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山
编辑丨六子
作为当前全球最火的行业,AI和大模型的崛起,除了衍生众多终端应用之外,还带火了不少相关产业。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AI赋能增添了其与人类对话的能力,执行任务更加智能,人形机器人迎来飞跃的机会。不过,行业内部却不是所有玩家都在升级。一方面,一些明星公司,比如大半个硅谷都进行了投资的Figure,在3月发布了首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人形机器人Demo,其与人交互的能力大幅提升,惊艳四座。另一方面,之前不少放出豪言壮语要在机器人领域有一番作为的公司,却销声匿迹,悄然神隐。
*来源OpenAI支持的AI和机器人公司1X做吸尘器起家、把自己定义为“广义机器人公司”的追觅属于后者。过去两三年,追觅曾连续在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方面做出产品。虽然整体看并没有和市面上的其他机器人形成差异化,但它仍旧利用“人形机器人咖啡拉花”等话题成功出圈了一波。然而,在最近几个月的AI+机器人热潮中,追觅却仿佛从机器人领域淡出了一样,不再有任何动态。甚至,就连曾经占据追觅官网不小篇幅的机器人板块,也被彻底删除、不留痕迹。唯一的一则颇为隐秘的信息是,今年1月,一家名为MagicLab的公司,发布了纯电驱机器人空翻的视频,成为在波士顿动力之后,唯一拿到这项成就的企业。而通过其官方公众号曾经的企业认证主体信息查询,追觅,似乎正是藏在这家公司的幕后之人。这颇为奇怪:如果说追觅本身的技术能力已经能实现机器人方面的突破,它为什么要悄悄把这部分业务剥离出去?做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的追觅把自己定义成广义机器人公司,到底有几分可信度?追觅删除关于机器人的过去,是否另有隐情?01「追觅,和机器人做“切割”?」中国的机器人赛道和其他创业赛道一样,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选手。其中,“借势”特斯拉等大公司的选手也不少——用低情商的说法就是,有蹭热度的嫌疑。2021年8月,特斯拉在AI Day上首次展示人形机器人概念,代号“擎天柱”(Optimus)。同月,小米发布了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铁蛋),这个产品背后,正是从小米生态链中成长起来的追觅。追觅也在两个月后推出仿生四足机器狗Eame One,并成立创新机器人研究院,开启了它自称的“广义机器人公司”之路。*来源追觅2022年,特斯拉带来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后续在2023年推出正式版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在年底进行了迭代。颇为“巧合”的是,追觅也在2023年3月的首场洗地机产品发布会上,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并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以机器人手冲咖啡拉花的形式,迅速出圈。当时,追觅对外展示的形象是,在仅仅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人形机器人从立项到对外展示的全过程,并且还顺带展示了自家丰富的机器人矩阵。这一番操作,似乎是为了凸显自身机器人公司的定位。然而,和去年对机器人的极度追捧相比,现在的追觅无疑低调得有些过分。正如文首所说,自去年底特斯拉推出升级版的“擎天柱”以来,人形机器人因为有了大模型等技术加持,正在迅速进化。斯坦福团队发布的炒菜机器人Mobile ALOHA已经能做出“满汉全席”,英伟达也在其GTC大会上,用不小的篇幅介绍了将和比亚迪合作开发机器人的相关内容。而电商巨头亚马逊,更是已经把人形机器人Digit送到了仓库,开展工作。这些公司几乎都算不上专业的机器人公司,但都已经有了领先的机器人成果。反观自称机器人公司的追觅,却在这样的重要时刻,默默删除了官网机器人的相关内容,对外发声也罕有机器人领域的元素,而是把精力放回了扫地机器人、吹风机等传统电器业务。