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基因检测证实,成吉思汗很可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

鹤观云史 2025-02-21 09:28:31

前段时间,复旦大学组织的一次基因检测,把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汉高祖刘邦和成吉思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据检测结果显示,成吉思汗的某个基因片段与刘邦家族高度相似,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是汉高祖的后裔。

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后,舆论一片哗然,出现了大量质疑的声音。然而这些声音并没有持续多久,后续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炉,让不少学者认可了复旦大学的判断。

不过,大众还是很好奇,刘邦的血脉为何会传播到草原?背后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

复旦教授的新发现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匈奴被汉朝打服之后,曾经有不少人选择内附。因此,出现有匈奴血脉的汉人是很正常的。

但说草原上的贵族是汉人后裔,听上去就有些天方夜谭了,何况还是成吉思汗这样的黄金家族。

因此,最开始人们对“成吉思汗很可能是汉高祖刘邦后代”的说法都嗤之以鼻,认为它必然是媒体的乌龙。

然而,这件事却并非凭空捏造。有媒体考证后发现,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确实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这位教授名叫李辉,任职于复旦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先后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人类生物学博士。

不仅如此,他还发表了《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岭南民族源流史》等多篇科学著作。

据李辉教授讲述,复旦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曾对科尔沁亲王家族的遗骸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其Y染色体上出现了o-f155基因型。

这个基因型是非常特殊的,在游牧民族中从未出现过,它似乎只存在于在中原地区的汉人身上。

事实上,即便是在汉人内部,o-f155基因型也是很少见的。携带这一基因的基本上是汉朝皇族后裔,也就是刘邦的后代。

因此,李辉教授认为蒙古的科尔沁一族大概率曾与刘邦的后代通婚,甚至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刘邦的一支后裔。

考虑到科尔沁王族被公认为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而所谓的黄金家族就是成吉思汗的血脉。这样一来,似乎成吉思汗和刘邦之间就有了血缘上的联系。

事实上,古人很早就怀疑成吉思汗有汉人血统,相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学者赵珙撰写的《蒙鞑备录》。

据悉,赵珙疑似为投降大宋的金人,由于他对北方的情况非常熟悉,因而多次被名将贾涉派去出使蒙古。

在这个过程中,赵珙深入了解了蒙古的风俗、历史,并在《蒙鞑备录》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赵珙认为成吉思汗很有可能是汉人后裔,首先铁木真似乎深受汉文化影响,言行举止“与中国人无甚区别”,完全不像个鞑靼人。

其次,赵珙觉得成吉思汗的长相与乞颜部落的普通民众区别很大,似乎更英俊、更高大。

深入了解后,赵珙才知道原来鞑靼部落也分两种,分别是所谓的“黑鞑靼”和“白鞑靼”。

相较而言,“白鞑靼”的文明程度更高,行为举止更加有礼。而当时草原上就流传着一种说法,“白鞑靼”可能是汉人后裔。

基于这些证据,赵珙做出了那个大胆的假设。那既然有相关史料佐证,为何李辉教授的说法还被质疑呢?

德法两国考古学家提供佐证

其实历史学家会质疑也很正常,首先赵珙的说法是一家之言,而且他给出的仅仅是推论。

其次,客观上来说,李辉教授提供的基因检测只能证明,科尔沁王族和刘邦可能存在血缘关系,无法反推到成吉思汗身上。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成吉思汗死后,黄金家族陷入分裂。在北元灭亡之后,更是一度风雨飘摇。

明清两朝,他们遭遇了不少磨难,无数族人在战乱中丧生,甚至出现了差点灭族的巨大危机。

为此,黄金家族被迫和很多草原部落联姻,等到了科尔沁时期,其家族血脉早已不纯净。

如果想证明成吉思汗与刘邦存在血脉上的联系,最好是寻找其五服以内的族人遗骸进行检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好在李辉教授并不是孤军奋战,德国和法国的相关学者很快就为其提供了助攻。

首当其冲的是德国人类学家,他们早早就和蒙古共和国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这些人背后是有政府背书的。

