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中造梦|走进“原真派”木构建筑师王灏

中林木结构 2023-09-13 15:25:06
人物简介:

图源:福布斯中国

王灏,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年镇海中学毕业,200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2006年毕业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2011年创立事务所“佚人营造”。

2013年在上海设计中心举办“自由结构——中国新民居”个展,同年获德国BAUWELT处女作奖;2015年参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2016年参展第15届威尼斯双年展;2020年在上海参加“木构复兴”展。

2020年年底,凭借库宅、王宅和柯宅获得首届“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Award”青年探索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版的普利兹克建筑奖”;2022年凭借绍兴罗北桂园新村社区改造项目获得英国AR Public Awards奖。

2020“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青年探索奖颁奖现场,图源:时代建筑

此外,王灏也是“建造学社”的创始人之一。建造学社是力图重造民居营造的民间工作营,倡导民居研究以及木构设计,主张以木构精神延续当代人地关系。

“原真派”木构大师的成长之路

王灏出生于浙江宁波的滨海小镇春晓,家乡的童年时光让他与大自然和中国传统建筑亲密接触,可以说王灏儿时的记忆,就和野性经验紧密相关,也成为他在建筑生涯中宝贵的创作灵感来源。

王灏的家乡,城镇化后滨海小镇春晓

“我最快乐的时光是1997年以前,没有很多学习压力,物质上也不匮乏。家乡无限宽广的胸怀容纳着我,有大海,有清澈的天空和绵延不绝的水稻田,还有像天童寺这样的重要寺庙建筑。从寺前的松林,到寺院的庙门,寺庙前的甬道性空间,以及寺庙到丛林之间延绵的变化,很像是公路电影的表达,或者一个连续的长句,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童年的宝贵记忆,我就是在这种充满强烈叙事的空间中成长起来的。”

天童寺,图源:美篇

王灏的工作室叫“佚人营造”,“佚人”是指古代那些精益求精的工匠或者文人,也包括那些很朴实的村民,他们营造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物质空间遗产。

“我曾去到很多村子,村里的房子你根本不知道是谁造的,但这些房子或古朴或繁复,在不同地域还有着不同的风貌,这是非常宝贵且丰富的建筑瑰宝。我希望继承“佚人”的遗志,然后让建筑继续以匿名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这是我成立事务所的初衷,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很重要的工作宗旨。”

王灏工作照,图源:建筑档案

传统木构与新时代的碰撞

王灏及其联合创办的建造学社沿袭了民国营造学社的风骨,对传统木构建筑进行研究与实践,走进村落,触摸历史,赋新古宅。多年来,王灏和“佚人营造”在浙东和黔东南等地区实践乡村和老宅的改造,包括埭头村、青山寨、天童寺、宁波慈城,以及他自己的故乡。

改造施工中的潘村程宅,图源:知乎承尘集

他所改造的老宅别具一格,并非简单直接的修旧如旧,或者从根本上抹去岁月痕迹,他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有厚度的、丰富而新旧交织的故事性,让古老的建筑保留“原始、纯真”的特性,在岁月的长河中向不同时代的人们讲述一个个悠远绵长的建筑故事。

建造学社研究模型,图源:有方

王灏的作品起源于乡村,并用以大量木构件来搭建现代建筑,其建筑风格在国际上也非常有辨识度。他积极探索与建立从榫卯到现代木构的系统,一方面汲取传统生活的养分,一方面通过当代力学和建造技术,为木构营造注入新的活力。

建造学社研究图稿©佚人营造

王灏的木构作品

方村——茶文化园改造而成的当代水乡,图源:一条

抱珠楼建筑群——抱珠楼复兴计划改造项目©赵赛

文郁堂——明代古建改造酒店项目© 雷坛坛

润舍民宿——传统木结构的创新运用,图源:古风家

紫石粮库——废弃国有粮仓改造项目©陈斌、苏圣亮

王灏的木构建筑哲学

从以上的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王灏对于木构的创新从未停止。从“叠梁束柱”到“鹤嘴柱”,王灏使用相似的建筑手法形成“同构”,让建造空间拥有阅读性,并通过不同的木结构,为建筑的体验赋予多样性。

当然,这种“创新”并不限于结构或者木材本身:在木构复兴展中,王灏的不少作品还体现了木材与钢筋混凝土这些现代材料的结合。

王灏参加木构复兴展开幕论坛©佚人营造

王灏“木构复兴”展展览作品——对中国传统木构与匠作系统再造的讨论©佚人营造

“我们当代人都喜欢大跨度的空间,只有将现代技法与传统木结构结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木结构来自我们中国的传统架构,它们就像我们的文字一样,让人感觉古老又熟悉,而且它比钢结构要更温暖,呈现出一种生命体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钢铁巨像。”                                      ——王灏

王灏在木构复兴开幕论坛上讲话©佚人营造

除此之外,王灏还认为木构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具有多重意义,随着相关规范标准的修改完善,木头这种材料能够被更多地容纳进城市中,木构文化也会成为中国未来建筑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螺旋木塔内部设计概念图©佚人营造

中林木结构 预建碳中和

1 阅读:20
中林木结构

中林木结构

中林木结构——助力双碳,木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