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信息中的秘密——大树杜鹃的追根溯源

龙溪敏树说文化 2024-03-16 08:01:36

在世界一千多种杜鹃花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就是大树杜鹃,身高在所有杜鹃花中拔得头筹,出人头地。花开时节又冠压群芳,出类拔萃,是自然造化的奇迹。大树杜鹃的发现、鉴别历程就是一部传奇,各种故事,种种谬误层出不穷,使得大树杜鹃的研究如坠入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雾里看花。

大树杜鹃究竟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最早发现的地点在什么地方?福雷斯特究竟是什么时间砍伐的大树杜鹃制作的树干圆盘标本?这个标本究竟收藏在什么地方?许多专家学者都是人云亦云,没有查看福雷斯特在英国各个科研机构中的原始标本、资料和他的书信,许多论述纯属以讹传讹。

腾冲地区大树杜鹃

关于福雷斯特什么时间在腾冲砍伐大树杜鹃制作树干圆盘标本,主要有两种说法,都相当有说服力。一种说法来自199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腾冲县志》,在开篇的第24页(腾冲)大事记中明确记载:民国7年(1918),英领事馆傅利士在高黎贡山大塘村小河头偷砍1株280年的大树杜鹃,截其一节运往大英博物馆,称其为“世界杜鹃王”。

腾冲大树杜鹃

凸尖杜鹃

《腾冲县志》记载的1918年福雷斯特砍伐大树杜鹃的说法真实吗?标本是否真的藏于大英博物馆?首先看福雷斯特几次到中国探险的时间。在1917年1月到1920年3月,福雷斯特第4次来到云南西南地区进行探险,时间上没问题。既然这样,剩下的就是到大英博物馆询问、查阅一下是否有这么一件标本收藏就可以了。不过2022年因为疫情,不容易出国,只好委托英国的朋友找人代劳。朋友介绍了到英国留学的大学生前往查询,经过两天预约,她来到大英博物馆向前台工作人员咨询,大英博物馆前台的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经过仔细搜索,回答道:“我们博物馆中没有这件藏品的记录。”

大英博物馆前台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是否有大树杜鹃树干圆盘标本的记录

通过查阅福雷斯特第四次到云南西部地区探险的路线、福雷斯特标本原始件和保存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福雷斯特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大树杜鹃标本最早采集的时间是1919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有一件福雷斯特在1919年9月采集,编号18458的大树杜鹃标本,这件标本上有原始维度25°45′N,这是腾冲地区的维度,结合其他标本信息,得知最早的大树杜鹃标本是在腾冲发现的。

大树杜鹃标本

编号:0031277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

采集人:乔治·福雷斯特

采集号:18458

采集时间:1919 09

采集地点:中国云南西部

海拔:2743米

生境:恩梅开江-萨尔温江分水岭的森林中

习性:树高24米

物候期:有花无果

经纬度:25°45′N

1921年3月,福雷斯特在第五次考察的时候,一支雪蒿村纳西族探险队在腾冲界头大塘大河头附近的高黎贡山地区发现了满树盛开的大树杜鹃,福雷斯特闻讯赶来考察,当他看到灿若紫云红霞的大树杜鹃时,惊叹不已,福雷斯特顿时意识到,一个关于杜鹃花的惊世发现诞生了,他兴奋不已,连忙收集大树杜鹃的标本。此后,1924年11月,福雷斯特探险队在泸水市片马西面缅甸的山林中也采集到大树杜鹃标本。1925年3月福雷斯特植物探险队在泸水市片马镇南面采集到大树杜鹃标本。1925年11月福雷斯特植物探险队在云南西部再次采集到大树杜鹃的标本。

大树杜鹃模式标本

编号:E00001017模式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E)

