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面深化军队改革以前,中央军委辖下的总参谋部与总后勤部,总政治部,总装备部共称为“军中四大部”。
这其中,四大部中要数总参谋部权职最终,也最受瞩目。总参谋部要负责指挥,组织全国武装力量的建设活动和军事行动,还有一大批直属的军事院校,不仅属下部门众多,人员也多。来自中央军委对各部队的指令也需要通过总参谋部来执行。
正因为如此,总参谋部长的职务非常重要,他是和平时期军事建设的重要执行者,也是战争时期最主要的指挥者之一。总参谋长一般都会由一位拥有上将军衔的现役军人担任,且他还同时是中央军委的成员。此外还会有1人担任副总参谋长,以及1位中将担任总参谋长助理,协助其工作。
1975年到1988年这段时间里还设置了1个总参谋部顾问的职务,也属于总参谋长身边的助理人员。
1,流动性大的岗位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总参谋部成立,到2016年深化军改撤销总参谋部以来,新中国一共有13位总参谋长,22位总参谋长助理。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其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军就已经有了总参谋部的雏形。建国以前包括刘伯承,朱云卿,郭化若,叶剑英,萧劲光,滕代远,王若飞,彭德怀,周恩来,徐向前在内的10人也担任过总参谋长的职务。其中刘伯承,叶剑英二人还曾多次担任,因此,也有将这九位算入总参谋长的行列之中,得出了24位总参谋长的结果。(聂荣臻曾短暂代理过)
正常情况下,解放军的总参谋长正常任期是5年一届,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时期,总参谋长都曾存在过人员频繁流动,在岗时间不长,没有做满5年任期的的情况。
比如,革命战争时期,1931到1月到11月中旬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红军的总参谋长一职先后历经刘伯承,朱云卿,郭化若,叶剑英4人。这期间,朱云卿甚至只当了4个月,郭化若只当了6个月。
1938年之后,滕代远,王若飞,彭德怀和周恩来,萧劲光等人也都没有做满任期。建国之前实际上担任总参谋长时间最久的是叶剑英和刘伯承二人。
而在建国之后,1949年到1954年的5年期间,总参谋长又经历了徐向前,聂荣臻和粟裕三人。
此后,接替粟裕的黄克诚大将从1958年10月接任到1959年9月离任,只当了一年总参谋长。此外,杨成武(2年多),黄永胜(3年多)二位将军也没有做满5年任期。改开之前也只有罗瑞卿一人完成了总参谋长的任期。
等到改革开放以后,总参谋长流动性大的问题才被解决,除开张万年任职三年以外,所有人都都做满了5年任期。
而造成改开之前出现总参谋长五年任期未满,人员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
首先是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属于制度草创,各部门职能还不完善,难免会出现人员调动频繁的情况。
第二种则是总参谋长的个人原因和工作调动。
比如,1949年徐向前任职不到一年就离任,是因为他当时肋膜炎发作,还有多种并发症,没办法只能去治疗。而接替他的聂荣臻属于代理总参谋长,并不是正式的,因此等到中央军委任命粟裕担任总参谋长之后,聂荣臻也交棒离任了。
而粟裕接下来只做了4年的总参谋长,很大程度上也和他的健康情况有关系,毕竟,粟裕战时积累了不少旧伤,40年代和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频繁发病的情况。更何况,当时他还收到了要去国防部和军事科学院任职的命令。接替粟裕的黄克诚任职不满一年便离任的原因,则是因为黄克诚这年秋天退役转业了,在家赋闲。
此后担任该职的杨成武将军在1968年离任是因为他当时长期在香山寺,没办法办公。接替其职的黄永胜则在70年代离开了党组织,自然也不能干满5年任期。
至于改开之后的历任总参之中,张万年没有做满5年,是因为有更重要的职务需要他。他在1995年以后成为了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主要的工作领域转向了党务政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全面深化军队改革是2016年以后大规模进行,但总参谋部在2015年就已经启动了撤部程序。
2016年1月,随着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总政治部撤销,中央军委的管理结构也更加优化,形成了如今15个军委直属部门+4个直属兵种机关+4个直属军种机关+3个直属院校,科研机构+5个战区+1个联合指挥中心的布局,各级部门分工也更明确,效率也提高了。
而这些单位中,总参谋部的直接继承者是现在的军委联合参谋部。该部门主要以原来的总参谋部作战部为基础构建,负责作战筹划,指挥和指挥保障,以及和平时期的战备评估,部队联合训练等事宜。其内设机构除办公厅以外,都组成若干个局活动。
目前,联合参谋部的参谋长通常由1位上将担任,且他也是中央军委成员。副参谋长起初一般也是上将军衔,但2017年以后也出现了中将和少将出任的情况。
参谋长助理一职2017年以前通常由1位中将出任,但2017年以后则由1位少将担任。总的来看,如今的联合参谋部与以前相比,主要精力都被放在了战斗相关领域,之前管辖的大量部门被转移,看起来比原来四大部时期权限少了,但也因此精力更集中,办事更高效。
2,总参大事记
原总参谋部的67年历史,对解放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粟裕,黄克诚,罗瑞卿时期,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等部门一同推动了精兵简政,完成了建国初期草创军事制度的工作,还通过学习苏联,初步建立了一大批机械化部队,在海空部队的建设上打下了基础,还创办了一批军事院校,为后来培养专业人才,充实军官队伍又很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总参谋部还调度四方,对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尤其是粟裕,虽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他身体不好,但他还是勤于公务,制定了将解放军裁减三分之一的计划,完成了撤销了公安军,防空军,充实海空军基础等工作。
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军队自然也是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设。因此总参谋长也大多是积极进取的改革者。这其中,邓小平做过5年的总参谋长,杨得志任职时间更是达到了7年,迟浩田也有5年。
这一时期的总参谋部,对外重视和其它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军事交流,积极研究,探索外军的装备,战术理念,并力图将相关经验运用到自己身上。中国的许多重要军工计划,以及部队在90年代和新世纪之初的战术思想转变和80,90年代的大裁军活动都和这一时期总参谋部的计划有关。
而且,这一时期,中国与越南发生了包括1979年自卫反击战以及后续轮战,总参谋部在这其中制订了大量作战计划,并指挥战事和后勤保障,以及组织各大军区到前线轮战的工作。这其中,杨得志,邓小平,迟浩田都是亲自指挥过对越战事的。
90年代的上任的张万年,傅全有也都是参加过对越战事的将领。这一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且内外形势也没有完全安定。1995年至1996年还发生了李登辉挑起的台海危机。
这一时期,担任总参谋长的傅全有和总参谋部承担了制订台海演习计划,甚至假想中的对台作战计划等一系列规划,还要负责演习部队的物资保障,各军区,各军种的协调合作,担子并不轻。
而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安全形势也更加复杂,总参谋部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多了。这一时期的总参谋长主要是梁光烈和陈炳德,二人也都是参加过对越战事的指挥官。在他们任职期间,解放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大幅度增加,战术理念也越来越现代化,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质的改变。
而在如今中美博弈日趋激烈,军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且全球依然存在战争和冲突,中国周边潜在安全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作为总参谋部的继承者,联合参谋部也要用更进取的心态看待军情发展,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继续做贡献。
参考资料:
1,2016.1.6-中国军号-告诉你,新组建的军委机关最近在忙啥
2,2015.11.26-人民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