*来源追觅唯一还能看得到的有关机器人的内容,就是在其最新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中,出现了所谓“仿生机械臂”功能。追觅宣称,其灵感来自人形机器人技术。不过,任谁都很难把当前的扫地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联系起来。追觅的蹭热度行为,似乎正在迎来终结。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年初火爆一时的可执行复杂工作任务的MagicLab人形机器人,其以往公众号MagicLab Official的认证主体是“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由苏州追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天眼查数据显示,后面这家公司的法人名叫许旭,实控人为柏美芳,前者是追觅的董事,后者是追觅的股东。如若信息无误,MagicLab显然是追觅科技内部机器人团队独立成立。从这个角度看,追觅已经和原本的机器人业务做了“切割”。无论如何,它似乎都不再希望原本的品牌和人形机器人有之前那么紧密的关联。从蹭热度到主动“分手”,追觅在想什么?02「“伪创新”横行,技术换价值遥遥无期」实际上,在我们梳理的追觅和机器人热潮亦步亦趋的发展史中,追觅的所谓机器人战略,其实有两个明显特点。其一,无论是和小米的合作,还是在特斯拉带起的机器人风潮中,追觅都是跟随者角色,很难说到底有多少创新乃至引领作用。其二,虽然追觅看似布局了好几种机器人产品,但纵观其后续,这些产品除了在当时给追觅造势引流外,就没有了别的作用,追觅自身似乎也回避了机器人的实际价值,仅仅是享受其流量热度。比如其人形机器人,就是为了和洗地机新品发布形成协同效应,真正能卖出去的货,是洗地机而非机器人。*来源追觅今天看来,追觅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为了拿捏机器人这个流量密码,顺便再用这个概念包装一下自身的技术力。而要说真正把机器人做到落地,追觅其实并不愿意真的花大力气去推动。今天的切割,很可能就是在利用完机器人对品牌的价值后,把可能存在的风险剔除出去。原因不难理解,面对当前技术更多元和复杂的机器人领域,追觅要继续和巨头拼研发,显然实力不足。而且,机器人的应用落地并不如业界预期,也很难给追觅的实际业务带来什么帮助。一方面,追觅给机器人技术定义了“心脏”和“大脑”,也就是马达和AI算法。虽然伺服马达确实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但追觅是不是领先或者唯一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呢?不是。要知道,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多年,已经有宇树、汇川、兆威等多家成熟的专业企业。而且作为传统公司,后者往往都已经有了大量的工业化验证。一个最近三年才切入赛道的追觅,即便有另外两年关于清洁家电的技术积累,怎么可能保证自己的技术一定是行业领先?另一方面,追觅的机器人事业本身就有蹭热度之嫌,追觅到底投入了多少自研资源?这是个未知数。当年四足机器人火热时,国内曾出现大批背靠ROS2等开源方案的所谓机器人公司,追觅在机器人方面认真投入技术研发的力度,真的能和专业机器人公司相比吗?或许也不一定。最重要的还是应用问题,在那些真正冲着把机器人变成生产力的公司面前,追觅也顶多让机器人拉花这样的新闻出圈。因为对实际应用有要求的客户,注定会更愿意选择那些专业机器人企业。比如“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旗下的Walker S产品,就已经在蔚来汽车工厂参与实际训练作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Figure AI的Figure 01,则和宝马的斯巴坦堡汽车工厂进行了合作。*来源Figure作为一个家电企业,追觅即使真的大力投入机器人,要像这些友商一样被客户信任,恐怕也有困难。因此,无论是考虑机器人的前景,还是追觅自身技术实力,追觅和机器人做切割似乎都在意料之中。对于这家公司来说,机器人最终可能成为一个老故事,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把新公司拿出来“撑场面”。