采集人:乔治·福雷斯特

采集号:19335

采集日期:1921年3月

原产国:中国:云南西部

采集地点:恩梅开江-萨尔温江分水岭的东侧

栖息地:开阔的森林。

描述:80英尺(24米)的树;花深玫瑰红色,没有斑纹,但在基部有轻微的深红色斑点。

纬度:25° 50' N,经度:98° 25' E

1926年,福雷斯特和塔格(Tagg)将这种新发现的杜鹃命名为大树杜鹃,并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院刊上作为新物种发表,大树杜鹃才被世人所知。但是福雷斯特从一开始就发现大树杜鹃和翘首杜鹃非常像似,她们是否是一个种呢?限于当时条件,一直无法证明。最终在1931年,福雷斯特第七次在云南探险的时候,再次在腾冲地区找到满树繁花的大树杜鹃,他们采集了大量开花的大树杜鹃标本。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科研成果,3月15日福雷斯特指挥赵成章、何文明等人砍伐了当时在当地发现的最大的一棵大树杜鹃,然后截取了一段树干做成标本。为了记录这一时刻,福雷斯特拍下了探险队砍伐大树杜鹃做标本的照片。福雷斯特让探险队将大树杜鹃树干圆盘标本运到腾越(腾冲),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还特意让探险队员抬着标本在腾越的街道上巡回展示。

翘首杜鹃模式标本

编号:E00001385模式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E)

采集人:乔治·福雷斯特

采集号:16351

采集日期:1918年5月

原产国:中国:云南西部西北

采集地点:湄公河-萨尔温江分水岭

栖息地:杜鹃花林中。

描述:20-30英尺的灌木;花肉质,乳白色和玫瑰红。

翘首杜鹃

福雷斯特通过这次采集的大树杜鹃标本,仔细的比对大树杜鹃和翘首杜鹃的异同,最终得出结论,大树杜鹃和翘首杜鹃不是两个种,而是一个种,大树杜鹃是翘首杜鹃的亚种。巡回展示结束后,福雷斯特立刻将大树杜鹃圆盘标本打包装箱,经过缅甸八莫抵达仰光,在仰光装上轮船经过印度来到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成为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标本馆的镇馆之宝,自此以后这件标本再也没有离开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而不是国内许多著作、论文上论述的大英博物馆。

大树杜鹃标本

编号:0026679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

采集人:乔治·福雷斯特

采集号:29398

采集时间:1931 03

采集地点:中国 云南西部

海拔:2743-3048米

生境:在沙伟里-萨尔温江(怒江)分水岭的茂密森林里

习性:树高24-30米,花深紫色到深红色,基部白色。

物候期:有花无果

经纬度:25°45′N 98°40′E

福雷斯特在寄出大树杜鹃树干圆盘标本的同时还给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园长斯密思写了一封信,信中详细地讲述了这件标本的由来,发现大树杜鹃时其满树繁花的状态,还有标本上的标签文字,最后福雷斯特向斯密思说道:“从我们的标本中,我终于证明了一件事,大树杜鹃和翘首杜鹃是同一个种,因为我从中收集的不是2种类型,而是3种类型的叶子。翘首杜鹃的原始标本一定是从一个年轻的大树杜鹃身上收集的!因此,你必须剪掉一个名字,根据分类学上翘首杜鹃有优先权。但我希望大树代表这个名字是最合适的!你不同意吗?”但是根据植物命名优先权的原则,翘首杜鹃的名字还是保留下来。尽管大树杜鹃的发现被认为是世界杜鹃花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但是福雷斯特没有在翘首杜鹃命名之前辨别出大树杜鹃,使得大树杜鹃的名字一直屈居翘首杜鹃之下,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贡山县大树杜鹃

高黎贡山密林中的大树杜鹃

早在2016年,我开始写横断山脉与植物猎人,当写到福雷斯特和大树杜鹃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福雷斯特砍伐大树杜鹃的时间到底是1918年还是1919年?限于当时条件,无法证明到底谁对谁错,只能理性分析。按理说县志不应该能够出现这种错误,要是县志对,为什么大量学术论文都是1919年?毕竟学术论文更加可信,于是我也从众用了1919年。但是看到大树杜鹃树干圆盘标本,自己又一直感觉有些不对劲,因为标本上面有15.3.31 G.F.的字母,按照英文常识,这应该是1931年3月15日,福雷斯特。可为什么大家都认可1919年这个时间呢?难道是福雷斯特在1919年和1931年各砍伐了一棵大树杜鹃?分别做了两个标本?一个在大英博物馆?一个在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思来想去自己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

大树杜鹃树干圆盘标本,标本上的文字是当时福雷斯特亲自标注的。

Rhod giganteum

specimen of fully 90ft

section cut 12ft from base

cut 15.3.31

G.F.

