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一词最早指的居然是两种树?

玖姐说冷知识 2025-04-23 14:29:21

时不时会收到运营商的短信,说某某某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意思是这个人值得我们学习,是先进的模范,时代的榜样。

“楷模”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关于卢植的部分,称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是知识分子们的楷模。

但是,“楷模”二字最早并没有精神上的这层含义,从包含木字旁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它们都与木头有关,指的是两种树!

这种说法最由南宋孙奕在《履斋示儿编》中提出,书中称:“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楷树指树木时读作“jiē”,因其木材颜色发黄,味道像黄连一样苦,所以也叫做“黄连木”,在我国很多地方都能见到。

楷树长得端正笔直,树干挺拔向上,树枝也是规规矩矩地伸展,就好像是被人精心修剪过一样,特别有精气神。

而且,它的木质坚硬又细腻不易腐烂,纹理清晰好看,是做家具和雕刻的好材料,比如“楷雕”,就是用楷木雕刻的工艺品。

楷树与榜样联系起来与孔子有关,《说文解字》称:“楷,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据说在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对老师非常敬重,他们守孝三年不说,还在孔子墓前种上了楷树。

为啥呢?就是因为楷树这种端正、笔直的形态,特别符合孔子一生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孔子一生追求仁爱、礼义,行事光明磊落,就如同这楷树一样,堂堂正正,毫无歪扭。

慢慢地,楷树就成了人们心目中道德规范的象征,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标准。

至于模树,指的是如今哪种树木已不得而知,在各类古籍中也少有记载,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古人想象出来的树木。

据说模树生长在周公墓旁,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为周武王姬发之弟,他辅佐成王,制定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模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模样,春季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季雪白耀目,冬季漆黑肃静。

模树这种顺应时节、变化有序的特性,正好和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相呼应,意思是人们的行为举止、社会的运转秩序都像大自然的规律一样,有条不紊、恰到好处。

同时,“模”本身在古代也有模具之意,是一种标准和规范,人们就把模树看作是遵循规矩的象征。

后来,人们把这两种树合在一起,用“楷模”这个词来指代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在各个方面都能成为众人榜样的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