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靖难第一功臣,初次见面送“白帽”,4次改写朱棣命运

董卓谈历史 2023-06-04 22:03:18

1382年8月,51岁的马皇后病逝,追封谥号“高皇后”,她是明太祖朱元璋极为珍爱的发妻,先后为其生育5子2女。

当时,朱元璋的成年儿子都已就藩,因此特意挑选高僧随侍藩王,方便为高皇后诵经祈福。

《明史·姚广孝传》记载“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

在朱元璋精选的高僧当中,有位名叫“道衍”的人将搅动明初风云,他就是姚广孝,今天我们来讲述明朝“黑衣宰相”的传奇人生。

富家公子剃发为僧、满腹韬略择木而栖

公元1335年,姚广孝出生在江苏苏州的医生世家,到1348年,14岁的姚广孝“忤逆”父辈到妙智庵出家为僧,也就是俗称的“做和尚”,取法名“道衍”。

仅仅在4年之前,即1344年,有位饥寒交迫的年轻人“被迫”在皇觉寺出家做和尚,他就是朱元璋。

但是,姚广孝出家的原因并不是生活所迫,而是格局更大的理想追求。

《靖难功臣录》记载“广孝,苏州妙智庵僧也,本名道衍,读书能诗天文地理阴阳术数兵家之学,皆造其妙。”

姚广孝在出家期间与儒释道学派的领军人物都保持着极好的关系,以诚意打动道士席应珍,谦逊学习他的阴阳绝学。

直到1375年,姚广孝认为时机已到,这一年是朱元璋在称帝的第8个年头,诏令全国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参加考试,如果是学识造诣比较高的和尚,还会授予特定的官职。

简直当头一棒,信心满满的姚广孝并没有被朱元璋赏识,没有获封官职,只是被赐予一件僧袍,随后便遣回苏州,颇有“赐金放回”的味道。

五年之后,在僧录司领导的推荐下,姚广孝来到天界寺做和尚。虽然都是做和尚,平台不一样,结果也会是天壤之别,从朱元璋登基后,天界寺就是管辖天下僧侣的最高级别寺院。

正因如此,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挑选的高僧大部分来自天界寺,姚广孝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姚广孝选择主动出击,他的目标便是燕王朱棣。

送白帽追随左右、遭猜忌接连屠戮

有一次,姚广孝游览嵩山寺,在这里遇到看相大师袁珙。据说袁珙曾为数百人看相,预测生老病死和吉凶祸福,都非常准确,甚至精准到具体时辰。

袁珙看到姚广孝的面相,说“你是一个奇特的僧人,眼睛是三角形,像病虎一样,骨子里透露出嗜好杀戮”。听到袁珙的评价,姚广孝并没有生气,反而面露喜色,承诺将来必定以高官厚禄回报袁珙。

1382年,姚广孝第一次见到朱棣,便直言“如果燕王愿意让自己服侍,就送给他一顶白帽子”。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广孝)言曰“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

给燕王戴白帽子,由于“王”上面加上“白”,就是皇帝的“皇”。姚广孝的意思很明显,他将帮助燕王朱棣登上皇帝宝座。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最心仪的皇位继承人是朱标,对他寄予厚望,因此姚广孝这时说这样的话,基本属于异想天开。

历史就是这样神奇,汉高祖刘邦与张良相见恨晚,燕王朱棣和姚广孝也惺惺相惜,朱棣主动向父亲请求姚广孝随侍诵经,明太祖朱元璋应允。

在朱棣返回藩邸后,姚广孝被安排在北平庆寿寺担任住持,可以自由出入朱棣府邸,两人关系密切,还经常屏退其他人秘密交流。

《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1392年,太子朱标突然病逝,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元璋不知所措,最关键是皇位继承人选。最终,在刘三吾的建议下,朱元璋决定传位皇长孙朱允炆,将皇位继承权留在朱标一脉。

1398年,“草根皇帝”朱元璋驾崩,其实,朱元璋本身也非常害怕儿子们抢夺皇位,在临终前特意降旨不允许藩王到京城祭奠。

在朱元璋的周密安排下,年轻的朱允炆顺利登基,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即建文帝。

对于手握重兵的藩王,建文帝始终心存忌惮,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鼓动怂恿下,仅仅登基三个月便大刀阔斧地进行削藩。

