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是一项世界热门的奥运田径项目,据统计,光2024年我国就举行了634场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而全程马拉松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跑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
很多人就比较纳闷,为什么这个距离还有零有整的?就不能凑个整数吗?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前,法国人米歇尔·布里尔到希腊考察,听闻了公元前490年波斯人进攻雅典时,关于士兵斐迪庇第斯的感人事迹。
当年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平原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侵略者,为了将这个胜利的消息尽快传回雅典,善于长跑的负伤士兵斐迪庇第斯奉命从马拉松跑回雅典报捷。
据说他一口气狂奔40多公里,当跑到雅典城时,只喊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身亡。
基于希腊民族英雄斐迪庇第斯的故事,米歇尔给当时同为法国人的奥委会秘书长顾拜旦建议,在奥运会中增设一项长跑比赛,以此纪念古希腊士兵斐迪庇第斯。
就这样,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就诞生了,其路线大致就是从马拉松战场到雅典的距离,不过当时并没有精确地设定为42.195km,而是40公里。
后来,马拉松比赛在世界各地逐渐流行起来,但每个地方举办的马拉松距离都不太一样,马拉松赛事里程长的长短的短。
虽然距离长点短点无伤大雅,但长度不同,对运动员影响还是很大的。
比如,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由于各地比赛距离不统一,就很难制定出特别精准有效的训练计划,明明跑到了40公里就该到终点了,结果一看还得跑两公里多。
而举办方也不好进行标准化的赛事筹备工作,在最开始的前7届奥运会,诞生了起码五六个马拉松赛程,它们都在40到42.75公里之间。
直到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这一届奥运会做了一个重要改变,将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距离确定为了42.195公里。
为啥是这个数字呢?这是为了方便英国王室观看比赛。
在1908年伦敦第四届奥运会时,英国人为了让王室成员能更舒服地观赛,将马拉松比赛的路线进行了调整,把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则定在了白城体育场内。
经过测量,这段距离是26英里385码,按照公制单位换算过来,正是42.195公里。
到了1924年,巴黎奥运会时就沿用了这个距离,并经过国际田径联合会正式将它作为马拉松比赛的标准赛程,从此以后,全世界的马拉松比赛大多都采用这个标准距离。
所以,马拉松的赛程其实是一个历史问题,如果在当时伦敦奥运会的距离是42公里整,那现在的马拉松赛程就是42公里。
如今,马拉松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赛事,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42.195这个数字代表着人类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对坚持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