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绥新】贪欲之祸!如何从清华才子、百姓爱戴的市长沦为阶下囚?

凡夫情理法 2025-02-04 10:32:23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回首往昔,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浮沫般起起落落,引人深思。

1998 年的沈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恰似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向着繁荣昌盛的彼岸全力进发。

那时的沈阳,发展得红红火火,时任沈阳市市长的慕绥新,也在当地声名远扬,成为沈阳市人民心中备受瞩目的好市长。

彼时,沈阳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铆足了劲往前冲,一心盼着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慕绥新心里琢磨着:“若能让外界好好瞧瞧沈阳的成就,这投资不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嘛。”

于是,他特意邀请了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

“喧喧飞走适,蔼蔼草树滋。”

这一天,沈阳城热闹非凡,宛如过节一般。

慕绥新亲自带着这批香港记者四处参观考察。

每到一处,他都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沈阳改革开放取得的种种成就,那场面,那气势,仿佛要把沈阳所有的闪光点都一股脑地展现给这些远方来客,满心盼着这些记者能把沈阳的好都如实报道出去。

在一场重要的活动现场,灯光通明如昼,各界人士济济一堂。

慕绥新站在人群中间,侃侃而谈,自信满满,仿佛整个沈阳的辉煌都凝聚在他身上。

然而,有个细心的香港记者却没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那些成就介绍上。他的目光,被慕绥新一身行头吸引住了。

只见慕绥新穿着一件质地精良的衬衣,搭配着一条精致的领带,那西服剪裁合身,一看就是高档货,再瞧瞧腰间的皮带,还有脚下锃亮的皮鞋,无一不是世界名牌。

这记者心里暗自估算了一下,就这一身行头,怎么着也得好几万呐!

这批香港记者结束采访回到香港后,那个留意慕绥新行头的记者,根据自己在沈阳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详细的通讯报道。

他在文章里把沈阳的发展成就写得很细致,可在文末,他还是忍不住发出了自己内心的疑问:“内地一个普通市长月收入不过千把块钱,这位慕绥新市长是怎么买得起这么贵重的穿戴呢?”

这篇报道一出来,很快就传到了慕绥新耳朵里。他当时正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气得满脸通红,恰似熟透了的番茄。

一边踱步一边骂道:“你们这些人,真是没良心!我又是管你们吃,又是管你们喝,走的时候机票都给你们报了,还让你们带了那么多土特产,怎么一回去就变得这么无情无义,乱写一通!”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话说回来,这远道而来的香港记者,就凭和慕绥新这短暂的一面之缘,居然就隐隐察觉到了贪腐的迹象。

不过呢,当时这报道也就是一些表面的猜测,想要给人定罪可没那么简单,还得靠纪检部门仔仔细细地调查,拿出真凭实据才行。

慕绥新是 1943 年出生在陕西绥德的一个家庭,父母都是老红军,从小他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1 岁那年,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考上了清华大学,在那个年代,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可毕业后,赶上了特殊时期,他没能像预想的那样施展才华,而是被分配到辽宁省鞍山市的一家企业,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不过,慕绥新并没有因此消沉,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努力学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国家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

在那个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年代,有知识、有能力的慕绥新很快就得到了重用。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当上了沈阳市市长。

刚上任那几年,慕绥新确实为沈阳的建设和发展操了不少心,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老百姓对他也有过不少夸赞。

但是,“权力和金钱就像一把双刃剑”,慢慢地,慕绥新开始迷失了自我。在各种诱惑面前,他没能坚守住底线,变得疯狂敛财、腐败堕落,完全被物欲给迷住了心窍。

要说慕绥新最后被查处,还得从这三个人说起。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第一个是马向东,他是沈阳市常务副市长。

这马向东不知何时染上了境外赌博的恶习,好好的正途不走,偏要往那邪路上狂奔。

后来被有关部门察觉到,直接就给双规了。

马向东的老婆张亚欧得知消息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那心啊,七上八下的,没个着落。

她想来想去,觉得只有找慕绥新帮忙,说不定能把马向东捞出来。

于是,张亚欧精心打扮了一番,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慕绥新的办公室。

一见到慕绥新,她“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泪流满面地哀求道:“慕市长,您一定要救救向东啊!就为那一笔赃款的事儿,您帮他说句话吧!”

慕绥新坐在办公桌后面,脸色阴沉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想都没想就当场拒绝了,还冷冷地说:“这事儿我管不了,你赶紧走吧!”