《明史》记载: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

由于建文帝最害怕燕王朱棣,于是采取“先小后大”策略,率先命李景隆以“练兵路过”为幌子突然攻下朱橚府邸,将其贬为庶民。

朝堂上从来不缺见风使舵的人,当建文帝启动削藩后,不断有大臣检举揭发藩王,真实性已经不重要,建文帝需要的是出兵理由。

随后紧接着便是齐王、代王、岷王,最惨的是湘王朱柏,建文帝派人伪装成商队夜间突袭王府,朱柏不堪受辱自焚而死。

辅明君靖难起兵、救危难运筹帷幄

朱棣深感危机四伏,迫于形势压力生出“谋逆”想法,姚广孝敏锐觉察到朝野局势的变幻,秘密劝说朱棣起兵。

起初,朱棣是犹豫不决的,虽然朱棣麾下军队实力强悍,但是藩王与皇帝的实力相差还是极大的,胜算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以卵击石。

朱棣面对姚广孝,直言心中困惑,“天下百姓都支持朝廷,我们怎么办呢?”

姚广孝回答,“臣知道天道,更何况民心!”

后来,姚广孝又将曾经遇到的看相大师袁珙介绍给朱棣,经过连串的“天意”鼓励,朱棣最终下定决心起兵。

毫无疑问,建文帝的步步紧逼是朱棣起兵的主要原因,但是姚广孝的怂恿鼓动帮助朱棣一锤定音。

从结果来看,这是姚广孝第1次影响朱棣的命运。

此时,摆在朱棣面前的有3件急事,分别是招募军队、打造武器、训练士卒,这些事都要暗中进行。

《明史》记载,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

招募军队对于朱棣来说并非难事,自从来到藩王府邸,朱棣接触最多的就是武将,并且深得众位将领的认可,于是朱棣悄悄拉拢值得信任的猛将。

姚广孝建议重新建造燕王府的后院,将围墙加高加厚,在这里打造成为“练兵场”,同时向下挖掘洞穴,用来铸造军队所需要的武器,为了做好掩护,姚广孝专门在后院饲养鸭鹅,以家禽“嘎嘎”声掩盖铸造武器的“叮当”声。

即便如此谨慎行事,朱棣的“谋逆之举”还是曝光了。1399年6月,燕王府的一名护卫密告朱棣谋反,建文帝密令逮捕朱棣。没想到,建文帝派遣的3名亲信中有位叫张信的都指挥使,在母亲的劝说下提前向朱棣报信。

朱棣因此掌握主动权,反而擒获朝廷钦差,当即昭告众人起兵,此时朱棣仍然以“清君侧”的名义,这是赢得更广泛支持的常规“套路”。

就在朱棣满腔热血地进行战前动员时,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燕王府房屋上的瓦被吹落在地上,这在当时是不祥之兆,将士们认为朱棣此举可能触怒上天。

姚广孝见状立即站出来说,“这是吉兆啊!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的檐瓦掉落,这说明燕王将要用皇帝的黄瓦。”

于是,将士们士气高涨,直呼誓死追随朱棣。

这件事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实则决定着朱棣能否起兵成功。藩王起兵对抗朝廷,不管是什么理由都是谋逆之举,决不是正义之师,起初往往很难得到民众支持,此时往往需要“天降异象”的帮助。

比如汉高祖刘邦,面对那样残暴的秦朝统治,刘邦在起义的时候也要借助“天意”,以此来说明自身的正统性、正义性。像这样的例子,在起义谋反者身上数不胜数,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是姚广孝第2次影响朱棣的命运。

在朱棣宣布起兵靖难后的第4个月,朱棣带领燕军奇袭大宁,留姚广孝协助朱高炽驻守北平老巢,朱棣的计划成功获得宁王的军队,实力大大增强,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基础。

