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无量之网”(西方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好不由歹由”这句话,强调的是后半句:说孩子不好,孩子就真不好了;说孩子不行,孩子就真不行了。这后半句还真灵验。那前半句也是灵验的,只是灵验是有条件的。比如,真心,很真诚,即发自内心(心灵深处),且重复多遍,日日坚持,孩子就信以为真,真诚的祝福是很有效果的。当代名言“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是有力量的。量子科学也这样讲,正念一岀,会惠及整个宇宙;邪念一岀,也会伤击整个宇宙。“马哈瑞希效应”有个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定律,就是这个道理。书中这样讲:“通过爱、慈悲和宽恕的积极情绪,以及憎恨、苛责和嫉妒的消极情绪,在每天的每个当下,我们都拥有着肯定或否认我们自身存在的力量。”
不过,常人习惯是担心,甚至焦虑。孩子往学校走,担心路上岀事,又怕孩子上拐路去了网吧,或担心给同学好伙伴去玩,而没有往学校去;孩子在学校,又怕不好好学,又像上次考试那样退步了一一只要孩子不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就不放心、担心,无穷的担心,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家长之担心已经泛化了,时时担心,事事担心,处处担心;尤其是孩子或亲人偶然发生过不测,或者曾违背过意愿而“走偏”,担心焦虑更是时时刻刻时隐时现。此负性情绪是“双害”,害人害己,人的焦虑症、抑郁症就是这样形成的;且同时害了孩子与亲人,轻者伤害了他人的自尊自信,“迫使”亲子破罐破摔,进入了恶性循环,而影响终身的成就与幸福。
这种焦虑心态是怎么样形成的?从表象上看,这是关注、关切、关爱,割舍不下的亲情,这也是一种“愛”一一不过,是一种真爱的“变异”,扭曲了的伪爱、不科学之爱。虽岀自本心,但却有反向的效果。从本质上分析,从效果上看,适得其反,没有了爱的效果而是伤人害人。从心性(根因)上剖析,其一,恨铁不成钢,因为自己未成“钢”,就希望让孩子实现自己未圆的梦;其二,不顾孩子的主观现实,自己给孩子设定了一个理想(优秀孩子的)目标,看到孩子与爸妈的目标有距离时,担心就油然而生,差距越大,担心升成焦虑,从爱孩子到“恨”孩子,爱之深,恨之切,再加焦躁情绪,抱怨升成吵嚷,吵嚷升级成惩戒,惩戒不过瘾,变相为夫妻双打……从此,一个差生、一名破罐破摔、一个叛逆的逆子就跑到社会上去“祸害”了。此情此景,一个破碎的家庭就很难逆转了。总之,是父母的心态岀了问题,对孩子要求过高,目标超越了孩子的现实,理想化而脱离了实际,揠苗助长而实得其反。
有“柔性”家长,恨铁不成钢,但能控制情绪不用过激之法,却回归到原始的、保守的、“牢靠的”“笨法”一一陪读、形影不离的看、守,这是一种“爱”的延伸,好像是特别负责的举止,可怜天下父母心!而我们转念想想,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孩子体验到了什么?感激、喜爱、心热、动力倍增,还是反感、厌恶、心寒,泄气无力?“陪伴”,是怕孩子孤立无助、有不安全感,给孩子仗胆;还是看管、不放心,给自己找心理平衡,让自己放心?是真爱吗?科学之爱吗?这需要理性分辨与智慧评判的。
精明人从小处着想,聪明人理性不办傻事,英明人用科学智慧处事。认透儿童少年心理特质,才能科学助力成长。少年天真烂漫时段,成长欲望强烈,追求完美心盛,自尊心忒强,气盛自负;不过,还不成熟,肚量(气量)狭小,心力脆弱,耐受力不足,经不住挫伤和打击,负性的、反面的激将,会适得其反的。如何培植孩子的耐受力、抗挫折力、顽强拼搏持之以恒之志?还需“浇水增添营养”,小心呵护,培植心之力,内心强大,积极主动,自我掌控,愉悦中、信心中、动力中,坚韧不拔,走自己的人生幸福路。
理想的家庭教育,科学教子的智慧,和谐共生的亲子关系,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天方夜谭,只要你是真心实意求学,相信你,会成功的。(河南安阳王瑞喜 )2024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