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康熙岳叔、韦小宝替身,为何超过鳌拜,成为清朝第一罪人

董卓谈历史 2023-02-23 19:54:01

1983年,在北京西边的太舟坞,当地村民在挖鱼池的时候,意外发现清朝权臣索额图的墓地。索额图家族的祖坟是位于西直门外的索家坟,因为索额图是以谋逆罪去世的,所以没有资格葬在祖坟,这才另选墓地。

今天,结合史料还原清朝索额图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分析索额图的恶名为什么会超过鳌拜,成为“清朝第一罪人”,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康熙帝妙计捉鳌拜、索额图智勇立大功

1636年,索额图出生在清朝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拥有满清正黄旗的高贵血统。

索额图是清朝名臣索尼的第三子,因此被人称为“三眼索相”,由于二哥夭折早逝,史书直接将索额图称呼为第二子。

《清史稿》记载,“索额图,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索尼第二子。”

康熙帝出生在1654年,也就是说,索额图在年龄上要比康熙大18岁。

说到索额图,绕不开他的父亲索尼。

1661年,顺治帝病重难治,在临终之前决定将皇位传给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顺治帝幼年登基,饱受摄政王多尔衮的压迫,他不想让玄烨重走老路,于是任命四位忠心耿耿的托孤大臣,意图让他们相互牵制,保障皇权能够掌握在康熙手中。

顺治帝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事情总是偏离美好的预期,顺治帝的计划同样落空。

1667年,在顺治帝去世的第6年,位居首辅的索尼去世,而“最末辅臣”鳌拜的权力欲逐渐膨胀,在清廷培养党羽大臣,甚至不把幼年康熙放在眼里。

后来,鳌拜忽略康熙的旨意,诬陷第二辅臣苏克萨哈犯下“24宗罪”,硬是以绞刑处死苏克萨哈。

最后,鳌拜通过威胁、利诱的方法,将第三辅臣遏必隆收归麾下,至此清廷处在鳌拜的控制下。

由于鳌拜骄横跋扈,也有不少朝臣上书参奏,鳌拜得知后,故意装病不上朝,以此试探康熙的态度,康熙尚未亲政,虽然深知鳌拜荼毒朝野,但也只能委屈求全,亲自到鳌拜府邸探望“病情”,勉励鳌拜上朝议事。

康熙虽年少,却有大志向,深知必须拔掉“祸害”,但是鳌拜掌管朝廷40万兵马,培植的亲信遍布朝野,想要除掉鳌拜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康熙想到一个人,一定能够帮助自己,他就是索额图。

在康熙登基初期,索额图凭借索尼的关系,在宫廷中担任侍卫,于是将索额图提拔为吏部右侍郎,主动向索额图降恩示好。

不久之后,索额图就接到康熙诏令,要求他入宫面圣,不用汇报工作,只需要陪着皇帝下棋。

这是康熙试探索额图的办法,同时也能躲避鳌拜眼线,就是在棋盘上这样频繁接触,康熙认定索额图值得信任,索额图也甘愿誓死报效康熙,两人的互信关系正式建立。

1669年5月,索额图被康熙降职,从吏部右侍郎变成皇宫一等侍卫。按照康熙的计划,索额图精心挑选10余位宗亲子弟,以摔跤表演为借口,暗中帮助康熙训练少年勇士。

等时机成熟,康熙分批给鳌拜的亲信指派任务离京,随后在皇宫召见鳌拜,由于鳌拜横行霸道、无所顾忌,完全没想到康熙会“埋伏”自己,结果在武英殿被摔倒在地,失去人身自由。

在勇擒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发挥着重要作用,居功至伟,康熙从此夺回朝政大权,逮捕惩治鳌拜党羽。

历史上索额图的功劳被小说中的韦小宝抢走了,反倒成为韦小宝的“替身”。

康熙帝没有亏待索额图,任命他为国史院大学士,这是正一品的官职,相当于是破格越级提拔。

仅仅半年后,即1670年,康熙决定恢复内阁,34岁的索额图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还被加封为太子太傅,成为康熙时期货真价实的权臣。

裁撤三藩先预警、忠君护国化危局

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奏康熙,大意是年老体衰请求告老还乡,但是尚可喜提出要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言外之意是,将平南王的权力传给儿子。

《清史稿》记载,“平南王尚可喜请老,请以其子之信嗣封镇粤。”

这份奏章瞬间点燃了康熙隐忍已久的怒火,不仅是平南王尚可喜,还有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全部都凭借手握重兵,不断向朝廷施压,康熙无论如何也忍不下这口气。

