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晚上,我在写一文时发问,面对特朗普的“骑脸蹿稀”,泽连斯基是唾面自干,还是奋起反击呢?
文章给出的结论是:历史无数次证明,傀儡再怎么挣扎,最终都只是傀儡!
当乌克兰政客把自己卖给美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今天的悲剧。
虽然我料定泽连斯基必然跪,也必须跪,但还是没想到会跪得这么快。
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他保证,乌克兰将签署一份价值5000亿美元的协议移交乌克兰矿产开采权,只是目前尚未签署。
熟悉我文风的读者应该知道,今天这篇文章标题本应用“骑脸蹿稀”这个词。
因为这最能体现帝国主义的霸道,也最能看出傀儡政权的软弱。
不过考虑到标题不能太俗,最后忍痛删掉两字。
当泽连斯基向贝森特保证的时候,不知道内心会不会感到有些惶恐。
如果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就会知道吴庭艳、诺列加、瓜伊多等美国傀儡的下场。
可如果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又岂能不知道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而且是以强邻为壑的结局。
咱们古人几千年前就知道,并告诫后人: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不过总有人质问我,泽连斯基保卫祖国难道有错?
从来没有人说保卫祖国有错,可硬有一些人要把泽连斯基与保卫祖国连在一起,就大错特错。
有人曾这么评论:你在野生动物园老虎区开门下车,还问别人勇敢有错吗?
乌克兰变成这个鬼样子,错也不完全在泽连斯基身上。
在美国国际开发署、民主基会的怂恿和操纵下,一茬茬乌克兰亲西方政客与部分亲西方民众相互推动与鼓荡,酿成今天的大错。
雪崩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并非没有道理。
那些的橙色革命、广场革命中,为了一天十几美元的廉价狗粮,甚至完全不要狗粮便走上街头闹事的年轻人,今天很多都成为乌东战场的“填线宝宝”。
他们正用自己的生命,为当年犯过的错买单。
泽连斯基作为乌克兰总统,本有机会及时止损、制止战争,但他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必须对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负直接责任。
不管他在战争中表现得多勇敢,都无法弥补他犯下的大错。
泽连斯基能有今天,从他没收马达西奇一事就可以看出,绝非偶然。
马达西奇这事本来发生于波罗申科任上,可那家伙面对美国的强力施压耍滑头,一个拖字诀便把烫手山芋交给了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一上台,便责令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以“核心产业技术外泄”为由,声称该合作“损害了乌克兰的国家安全”,直接将马达西奇没收,让中国企业损失惨重。
他没收马达西奇时有多藐视中国,在处理更加敏感的俄乌关系时就会有多无视俄罗斯。
居然还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问保卫祖国有什么错?
面对美国的威胁,泽连斯基态度转变得如此之快,更加说明他本质上不过是小人得志罢了。
特朗普几句话,便把他打出原形。
如果他真是保卫祖国的英雄,那在面对特朗普的威胁时就要硬刚到底。
泽连斯基要是做到这一点,那才真叫人刮目相看。
我还注意到一点,贝森特释放这条信息时暗示,在有关俄乌冲突的谈判中,美国准备根据俄罗斯的谈判意愿加大或减少制裁。
看,这就是美帝国主义的狡诈之处,也将特朗普“交易的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朗普这家伙曾写过一本畅销书,叫《交易的艺术》。他把交易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提出惊人的目标;二是大肆宣传;三是决策反复摇摆;四是获得直观的结果。
他为了与乌克兰做一个有利于美国的交易,充分展示了“交易的艺术”。
惊人的目标:让乌克兰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让乌克兰人奴为仆。(那份还款协议虽然不是这么说的,但实质就是这个意思)
大肆宣传:他在社交媒体怒批泽连斯基不过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威胁他再不下台乌克兰就没了,等等。
决策反复摇摆:一会儿说不会给安全保障,一会儿又暗示会用美国的方式给出安全保障,并根据俄罗斯的配合程度来评估增加还是减少制裁。
现在的泽连斯基完全被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吓懵,以致有些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从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话可以看出,特朗普大概率能从乌克兰那儿获得直观的结果。
我敢肯定,哪怕泽连斯基把乌克兰卖了,也不会改变特朗普缓和美俄关系的决心。
缓和美俄关系是特朗普战略转变的关键一招,而乌克兰的好处只具备战术价值。
特朗普不会为了战术目标,放弃战略目标。
这货的操作是典型的“既要、又要”,在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顺便搂草打兔子捞一笔罢了。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这是在玩泽连斯基,而泽连斯基这只菜鸟实在是太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