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边陲日记)拥军

大院文化 2025-04-17 06:08:55

文/李杰

14军41师有五名报务员,她们都是清一色的女兵,我们每天去仓库劳动的路上,都能与她们邂逅。女兵是部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她们让绿色单调的军营,绽放出迷人的花朵。

美丽的鲜花人人爱,尤其是男兵们,在清一色雄性的军营里,男兵见了女兵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有人要问了:是不是部队中的女兵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个个天生丽质,有着绝代佳人之美貌,所以才这样吸引男兵们的眼球。

说实在的,如果军营生活整天都像电影描写的那样,那这部队就别打仗了,部队中绝大多数女兵都是普通人,有沉鱼落雁之容的必定是极少数。由于部队是一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特殊环境,因此男兵遇到女兵,就像见到了天仙一样兴奋,尤其是生活在山区里的军人,能见到女性都难,更何况女兵了。有部电影台词形容得好:“在山沟里当兵三年,见到老母猪都是双眼皮。”这话听起来很粗鲁,但话糙理不糙,这确实是山区军人的真实写照。

最吸引我的不是女兵,而是同行的魅力,我很想上前与她们搭讪,问问报务员在实战中的感受,电台信号如何?是否好联络?会不会受到敌台干扰?

可每次话到嘴边,我又都咽了回去,因为我的身后有一群“如狼似虎”的新兵,我要是一开这个口子,他们一定会殷勤地围过来,鸡一嘴鸭一嘴的问寒问暖,到那时就轮不到我插嘴提问了,自己没有搭个上倒无所谓,关键是新兵们大多不知深浅,别再给我们部队丢人现眼,军队最在乎的就是荣誉。

为了能给新兵们做榜样,每次与41师女兵们擦肩而过时,我都强迫自己要淡定,要矜持,为此,我错过多次了解前线电台值班的宝贵机会,作为通信兵,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干了一个星期的活,总算盼到了星期天,公休日不干活,寝室里除了鼾声听不到任何声音,别人能躺在床上睡大觉,我却没这个福气,换好了运动鞋,悄悄地走出寝室,开始了晨练。

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活动了,跑起步来脚下有些拌蒜,外面一片漆黑,地上的沟沟坎坎也看不清楚,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跑,41师的哨兵用奇怪的目光注视着我,估计他在想:“这么早就出来锻炼,不会是神经错乱吧?”

今天的营区确实挺奇怪,周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虽说周日开饭晚,可现在食堂也该起火做饭了。我跑到大门口哨兵跟前。

“伙计,借你的手电照照,看看现在是几点了?”

“不用看,我刚上岗,现在是凌晨3点钟。”

“哎呦喂!不会吧?我的表怎么显示是5点。”

“这还能有错?”

哨兵打开手电一照,不看不要紧,这一看,真的差点儿把我气晕过去,原来我的电子表电不足了,“3”没有显示完全,让我看成“5”了,敢情现在确实是凌晨3点钟,怪不得营区一片寂静呢。

我跟撒癔症一样,顺着原路往回跑,悄无声儿地回到了房间,脱了衣服又睡起了回笼觉。

一觉醒来时,已是上午十点,假日里,建水大街上的人很多,走都走不动,就别说跑步了,要想锻炼,我只能往城外跑。县城外面军车很多,马路两边都是建水的中、小学生,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上前一打听,正在经过这里的是41师3团。

过去从新闻里看,自卫反击下来的部队,都是面带胜利的微笑,身披红花,站在车上与欢迎群众招手致意。可从我眼前经过的41师3团战士们却是疲惫不堪地躺在车厢内休息,面对欢迎的学生,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学生们把手中的鲜花、甘蔗、鸡蛋、软糖等慰问品扔给战士们,老师们把一封封慰问信塞到战士们的手中,有些战士勉强起身接过礼品,苦笑一下,接着又是倒身在车厢内。

有学生数着从身边经过的军车,他们兴奋地对老师说:“一共105辆!”

我观察了一下,学生们带来的慰问品,他们只能满足前三五十辆军车,大批军车都是默默地通过凯旋门。

作为一名军人,我从心里感激建水师生们的拥军行动,也许41师3团的官兵们太辛苦,太劳累,但如果我在车上,再累也要起身向学生们敬礼,感谢百姓的支持。虽说保卫国家是军人的职责,但打仗靠的是人民的支持,没有人民的支持,保家卫国就是一句空话。

作者简介:北京人,1964年出生,祖籍辽宁丹东,网名“北京老兵”。1982年10月入伍,198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85年进入广州解放军体院学习。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分校学习新闻,1990年在央视体育部实习,参加过亚运会的转播工作。

0 阅读:1
大院文化

大院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