关于是否撤藩,康熙帝让朝臣发表观点,意想不到的是,索额图首先站出来反对撤藩,他的理由很简单,现在撤藩必定会逼反三藩,唯有慢慢削弱三藩实力才是上策。

刚满20岁的康熙帝正值意气风发阶段,他认为三藩不臣之心蓄谋已久,即便现在不撤藩,将来他们也会谋反,不如趁早撤藩,还能掌握主动权。

《清史稿·吴三桂传》记载,“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1673年7月,吴三桂假意上奏主动请求撤藩,康熙欣然同意。11月,吴三桂便在云南举兵起义,喊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吴三桂当年引清兵入关,如今怎么好意思再说恢复明朝。

《清史稿》记载,“吴三桂反,杀云南巡抚朱国治。”

1674年,吴三桂已经占领湖南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吴三桂还积极鼓动其他人反抗清朝统治,比如广西的孙延龄、四川的罗森、福建的耿精忠、陕西的王辅臣、广东的尚之信等。

在吴三桂起兵的短短数月时间里,清朝已经相继陷落6个省份,然而清廷派出的八旗军队连战连败。此时,康熙帝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萌生主动退位的想法,满足三藩要求罢兵息战。

在康熙帝讨论撤藩之际,索额图率先发出警示,没有被采纳;在康熙面对谋反的绝望之际,索额图再一次选择支持康熙,积极制定措施挽救战场败局。

索额图根据康熙帝削藩的坚定决心,建议采用“边打边抚”的政策,集中优势兵力对抗吴三桂,对待其他谋反者以安抚招降为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分解叛军。

此外,康熙帝还主动启用汉族将领和汉人军队,在平定三藩的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去世,意味着“三藩之乱”的终结日已经不远了。

康熙帝历经艰险彻底掌控江山社稷,对于索额图的功劳也非常清楚,康熙帝甚至有点佩服索额图的眼光和谋略。

据传说,在平定三藩之乱时,索额图夜以继日地工作,吴三桂曾派刺客来杀索额图,但是刺客看到索额图深夜不停地处理军务,认为索额图是造福万民的好官,于是主动向索额图交代刺杀计划。

宦海浮沉贪权势、大清罪人落帷幕

随着康熙帝的宠信度日渐增加,索额图对权力的贪恋也与日俱增,朝臣中溜须拍马之辈就像苍蝇围着索额图。

在历朝历代中,当朝红人身边总会依附很多官员,索额图身边的利益共同体也越来越多,朝廷上逐渐有了“索党”的说法。

康熙帝对权术的理解和运用是出神入化的,在朝堂上还有纳兰明珠深受重用,成为牵制索额图的重量级人物,当时的清廷,朝堂官员要么是索额图的人,要么是明珠的人,很有有骑墙派单独生存。

1680年,索额图感觉到康熙帝有戒备心,于是主动上书请求辞去官职、回家养病。

康熙帝并没有准许,反而降旨夸赞索额图“勤敏练达”,将索额图任命为内大臣,不久之后,康熙帝又授命索额图为议政大臣。

《清史稿》记载,“十九年八月,以病乞解任,上优旨奖其“勤敏练达,用兵以来,赞画机宜”,改命为内大臣。寻授议政大臣。”

在这里,康熙帝并没有降罪索额图,可以看做是康熙故意警示索额图,对他仍然委以重任。

很显然,在康熙帝眼中,索额图并没有收敛行为,到了1683年,康熙直接对议政王大臣说索额图的三项罪过。

第一件事是索额图的弟弟心裕向来懒惰,多次“翘班”,康熙命索额图去处理此事,结果索额图仅仅罚俸一年,康熙帝认为索额图偏袒弟弟。

第二件事是索额图的另一位弟弟法保,也是由于懒惰被革职,但是仍然不思悔改,整日沉湎骑射玩乐,康熙帝认为索额图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第三件事是关于索额图自身的,康熙帝认为索额图自恃拥有家财万贯,逐渐纵横跋扈。

既然康熙帝认为索额图有罪,自然要惩罚一番,索额图的两位弟弟革除部分官职和爵位待遇,而索额图被革掉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只留下佐领官职。

《清史稿》记载,“以心裕等嬾惰骄纵,责索额图弗能教,夺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但任佐领,并夺法保一等公。”

从康熙帝的理由来看,可以说非常“勉强”,因为前两项都是索额图亲属的事,并且当时八旗子弟沉湎于吃喝玩乐的不计其数,为何单单抓住索额图的家属不放呢?很显然是康熙故意这样做的。

索额图被贬谪,不仅关系到索氏家族的命运荣辱,而且对宫廷皇权产生极大影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也是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而赫舍里氏便是索额图大哥的女儿,也就是说,索额图是康熙帝的岳叔。

赫舍里氏为康熙生育了嫡次子胤礽,后来被封为皇太子。正是由于这层关系,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坚定支持者,而索额图在被贬谪两年后,太子胤礽的势力迅速下降,康熙帝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决定再次启用索额图。

