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亲戚突然去世,再次相信:一个人的生死,于他人,只是谈资

淞铸婉约江南 2024-03-02 05:20:00

一个亲戚,只有49岁,因为脑出血二次复发,抢救无果,去世了。

留下没有工作的妻子,两个女儿,一个读高中,另一个读小学,还有他70多岁的老妈。

事情发生在2023年春天,亲戚送她小女儿去学校,半路上突然摔倒,脑出血复发了,尽管送医很及时,但因出血量过大,在ICU住了3天,就去世了。

丧事是在农村举行的。

一清早,到达举办的地点,看着亲戚的老妈,颤颤巍巍,身体一直在发抖,嘴唇哆嗦的,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的妻子和女儿们,已经哭得眼睛肿到几乎睁不开,嗓子更是嘶哑得厉害。

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同事,上前说几句安慰的话,看着“先生”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指导家属怎么做。

过程当中,有一个亲戚的什么朋友,接了一个很长的电话,说话声音很大,而且中间仿佛还有几次夹杂着脏话。

还有一个亲戚的表舅,大约60多岁的样子,跟前来吊唁的人,毫无顾忌地,描述着亲戚去世前的“惨状”!

到了抬棺材的环节,需要8个年轻力壮的男人,亲戚朋友还有屯邻,很多人都不愿意上前,还是村里一个有些权威的老人家,直接点名。

这才凑够了8个人,将亲戚抬往墓地。

下葬的过程,有一个环节是需要放鞭炮的,有几个人,就在鞭炮的噼啪声中,很大声的聊天,谈工作近况,谈孩子就业,谈儿女成家立业,谈彩礼买楼。

完全不顾及亲戚家,最亲的几个人的感受。

等到中午吃饭,又是一阵喧闹,亲戚家招待帮忙的人们,在附近饭店安排了几桌饭菜。

印象里,这种饭应该极其安静的,可事实却出人意料,有的人要喝酒,喊服务员拿酒。

一边喝,还一边议论着亲戚去世的原因,其实,亲戚第一次脑出血,就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

有一个人,甚至还开起了玩笑,说可不能喝太多,否则就会像亲戚那样,说不定 什么时候就到那边儿去了。

看起来,他们一点儿也不像是参加一场“白事”的酒席,他们谈笑风生,仿佛没有谁发生不幸,仿佛没有看见亲戚的几个至亲,悲痛欲绝。

酒足饭饱,他们有的打着嗝,有的剔着牙,还有人在电话里,大声联系着业务,讨价还价。

这番景象,让我突然恍惚,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我只是经历了一个幻象。

可是,眼前的景象,很快把我拉回现实:

旁边有人安慰着亲戚的妻子,人死不能复生,还有老人和孩子,身上还有责任,要坚强起来云云。

另一边,三五个人一组,站在院子里,继续拉着家常,谈论着诸如天气、民生、反腐之类的话题,时不时还有争论。

人到中年,参加的葬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感受到:

一个人的去世,不过是几个至亲的悲痛欲绝,几个要好的亲朋的唏嘘不已,其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少年时,读陶渊明的《以挽歌词》三首,只觉得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如今,中年再读,其中况味,各种交杂。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或许,并不是我们变得太冷漠,而是中年以后,见多了生死,我们将无能为力化作了,假装不在意?

大家觉得呢?为什么葬礼上的哀戚,越来越淡,越来越少了呢?

0 阅读:4

淞铸婉约江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