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利用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在股市上大肆敛财的消息广为流传,暴露出了美国政治的本质。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用总统大权谋私利是美国的“祖制”,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太祖”华盛顿就为了一己私利引发美国“威士忌起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美国独立之后,一个大难题摆在了以华盛顿为首的美国第一届政府面前——财政亏空。古今中外,补亏空的办法无外乎开源和节流。但此时刚刚建立的美国联邦政府规模很小,工作人员还没有华盛顿的私人奴隶多,节流基本是别想。于是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决定开源,具体方法为征税。
179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国产酒税法案》(也称“威士忌法案”),宣布对用小麦酿造的酒类征收消费税。该法案立刻引起美国西部农民的强烈不满,原因有二:第一,酿酒是西部农民避免小麦运输耗损的主要方式之一;第二,由于现金短缺,以威士忌为主的小麦酒类是当地的硬通货。
以上两点虽然让西部农民非常不满,但还不足以引发暴动起义,点燃民众怒火的是征税标准。“威士忌法案”是根据蒸馏器的数量而非产量征税,导致拥有大蒸馏器的大型酿酒厂与只有小型蒸馏器的小农作坊的税收负担是一样的。大型酿酒厂可以用产量弥补税收成本,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威士忌法案”不仅是对西部农民的生计征税,还是不公平征税,与当年的英国殖民者如出一辙。因此“威士忌法案”在1791年到1794年在美国西部引发了长时间的抗议和暴动,最终导致了“威士忌起义”。1794年10月,华盛顿总统率一万五千人马御驾亲征,这才镇压了“威士忌起义”。
很多人在“威士忌起义”结束后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美国联邦为什么要实行如此不公平的征税标准?经过思考和研究后,有人指出了一个关键点:华盛顿的弗农山庄种植园正是美国当时最大的几个酿酒厂之一。根据纽约图书馆保存的文件,华盛顿在1757年就曾亲手为自己的酿酒厂设计配方。
只不过华盛顿当总统期间将自己的酿酒厂伪装成了种植园附属的酿酒作坊,因此民众乃至不少地方政客都不知道“太祖爷”还干卖酒的买卖。1797年,卸任后的华盛顿再无顾忌,公开成立了自己的酿酒厂。而随着华盛顿私人酿酒厂的公开,“威士忌法案”不公平征税标准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