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娘是梁羽生笔下《江湖三女侠》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原型为清初民间传说中的反清志士。在小说中,她被塑造为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的孙女(一说女儿),因雍正帝制造“吕留良案”而家破人亡,仅以十三岁之龄幸存于世。血书中“不杀雍正,死不瞑目”的誓言,成为贯穿其人生轨迹的核心驱动力。梁羽生通过这一设定,将个人复仇与民族大义相结合,赋予角色深刻的悲剧性与使命感。

吕四娘自幼拜“独臂神尼”(实为崇祯帝之女长平公主)为师,习得神女剑法108式,该武功融合攻势、守势与逃生技巧,成为其潜入皇宫的关键技能。小说通过“华山学艺”的传奇经历,既强化了武侠世界的神秘色彩,也暗喻反清志士对前朝文化的坚守。
小说中,吕四娘联合唐兰、鱼娘等侠女,以“选妃”或“宫女”身份混入宫廷。例如,她们利用中秋夜侍卫松懈之机,通过绊倒太监、替换“人皮毯”等计策,突破圆明园防线。这一情节借鉴了《荆轲刺秦王》的叙事模式,却以女性视角重构了传统刺客形象,凸显智谋与胆识的结合。

在雍正召见“妃子”时,吕四娘以“侍寝”为掩护,借机以短剑刺杀雍正。小说通过“血滴子杀手团追杀白无双”“华山剑客对决”等支线,层层铺垫高潮的到来。最终,吕四娘以“一剑震四雄”的凌厉剑法,秒杀四大护卫,枭首雍正并携首级遁走,完成复仇。这一结局既符合武侠“快意恩仇”的审美,也暗含对暴政的控诉。
梁羽生虽以民间传说为蓝本,但赋予吕四娘更复杂的性格层次:她不仅是复仇者,更是江湖侠义的化身。小说通过“师徒虐恋”“民族矛盾”等元素,探讨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关系。然而,历史学者指出,吕留良案中吕家“无漏网之鱼”,雍正暴毙亦无实证,刺杀情节实为文学虚构。
吕四娘作为女性主角,打破了传统武侠中男性主导的叙事模式。她以智勇双全的形象,挑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成为“女侠”类型的经典范本。小说中“性别平等”的隐喻,与梁羽生“反武侠”的创作理念一脉相承。

吕四娘的故事经梁羽生笔触后,成为新派武侠的代表作之一。其“金头之谜”与“刺杀传奇”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剧,如《吕四娘》(1985年)等,进一步扩大了民间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民族大义”与“个人复仇”的冲突,至今仍是武侠文学的重要母题,引发读者对历史正义的思考。
《江湖三女侠》中吕四娘刺杀雍正的情节,是梁羽生将历史悲剧艺术化的典范。通过武侠外壳包裹的家国情怀,既满足了读者对“侠之大者”的想象,也以虚构叙事折射了真实历史的残酷性。这一经典桥段,至今仍在文学与影视领域焕发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