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就在泽连斯基访问美国之际,位于克里米亚的俄黑海舰队总部大楼便突遭数枚乌导弹打击——甚至,还在美国的乌国防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第一时间承认此事,并宣称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受伤的人中有扎波罗热方向俄军集群司令罗曼丘克上将,伤情非常严重;黑海舰队司令部参谋长采科夫中将也处于昏迷状态。
于是,一时之间,迅速引发了轩然大波。
目前,俄国防委员会主席、前黑海舰队司令科莫耶多夫则在当天接受俄新社采访时,给出强烈反应:“现在,是时候打击乌国防部、乌军总参谋部、乌总统办公室以及位于基辅的其他决策中心了。”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看,接下来,俄罗斯是否会轰炸诸多基辅决策中心就将成为一大看点,也将是俄乌战局的重大里程碑.
那么,俄罗斯究竟会如何做反应呢?
显然,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需要搞清俄空天军为何至今没有轰炸诸多基辅决策中心。其次,还得看现在的时局。
一、俄空天军为何至今没有轰炸诸多基辅决策中心?
就目前来看,俄空天军为何至今没有轰炸诸多基辅决策中心,主要应该是受限于特别军事行动框架。简要概括来讲
1. 政治因素:
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截止目前,俄罗斯并没有对乌克兰宣战。同时,乌克兰也没有对俄罗斯宣战。某种程度上来讲,尽管冲突早已演变成战争,但双方仍保留一些底线和默契。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在国际社会中,对于直接轰炸政府机构和军事指挥部的行为,常常会引发严重的国际关切和谴责,进而很可能导致俄罗斯面临更多的外交压力和制裁,对其形象和国际地位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若非万不得已,俄罗斯权衡利弊,会明显倾向避免采取过于激进的行动。
2. 军事策略:
从军事角度来看,自二战以来,纵观诸多战争,除非一开始就果断开启斩首行动,主打一个对方措手不及,可以取得不错的军事效果外,其他战争还未有看到在战争期间成功通过远程导弹干掉对方的主要行政官员和高级将领。
印象中,斩首行动最成功得数美伊战争中,美军在开战之初便第一时间轰炸伊拉克首都及决策中心,沉重打击卡扎菲当局的士气。但是,即使这样,卡扎菲仍然逃过一劫。
而回到俄乌战争,5月底,俄空天军发射数枚匕首导弹成功奇袭乌国防情报总局,外界一时之间盛传布达诺夫可能已经阵亡。但是,最近两天,布达诺夫在美国白宫公开露面无疑彻底打破了这一传言。
可见,斩首行动听上去非常吸睛,但是当对方有了防备后,其实是达到预期效果的。说到底,远程导弹并不是战术核武器,威力没有那么大。而且,这些重要人物也有相应完备的安保体系。
因此,俄空天军很可能是更注重实现军事目标和战略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对乌政府和军方的直接打击。他们更关注的是摧毁乌克兰军队的重要军事基地、前沿据点和战略设施,以及关键基础设施,以削弱乌克兰的军事潜力和战斗能力。而这样的战略也不会过份刺激美国和北约,同时还减少国际社会的批评。
甚至即使在去年10月长达25天的能源空袭期间,俄导弹其实有一次是打击了与乌总统办公室同一街道的一处乌政府办公大楼。但显然,避免了打击乌决策中心。
此外,俄罗斯也得考虑这样做可能会招致乌克兰猛烈的报复。
3. 国际层面:
从理性角度来看,首先可以排除俄导弹打击泽连斯基的可能。原因很简单,泽连斯基代表的是乌克兰的国家形象,以及美国和北约的脸面。更重要的是,泽连斯基并非军事天才,其政治和经济能力也有待证明。这种情况,只有美北约决心支持乌克兰,即使俄军成功实施斩首计划,也不会对战局产生重大实质影响。相反,还会迅速激化矛盾。
因此,俄罗斯在没有和美北约摊牌之前,打击泽连斯基是没有必要。至于,扎卢日内、西尔斯基等高级将领,俄罗斯其实是有过尝试的,只不过,没有取得成功。比如,此前,5月,俄新社曾罕见爆料,扎卢日内视察赫尔松前线阵地时,遭到俄导弹碎片弹伤。
至于,对乌政府驻地和乌军总司令部的轰炸行动则极有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冲突,甚至升级为全面战争。特别是,美北约可以更好统一意志,甚至对俄罗斯宣战。这样一来,俄罗斯就不只是面临空前的国际舆论压力,而且有可能迎来内部反对势力的反弹。
所以,综合来说,截止目前,俄罗斯没有尝试对基辅诸多决策中心进行打击是有深层的现实逻辑和原因的。说到底,俄罗斯毕竟不是美国,综合国力和舆论能力均相差甚远。
二、眼下,并非最佳的轰炸诸多基辅决策中心的时机
客观说,面对美西和乌克兰频频挑衅俄罗斯的红线,俄罗斯的忍让也是有限度的。甚至已经逼近了爆发边缘,只等一个重大良机。
从这点来看,俄黑海舰队总部大楼被炸,乌媒还宣称舰队司令遭导弹袭击阵亡,这些无疑给了俄罗斯扩大战争的借口。特别是如果俄方真的确认黑海舰队司令阵亡,那么,俄罗斯首次轰炸位于基辅的乌军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了,就现在来看,黑海舰队司令阵亡的可能性其实很低。
因为,从军事逻辑来讲,战争期间,俄军没有理由将前线指挥部放在如此显眼的地方,并且不加以防备,也不准备必要的安全通道和地下堡垒。
就个人而言,综合判断,眼下,还不是全面打击基辅诸多决策中心的时候。更好的时机应该是克里米亚大桥第三次遭到严重破坏时,届时俄罗斯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携带俄罗斯人的怒火发起最猛烈的报复。而在这种怒火面前,即使强如美国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至于美欧民众,面对切实的战争风险,相信也会认真权衡再三,而不是如舆论场的情绪化渲泄。
结语
总之,以上都是个人看法,不可当真。期待早日结束冲突。
轰炸伊拉克居然能打击卡扎菲当局的士气,作者能不能上心点啊
这是喝了多少伏特加啊?胡言乱语、胡诌八扯!
畏首畏尾的,只能被别人打!
俄军装备太少,否则乌军早就瘫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