《明史》记载,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宁始。

在朱棣率精锐攻克大宁的同时,李景隆趁北平的兵力空虚,率领10万朝廷军队围攻北平,一旦北平被攻破,朱棣将成为“无根野草”,再难翻起大浪。

危急关头,姚广孝亲自指挥将士加固城墙、布置守卫力量,城中能够调动的力量全部参加防御战,燕王妃徐妙云带着妇女也参与其中。

就这样,在姚广孝的精密布置下,李景隆的十万大军始终难以破城。北平战局陷入僵持,已经攻取大宁的朱棣回军攻击李景隆,就在这时,姚广孝趁着夜色用绳子将士兵吊放到城外,与朱棣的军队形成里外夹击。

朱棣再次获得大胜,李景隆惨败南逃。

成功固守北平,是姚广孝第3次影响朱棣的命运。

在靖难之役前期,由于朱棣准备充分,再加上建文帝昏招频出,导致朱棣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一直到1400年,朱棣围困济南城长达3个月,却始终不能攻克城池。

姚广孝写信建议朱棣班师回京休整,朱棣决定退回北平。后来,朱棣再次整军南下,在东昌之战中,朱棣麾下主将张玉战死疆场,燕军再次遭遇大败,无奈再次撤退。

次年,朱棣又一次南下,终于在滹沱河打败盛庸,虽然朱棣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朱棣的胜利是惨胜,麾下将士损失颇为惨重,另一方面,朝廷的兵员非常广泛,有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

也就是说,朱棣当时很可能陷在山东战场的泥潭,在此关键时刻,姚广孝建议朱棣“直取南京”。

《明史 姚广孝传》记载,(姚广孝)语成祖“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朱棣再次听从姚广孝的建议,他带领燕军在灵璧、淝水连续获胜后,果断渡江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曾派人向朱棣割地求和,朱棣明确拒绝。

可以说,直取京师,是姚广孝第4次改变朱棣命运。

永乐大帝终登基、黑衣宰相功第一

在《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虽然姚广孝没有跟随在朱棣身边,但是朱棣在用兵战略上都会听从姚广孝的意见,朱棣最终能够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顺利登基称帝,按照功劳大小来划分,姚广孝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

这段对姚广孝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姚广孝多次在关键时刻帮助朱棣摆脱困局,最终成为明朝最高掌权者。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决定封赏靖难功臣,姚广孝被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姚广孝是明成祖朱棣特意赐名的,在两人交流的时候,朱棣从来不会直呼姚广孝的名字,而是尊称他为少师。

后来,朱棣曾命姚广孝还俗,但是被拒绝了,为了彰显皇恩浩荡,明成祖朱棣经常赏赐府邸、金银、宫女,姚广孝每次都上书拒绝,坚持住在寺院里,只有在上朝的时候才会穿朝服,回到寺庙便换上僧袍。

有一次,姚广孝奉命到苏湖地区赈灾,他将朱棣赏赐的金银全部分发给家乡的百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明成祖朱棣对姚广孝非常信任,在出兵征战蒙古时,都会将姚广孝留在南京,辅佐朱高炽监国。从1407年开始,朱棣又让姚广孝教导皇长孙朱瞻基。

1418年,姚广孝病重不能上朝,朱棣亲自来到庆寿司看望,不久之后,84岁的姚广孝去世,明成祖朱棣停朝两天,按照僧人的礼制安葬姚广孝,并且亲自撰写神道碑铭,以此告别这位陪伴自己打天下的左膀右臂。

永乐22年,明成祖朱棣在榆木川病逝,朱高炽登基称帝,即明仁宗。明仁宗朱高炽与姚广孝是“生死战友”,两人有很多交集,曾经共同坚守北平,也多次辅佐监国,因此明仁宗对姚广孝极为尊敬,亲口说“生则同其富贵,殁则陪其祀享”,加赠姚广孝配享明太宗庙庭,以文臣身份配享的,只有姚广孝一人,以此足以彰显姚广孝的明朝地位。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又坑又爱玩

又坑又爱玩

2023-06-30 05:51

朱棣1382年就认识了姚广孝,而朱标1392年才死,所以说那些说朱标不死,朱棣连想法都没有的人醒醒吧[得瑟]

董卓谈历史

董卓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