果在行进到青岛海军基地东南方约420公里处,直接被小鹰号航母编队发现了行踪。随后美军派遣了3艘驱逐舰和1架S-3反潜巡逻机对我国核潜艇进行围堵,核潜艇试图突围但失败。
期间美军舰队在我国核潜艇周围泼洒了大量声呐浮标,直接干扰了我军核潜艇和海军基地的通讯。为了和美军斗法,潜艇官兵们也憋着一口气,直接在水下硬着头皮深潜了超过60个小时,始终不肯上浮。
美国舰队见碰上了硬骨头,在这60个小时期间,也是将大量反潜力量慢慢靠了过来,切断了该潜艇的所有撤退道路。两边一直僵持到了1994年10月29日下午,青岛海军基地开始派遣战机去营救我国核潜艇。
我军派遣的战机有两批,第一批是2架歼-7。歼-7飞抵对峙区域后,和美军F-14舰载机缠斗,直到燃油耗尽返航。不久后我军又派遣了2架苏-27和2架歼-8来营救,其中一架苏-27企图复刻一次“巴伦支海手术刀”,用机翼去撞美军的一架F-14。
这把美军吓得不轻,随后F-14撤回航母,美国小鹰号也转向离开,我国核潜艇得以顺利回港。
这次对峙虽然我国核潜艇并未被美军逼得上浮,我军也成功逼退了美军,但该潜艇出航后不久,就被美日方面发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说明我国当时的核潜艇隐蔽技术还相当薄弱。
到2005年2月,我国一艘091型核潜艇在琉球群岛外侧巡航24小时,再次被日本海上自卫队追踪。并且此次追踪后我国这艘核潜艇的速度、下潜深度以及路线全部被日本公开,可以说是在羞辱解放军了。
不过美日对中国核潜艇的绝对优势到2006年,就走到了尽头。
2006年12月,中国第一艘093攻击型核潜艇服役。作为中国的第2代核潜艇,093在隐蔽性上相较于091要强得多,在和美日反潜力量的斗法中也取得过几次优势。
比如在2018年1月时,我国一艘093型核潜艇就在下水后隐蔽航行了48小时之久。当时美国间谍卫星在发现中国青岛海军基地,某艘核潜艇下沉后,立马通知日本进行追踪。
但日本找了48小时都没找到这艘093核潜艇,一直到我国核潜艇在钓鱼岛周围主动浮出水面,才被日本发现。
这次日本方面为了找到我国的093,出动了P-3C巡逻机和2艘护卫舰,但是一无所获。
这让作为美国第7舰队反潜支队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丢尽颜面,也说明中国现在的潜艇潜行能力已经具备了实战标准。
中国核潜艇提升隐蔽性的原因中国核潜艇的隐蔽性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潜艇技术上的发展。核潜艇噪音多种多样,有其内部机械结构在运转时的噪音,有外壳在水流中穿行时的噪音,也有潜艇蒙皮吸波性不强,无法脱离敌方声呐追踪的因素。
要解决这些方面,我国需要优化潜艇结构设计,提升材料学能力。这些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时间,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一直到2018年,中国才能和美日的反潜力量“斗法”。
其二就是对水文信息的掌控。
潜艇的操控相当复杂且危险,一艘潜艇要想安全潜行,需要对潜行路线上的水文信息了如指掌。简单来说,就是潜艇需要提前了解自己航行道路上的环境。
潜艇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路线中航行时,和闭着眼睛在野外乱跑没差别。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或遇上海上断崖,导致全舰人员牺牲。
而了解水文信息同样需要时间,并且需要出动大量潜艇一点点去探查这些水文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核潜艇经常性到我国南海潜行,以及美国在我国南海丢下大量水文仪和声呐的原因。
在探测水文信息的时候,多半会被敌人的反潜力量发现和追踪。当我国对周围海域水文足够了解时,才能找到隐蔽性比较大的航路,比如说我们上边提到的深度500米的冲绳海沟。
如果我国对冲绳海沟的海底环境不熟悉,贸然派潜艇前往就可能导致触礁,只有我们掌握了这里的环境后才能得心应手的通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