马向东知道慕绥新拒绝了他老婆的求情,心里那叫一个气啊,觉得慕绥新太不够意思了,关键时候居然不拉自己一把。

“此仇不报非君子”,他越想越气,心一横,就决定不能自己一个人倒霉。

反正自己都这样了,不如把慕绥新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儿也抖搂出来。

于是,马向东就向专案组举报了慕绥新,把他以权谋私、纵容家属经商、生活奢靡这些问题,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出来。

这一下子,慕绥新那些藏在暗处的事儿,就像被揭开了盖子的烂摊子,开始一点一点暴露在众人面前。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刘涌 ,此刘涌可不是咱们印象里那个清正廉洁的刘罗锅,他是沈阳最大的黑道头目。

这刘涌在沈阳那是横行霸道,坏事做尽,把沈阳搅得乌烟瘴气,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但他知道想要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就得找个靠山。

思来想去,他就盯上了慕绥新这个沈阳市长。

从那以后,刘涌三天两头地往慕绥新家里跑,不是送金条,就是送各种名贵的礼品。

每次去都客客气气的,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就差没把“巴结”俩字写在脸上了。

慕绥新呢,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还真把自己当成刘涌的大哥了。

在外面,刘涌更是到处吹嘘,说市长就是他亲大哥,谁要是敢惹他,就是跟市长作对。

可后来,这刘涌干的坏事太多了,终于惹上了命案,被法院判了死刑。

这下刘涌慌了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能保住自己这条命,他赶紧把向慕绥新行贿的事儿一股脑全交代了出来。

他想着,要是能立功,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呢。这刘涌的交代,又给调查慕绥新的案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最毒不过妇人心”,第三个就是贾秀娥,她是慕绥新的前妻。

这贾秀娥和慕绥新曾经也有过一段相濡以沫的日子,可男人一旦有了钱和权,心思就容易变。

一年前,慕绥新为了能和年轻漂亮的平连芳在一起,就使出各种手段欺骗贾秀娥,最后成功离了婚,转身就娶了 31 岁的平连芳。

这贾秀娥一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让慕绥新要离开她。

直到办案人员找到她,把慕绥新为了离婚使的那些欺骗手段告诉她时,贾秀娥才如梦初醒。

她整个人就像遭受了晴天霹雳一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曾经那么信任的丈夫,竟然如此虚伪、无情。

那一刻,贾秀娥心里的防线彻底崩溃了。她越想越气,觉得自己这些年的真心都喂了狗。

于是,她决定不再包庇慕绥新,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慕绥新收受巨额贿赂的诸多线索,都毫无保留地交代了出来。

这一下,对慕绥新的调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各种证据开始一点点地拼凑起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时间来到 2000 年 2 月,和慕绥新的正面交锋时刻终于到了。

中纪委的工作人员找到慕中纪委的工作人员找到慕绥新,希望他能够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给他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毕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嘛。

当时,慕绥新坐在会议室里,翘着二郎腿,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是问心无愧。

他反复强调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沈阳的发展,经得起组织的考验,不仅不承认问题,到最后还态度嚣张地向工作人员讨要说法,好像自己才是受了委屈的那个人。

工作人员看着慕绥新这副顽固不化的样子,心里都觉得可惜又无奈。

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呀,就这么被他亲手扔掉了。

很快,他就被专案组给双规了。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慕绥新从 1993 年到 2000 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疯狂受贿高达六百六十余万元,而且还有二百七十余万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这一连串的数字,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人们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当慕绥新站在被告席上的时候,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在沈阳城呼风唤雨的慕市长,如今已经是白发满头,眼神呆滞,满脸写满了憔悴和沧桑。

他耷拉着脑袋,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2001 年 10 月,法院对慕绥新做出了判决,判处他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这个消息一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曾经风光无限的市长,如今落得这般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判决之后,有记者去采访慕绥新。在采访的房间里,灯光昏暗,仿佛也在为他的结局默哀。

慕绥新坐在椅子上,整个人显得无比落寞。

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开口,声音里满是悔恨:“要是再给我一次当市长的机会,我一定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绝对不会再受贿了。

可惜啊,一切都太晚了……”他说着说着,眼中泛起了泪花,可这眼泪此时看来,也无法挽回他犯下的过错。

曾经的他,拥有着令人羡慕的一切,权力、地位,还有百姓对他的期待。

可就是因为一时的贪欲,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的结局,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年,在 2002 年的春天,就传来了慕绥新因肺癌去世的消息,年仅 59 岁。

那时候,街头巷尾的人们还在偶尔谈论着他的事情,这个曾经在沈阳政坛掀起波澜的人物,就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

他的一生,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从辉煌走向堕落,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留下的,只有那些让人反思的故事,时刻提醒着后来人,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要坚守底线,不能被欲望蒙蔽了双眼。

唉,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啊!

0 阅读:301
凡夫情理法

凡夫情理法

落笔生情,天理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