早些年,德国为了加强与蒙古的合作,提供了大量的支援,不仅鼓励蒙古人去德国打工,还免费帮其培训专家学者。

而蒙古政府也选择投桃报李,为德国学者大开方便之门,就连一些极其重要的历史古迹,都允许他们入内研究。

因此,当德国学者提出要对成吉思汗的祖先进行基因检测时,蒙古方面大方地为其提供了乞颜部贵族尸骨。

一番检测后,德国学者从这些尸骨上发现了o-f155基因型,相当于佐证了李辉教授的猜测。

不过,考虑到乞颜部落曾经有多个分支,真正属于黄金家族的只有主儿乞氏、泰赤乌氏、博尔济锦氏等少数几个。

因此,对乞颜部贵族的基因检测,未必能匹配到成吉思汗身上。

好在没过多久,法国人类学家公布了一篇论文,彻底钉死了黄金家族与刘邦之间的关联。

据悉,当时法国学者与伊朗方面达成了合作,对伊尔汗国君主合赞汗的遗骸进行了基因检测。

检测的结果与德国学者和李辉教授一致,他们也从合赞汗的Y染色体上发现了o-f155基因型。

合赞汗与成吉思汗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他是伊尔汗国的第三任君主,其祖父正是大名鼎鼎的蒙古西征元帅——旭烈兀。

后者在征伐西亚后,建立了伊尔汗国。旭烈兀就是拖雷的儿子,他的爷爷正是成吉思汗。

这样看来,从合赞汗身上提取的基因是极有说服力的,成吉思汗确实有很大可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

只是刘家后人作为汉朝皇室,他们是如何流落到草原,并融入鞑靼部落的?

刘邦后人与草原的联系

对于这一点,刘辉教授也在演讲中做了解释。

首先,他提出刘邦定鼎天下之后,刘家子弟统统被封为藩王。他们因此散播到全国各地,其中有不少就位于边境。

到了汉朝中期,刘家的后代数量已经非常庞大。恰好此时刘彻提出了推恩令,各地藩王被削弱,有不少后裔沦为了庶人。

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汉匈边境的底层平民生活是非常贫苦的。一些人为了躲避苛捐杂税,纷纷选择避居草原。

这其中,有两个时间段的逃亡人数是最多的。

首先是公元9年到公元23年,这一时期王莽篡汉成功,建立了昙花一现的新朝。

据史书记载,王莽上位后频繁改制,推出了很多昏聩无比的政策,一度搞得民不聊生,中原地区十室九空。

而另一波逃亡高潮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处处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火,无数人选择去草原谋生。

这些人有的在战乱结束后,回到了家乡,比如名将赵破奴;有的则选择留在草原,融入游牧民族部落。

而这些还只是小股民众的迁移,事实上,史书中还记载了多次大规模的“汉民入草原”。

这其中,少数情况是主动的,比如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的儿子曾经率数万大军投奔乌桓。

更多时候,“汉民入草原”是完全被动的。比如匈奴等游牧民族在南下劫掠时,不仅会带走粮食等物品,还会卷走大量人口。

这些人进入草原后,一部分后来被中原王朝的军队解救回了家乡,另一部分逐渐融入了各个部落,比如位于东面的鲜卑。

匈奴灭亡之后,鲜卑人一度占据了蒙古草原。

而鲜卑衰落之后,其后裔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柔然,后者称霸草原多年,最终在突厥和北齐的夹击下覆灭。

不过,柔然部却留下了一支顽强的后裔,它就是后来统一草原的乞颜部落,成吉思汗就出自乞颜部的博尔济锦氏。

鲜卑、柔然和乞颜部落的传承体系非常清晰,很可能当年融入鲜卑的某部分汉人,恰好就是乞颜部博尔济锦氏的先祖。

考虑到刘氏子弟极多,其中必然有因为各种原因进入草原的。这样看来,游牧部族中出现刘备的后裔,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结语

总而言之,复旦大学的基因检测结果确实是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断定成吉思汗就是刘邦的后裔,但它至少为研究蒙古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但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其实对我们的影响都不大,因为华夏的民族认同始终都建立在对文明的传承上。否则,古人也不会有“狄夷入华夏者,则华夏之”的感叹。

-1 阅读:11
鹤观云史

鹤观云史

讲讲历史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