在1690年至1697年期间,康熙帝指挥清军平定噶尔丹,索额图率军攻打、指挥作战,康熙帝认为索额图是有功劳的。

直到1702年,康熙帝带着太子胤礽开启南巡之旅,没想到行至德州时,胤礽突然生病,康熙便召索额图从京城赶到德州照顾皇太子胤礽。

在此期间,索额图朝夕陪伴着皇太子胤礽,细心照顾,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胤礽终于痊愈,索额图与胤礽结伴回到京城。

《清史稿》记载,“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子京师至德州侍疾。”

次年,即1703年,康熙帝降旨逮捕索额图,交给宗人府拘禁起来。康熙在圣旨中说索额图曾经犯下种种罪过,但是都被康熙宽恕原谅,而索额图不但不改过自新,依然我行我素,结党营私,暗中议论国事。

《清史稿》记载,“尔乃怙过不悛,结党妄行,议论国事。”

实际上,索额图的最大罪过是谋逆,康熙帝说“多次重用索额图,但是索额图却不念皇帝恩情,就算是养狗,也知道报答主人的恩情,对于索额图来说,就算是不断多加恩宠,也是没有任何好处和回报的”。

最夸张的是,康熙帝在诏书中直言“如果我没有先发制人,索额图必定会率先动手,这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结果”。

1703年9月,索额图被康熙帝降诏赐死,曾经跟随索额图的“索党”成员们,也受到相应的惩罚。与此同时,康熙帝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全部处死。

索额图被迫背锅、鳌拜死后享功名

也许很多人对于索额图的结局感到疑惑,他为什么会被定为“谋逆”罪,被康熙帝处以灭族酷刑。

直到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康熙废黜,在诏书中提到索额图,说到索额图当年帮助太子胤礽暗中谋划继承皇位的事,这些都被康熙帝提前刺探到,于是直接将索额图处死。

《清史稿》记载,“后数年,皇太子以狂疾废,上宣谕罪状,谓: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

后来,康熙发现众位皇子争夺皇储宝座,异常激烈,亲兄弟拼得你死我活,于是在1709年重新册立胤礽为皇太子。

在这个时候,康熙帝需要为曾经废黜太子这件事洗白,于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索额图的身上,认为一切都是索额图暗中教唆太子胤礽,更夸张的是,太子胤礽也顺势将黑锅甩给索额图。

《清史稿》记载,“一切暗中构煽悖乱行事,俱系索额图父子。”

1712年,康熙帝巡视塞外结束,回到京城的当天,就宣布“将太子胤礽抓起来”。

两个月后,康熙正式官宣再次废黜皇太子胤礽,随后祭告天地。

就在康熙帝心情郁闷的时候,他再次想到索额图,将胤礽烂泥扶不上墙的黑锅甩给索额图,认为索额图当年不断教唆胤礽,逾越身份规制,比肩康熙本人,最后对索额图发出最后的评价: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帝对儿子们争夺皇位的手足相残行为感到愤怒,但也无能为力,没有反思自身的原因,反而归咎在索额图身上,指责他“带坏”太子胤扔,意欲窥探帝位。按照康熙帝的思路和说法,九子夺嫡的始作俑者是索额图,而不是皇帝本人。

反观精心策划才被擒获的鳌拜,他的待遇要比索额图好很多。

当年,康熙帝命人突审鳌拜,最后列举的罪状有30余条,按照清朝律令应该斩首。鳌拜在监牢中求见康熙,想让康熙帝看看身上为救皇太极留下的伤疤,最终,康熙决定对鳌拜免除死刑,只是选择监禁。

在康熙晚年,朝廷已经重新录用鳌拜的后代,在雍正皇帝登基后,先追封鳌拜为一等公,后再追赠谥号“超武”,享受死后尊荣。

对比鳌拜和索额图,两人对康熙造成的威胁自然是鳌拜更大,但是鳌拜最后没有获得“清朝第一罪人”的荣誉称号,是因为在康熙帝看来,鳌拜是擅权专政,但没有篡逆之举,索额图则被定性为谋逆大罪。

因此,两人的结局也就天壤之别。

索额图是康熙时期的风云人物,辅佐康熙智擒鳌拜、勇平三藩、力收台湾,在征伐噶尔丹战场上再立新功,在外交领域秉承有理有节的态度签订《尼布楚条约》,索额图几乎参与了康熙42年之前的朝廷所有重要大事,并且发挥着关键作用。

毫无疑问,索额图是一位能臣,也曾经成为康熙时期的权臣,但是最终成为康熙帝的“背锅侠”,巅峰人生跌落谷底、惨淡收场,就连葬入祖茔都成为一种奢望而不可得。

0 阅读:1
董卓谈历史

董卓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