译文:大树杜鹃的标本是从一棵足足有90英尺高的大树杜鹃基部12英尺处切割了一部分制作的。1931年3月15日,福雷斯特。

图片提供:爱丁堡皇家植物园

2022年9月份,蜜植生境决定要推出大树杜鹃系列文章,大树杜鹃树干圆盘标本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于是我让队员给我将上面的文字都辨认下来,找懂行的人给翻译一下,结果发现第二行第三个单词不清晰,只能够看出FU和Y,其他几个字母到底是什么一时无解。后来队员进入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网站,下载了那里的大树杜鹃和翘首杜鹃的标本,还有那里收藏的一些关于福雷斯特的信件。信件中就有大树杜鹃树干圆盘标本和因为这件标本福雷斯特写给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园长斯密思的信件。

在这封信件中我知道了这上面的文字就是福雷斯特写上的,看不清的单词是fully。由此我明白了这些文字的意思是:大树杜鹃的标本是从一棵足足有90英尺高的大树杜鹃基部12英尺处切割了一部分制作的。1931年3月15日,福雷斯特。这样关于大树杜鹃圆盘标本文字的意思才终于解释清楚,可以确定她就是1931年3月15日福雷斯特指挥探险队员砍伐和制作的,而且只此一件,藏于爱丁堡皇家植物园。

马缨杜鹃

贡山县高黎贡山

通过一番努力,我得知1919年9月大树杜鹃被福雷斯特雪蒿村探险队在腾冲界头大塘大河头附近高黎贡山发现,因为不是花期,所以没有引起福雷斯特的特别重视。直到1921年,福雷斯特看到了满树繁花的大树杜鹃,这才引起他的高度重视。福雷斯特当时认为大树杜鹃和翘首杜鹃是一个种,但是探险队队长赵成章和一些队员坚决反对,双方发生激烈争吵。

直到1926年,福雷斯特和塔格将新发现的杜鹃花作为单独的种类命名为大树杜鹃。不过,福雷斯特还是心存疑惑,直到1931年3月,他在腾冲地区再次找到大树杜鹃,15日他指挥探险队砍伐了一棵大树杜鹃做成树干圆盘标本。同时他还采集了大量大树杜鹃有花的标本,并将其与在云南西南地区发现的翘首杜鹃进行仔细比对,最终得出结论,大树杜鹃和翘首杜鹃是一个种,可见福雷斯特对学术研究的严谨,因为不久之后的1932年1月5日,福雷斯特就与世长辞。

王齐贤

1998年新年伊始,日本铁木真公司摄制组来到腾冲,探寻福雷斯特留下的痕迹,同时要着重访问拍摄当年在英国领事馆工作过的王齐贤老人和福雷斯特的坟墓。在采访中,王齐贤老人倒是很中肯地讲述了自己与福雷斯特有限的交往以及自己对福雷斯特的印象。王齐贤对于福雷斯特到底怎么工作、探险队队员如何组成,以及为了探险在不同地区建立的基地基本不了解。老人没有提及大树杜鹃砍伐的问题。

1998年王齐贤与日本铁木真公司摄制组合影

最后摄制组和王齐贤老人一行来到来凤山福雷斯特的墓地寻觅,王齐贤带领摄制组在山上一个缓坡地上停住,他用手指指着说:“平坡地,对了,这就是洋人坟在处,文革中被破坏。我也遭了牢狱之灾,但不在腾冲。”在日本摄制组中午就餐前的间隙,请求看一下腾冲县志关于福雷斯特的记载,于是相关人员熟练地打开县志,找到县志中关于福雷斯特1918年砍伐大树杜鹃的记载。《腾冲县志·大事记》对福雷斯特砍伐大树杜鹃的记载是完全错误的,那时还没有发现大树杜鹃呢,哪里谈得上砍伐?这种错误应该及时做出纠正。

参考资料:

[1]冯国楣.大树杜鹃采集记[J].生命世界. 1981-05.

[2]耿玉英.乔治·福雷斯特在中国采集的杜鹃花属植物[J].广西植物.2010-01.

[3]李新辉、王丹丹、李恒.高黎贡山杜鹃花科植物区系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8-01.

[4]刀志灵、郭辉军.高黎贡山地区杜鹃花科特有植物[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1999-51.

[5]Erik Mueggler.The Paper Road:Ar-chive and Experience in the Botanical Explo-ration of West China and Tibet[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1.

0 阅读:0
龙溪敏树说文化

龙溪敏树说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