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老子之学称为“道学”或“玄学”,若是泛泛而谈还可以,但认真说起来,这两个概念都不能跟老子之学混为一谈。
“玄学”产生于东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故又称“魏晋玄学”,这是由儒家发起的一次规模盛大的学术思潮,初期的“玄学家”几乎是清一色的经学家,比如夏侯玄、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儒家为何要发起这样一次玄学运动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党锢之祸”的现实风险压力。士大夫、贵族与宦官发生党争,汉桓帝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致使双方关系严重对立。
党锢之祸直接导致士大夫集团受到严重的打击,加之朝廷为培植新的政治力量,实现各种现存实力的有效控制,设立的鸿都门学,直接威胁士人的前途。
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士人们自发转向老子、庄子和周易,因为“玄”起源于《老子》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且他们又以“祖述老庄”立论,因此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
另一个原因是两汉以谶纬之学来装饰的儒家经学已经衰微,不再是士人们的学术信仰,儒生们厌倦了两汉繁文缛节的经文考据,所谓“皓首穷经”,就是对经学考据的形象描述,有的老学究为了解释一两个简单的文字,以切合当下的现实需要,可能要考据一辈子,考据的结果却与士人们“经论世务”的初衷相距甚远。
玄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发产生的。

这时期的经学家们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不被儒家重视的“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然而他们有意避开现实问题,讨论的主题不离浮虚、玄虚、玄远之学,时人称之为“清谈”。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环境的宽松,玄学完全取代了两汉经学而成为思想主流,但著名玄学家大多是当时的名士。
尽管如此,以儒通道,以道解儒,以道解易得尝试,也掀起了中国哲学史上“会同儒道”得第一次学术思潮,并为两宋理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武器。
所以,“玄学”是以儒家为主体,以道教、佛教为辅(后期佛教后来居上),自发形成的学术思潮,他们有意避开老庄中的政治问题,主要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已经脱离了老庄尤其是老子思想的一种学术思潮。

“道不是道家的专利,儒佛两家也论道,而且也是儒家和佛教的核心理念。就是说,道儒佛三家都是“一元论”,都是把“道”作为自家学说的最高范畴。
但人们常常将道家学说称之为“道学”,准确地说,这种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
文献学意义上的“道学”特指宋代理学。
因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道即理也”,他强调“道”、“理”之间在本体论上的终极一致性。“道”是“统名”,“理”则是道下面的纹理,是细分,但究其实质,二者同一。朱熹把“道”与“理”的关系定位为“理一”与“分殊”,如同主流与支流。

但最早提到“道学”这一概念的却是朱熹之前的北宋理学家王开祖,他在《儒志编》说:“孟子以来, 道学不明, 我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辟皇极之门。”
南宋学者陈谦在《儒志编附录》中说:“景山(王开祖,字景山)独能研精覃思,发明经蕴,倡鸣‘道学’二字。”
王开祖所谓的“道学”是指追求夏商周三代大道的学问。此后张载、程颐、朱熹等人皆称得儒家道统真传之学为道学。司马光就赞誉邵雍说:“有如先生道学之尊, 当以年德为贵,官职不足道也。”
而“道学”一词被正式载入文献的,始于元代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宋史》列有“道学传”,他们将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刘绚、李吁等人,以及南宋朱熹、张栻、黄榦、李燔、黄灏等二十四人,选录其中。

“理学(道学)”在两宋都未能行得通,宋代理学兴起之后,到了元代才将理学上升到“国学”的地位,因此,元明清三代的“国学”都是理学,而理学又名“道学”,不管是“理学”还是“道学”,或者宋学、新儒学,其实本质上就是道德神学。
事实上,理学从一开始就备受打击,在北宋时期,儒学的主流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经学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新史学,理学只能作为少部分儒客的“私学”,处于民间甚至状态。
南宋时期,理学依然得不到朝廷的认可,秦桧、胡安国等权臣喜欢王安石的新经学,胡安国曾上书说:必须师孔孟而绝二程。至韩侂胄当权时,理学几乎被连根拔起,理学书籍被废止。
因为传统儒学认为:理学有宗教性质,是道德神学,与孔儒背道而驰,因此被打入“伪学”,朱熹去世时还戴着伪学的帽子。

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不再是汉武帝以来的五经之学,而被换成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不仅以“四书”为科举考试的主课,并且钦定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出题范围和“标准答案”,在此之后,直到1905年废除科举为止的600年间,“道学”一统天下600年。
时至今日,文献上仍然称理学为道学。而真正论述自然之道的《道德经》,因为“道学”被理学家抢先“注册”,道家学说只能称为“老子之学”、“老子之学”,简称“老学”。
还有的文献以道家的支流“黄老之学”来称呼‘老子之学,或沿袭司马迁的“道德学”称号,结果造成很大的误会,以为道家就是论述“道德文化”的学说。
这也是中国学术史上说不清道不白的一宗文化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