但目前,不再用追觅的牌子去做这件事,往好处看可以让机器人公司去独立融资发展,往保守方向看,万一机器人翻车,也不会破坏追觅的品牌形象,这是最合理的做法。03「机器人的热度,为什么非蹭不可?」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机器人领域也是术业有专攻,国内那么多科技巨头也没见要在这个领域画饼,追觅为什么非蹭机器人的热度不可?答案很简单,作为一个四面出击的家电企业,追觅处境挺尴尬的:虽然有百亿营收的招牌,但对手也都不是吃素的;看似产品多元,结果每个领域都有极其知名的竞争者;主力产品,比如吸尘器、洗地机和扫地机器人等,之前都算得上亮点满满或者有先发优势,但现在都被行业卷得鼻青脸肿。就这样,追觅还得继续保持高端不降价的形象,不想自身品牌落入价格战。一句话,追觅的发展瓶颈正在显现,如果没有新的故事支持,说不定就会逐渐沦为传统家电制造商。现在,海尔、美的、海信等等都在大力渲染智能化、高端化形象,不断侵蚀各种新兴家电的领土,追觅如果不努力,成败只在须臾之间。我们可以从几个小细节中,看出这种竞争的惨烈。首先是产品线面临剧烈价格战,需要新的元素帮助提价和维持品牌声量。比如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奥维云网数据就显示,2023年具备自清洁和自动集尘功能的全能款扫地机器人已经达到73.3%,功能上是很难再卷出新意。*来源安信证券为了稳住行业销售额,追觅布局的主要是高价格段,而扫地机器人乃至整个智能清洁品类,在去年促销期间的均价同比都出现下滑,下滑最大的洗地机品类甚至幅度达到18.1%。如果没有新的概念支撑产品价格,那届时不止追觅,整个行业都只有拼价格一条路走到黑。类似的,洗地机和吸尘器两大产品线的问题更复杂。除了价格战之外,追觅起家的吸尘器产品因为功能单一,现在已进入下行期,鲸参谋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年光是京东平台上吸尘器市场的年度销量累计就同比下滑约20%。而洗地机作为一个新品类,去年双十一的整体销售额首次超过了扫地机器人,但恰恰因为潜力最强,得到了美的、科沃斯等企业的重点关注。追觅目前还能和科沃斯添可共同站稳第一梯队,未来如果没有突破,几乎是等着后面的对手冲击自己。再比如追觅在个护领域的动作,包括年初发布的Pocket全折叠高速吹风机等产品,都遇到了和机器人了领域差不多的问题:追觅做的,对手早就做了。比如号称“戴森平替”的徕芬,早已在吹风机领域建立了国产品牌心智。另外还有京东京造等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对于客单价上限不太高的吹风机领域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整个领域的空间本就不如清洁电器,追觅又是攻擂方,发展难度可想而知。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无奈。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注定了,制造业领域很难有什么攻不破的壁垒。更何况,追觅自身的技术也并非都有差异化优势。去年8月,行业老大科沃斯在新品发布会上怒斥友商抄袭破坏行业,《华夏时报》在事后采访中挖出了科沃斯指责的对象的特征——总部位于苏州,成立时间不长,几轮融资迅速跑马圈地,主要靠模仿头部企业的产品款式和烧钱。*来源科沃斯科沃斯没有点名,但这个对手是谁并不难推测。科沃斯在2020年多次作为原告,与追觅发生竞业限制纠纷。2023年7月,科沃斯旗下添可起诉追觅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双方的纠纷还远不止这些,行业高压态势可见一斑。一切的一切最终回到一个关键点,如果追觅想继续维持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必须要更高端的技术和理念支撑。机器人,高度符合追觅的需求。所以,追觅并不需要在机器人领域真的做一番事业,反正它自身既不可能绕过主业去投入大模型等方面,给机器人赋能,也很难把机器人从战略和产品变成有收入的业务。既然如此,在享受完这个概念的红利,可以在“简历”上为自己增加机器人的故事之后,放弃机器人,显得顺理成章。因为,追觅始终是个商人,而非科学家。对商人来说,做技术领军人永远只是幌子。变现赚钱,才是理想。- END -
文 | 青山
合作及进官方群请后台留言联系
图 | 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