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这周,我们发现成都最走心的去处

漫成都 2021-01-15 14:38:22

成都人民这周幸福得很,太阳每天按时营业,一早醒来看到金灿灿的阳光就觉得很是喜人,工作的动力和生活的劲头都觉得添了好几分。

幸福感的得来是不需要门槛的,人人都有热爱生活和发现美的权利与潜力,只要你愿意。

如果你觉得被淹没在生活的湍流里无法喘息,请一定一定记得放慢脚步,去感受、去放空、去独立思考。这些目标,去哪里最能实现?

我最先想到的答案是书店。在成都,有超过3500家实体书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有很多标榜生活美学的书店是我去过一次再也不想走进的,它们为获取知识设置了很多门槛,将IP、网红、大咖、活动、商业等元素生拉硬套在一起,充斥着虚幻与浮躁,并未达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互动与连接。但有些书店,也许你从未听过它们的名字,却静静地散发着某种特殊的磁场,一旦踏足就被深深吸引。这种被打动的点不一而论,有可能是读者脸上透露的从容与书卷气,有可能是主理人背后的付出与坚守,也有可能是偶然感知到的人性的温暖。

这些书店和背后的主理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在这个时代做这些事情,注定会失去很多东西,但也会收获到更可贵的“珍宝”。

紧邻着川大望江校区,有一个川大学子书店,名叫库闻书店。它安静地坐落在川大出版社的楼下,你如果要找的话,需要拐到一个小巷子里。别小瞧这一次的曲折,将周边的市井喧闹与车水马龙完全隔绝。

那天来的时候是黄昏,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到书店里来,打到书架上、座位上,打到忙碌的人们脸上。不愧是川大学子书店,感觉在此看书的人气质都不一样,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和外面商业书店呈现出的气质完全不同。有一个小细节挺有意思,出于工作需要我想拍些照片记录,不料还被邻桌的一个小姐姐给怼了一句:拍啥呢?有什么可拍的呢?所以,划重点:这里是正儿八经看书的地方,拒绝网红和KOL打卡拍照。

书店入口处的小黑板,会定期更换推荐书单,从中也不难看出库闻书店的调性

如果真的是一个待着很舒服的书店,我是可以点一杯咖啡坐一下午的那种。库闻书店很安静,没有商业书店里炫目的灯光和快节奏的音乐,在这里你会忘记时间,只闻得到书香和咖啡香。他家的书多是文学、哲学、艺术、生活美学相关,通常每两三周就会更新书单,最近上新了《译文纪实》系列丛书,译者是川大校友何雨珈。书店的运营负责人介绍说,这里经常会邀请作者举办沙龙分享会,也会和川大教授合作通识课,每周还会定期举办观影会。

冷冰川在库闻书店召开新书分享会

在店里你还能看到书店和川大出版社合作开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很多灵感和元素来自于川大博物馆。例如皮影元素的文创产品,就取材于川大博物馆丰富的皮影收藏。

紧邻着成都一环路,地铁8号线川大望江校区站,这的确是一个闹中取静的读书好去处。现在很多学生放假回家,书店会更安静。不妨趁这几天阳光正好,去库闻书店坐会儿看看书,尽情让知识洗涤掉平日的浮华污浊吧!

你知道在这座城市,读书和放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了吗?在这个急速奔跑的时代,他们用这种小众的生活方式试验出一种美学生活的可能。让更多有缘人认可并追逐这种可能,是大地书房和主理人陈果两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我给它取名叫书房,没有叫书店,也是寄予了某种期待。书房是以前文人会知己好友的地方,我希望更多有共性的人被这个磁场吸引到一起,大家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这种情怀让我想到了《陋室铭》里的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世间还有比“高山流水觅知音”更难得和幸运的事吗?

大地书房有点难找,在二环路边上一个小区的顶楼。难得的是,它有一个屋顶花园,每年春夏,紫藤萝花盛开,友人在此喝茶读书、长谈欢唱,惬意得很!

连店猫小四晚上不管跑多远,白天一定准时回来营业,看到有人来会热情地朝你走过来

楼顶花园经常举行音乐人的聚会

主理人陈果也是爱书狂人,这里的3000多本书多半是她的个人收藏,人文社科居多。很多读者不知道在当下的心境下读什么书,陈果就会给他做一些恰当的推荐。她以前是成都某高校教“生活美学”课程,因为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也想充分践行自己的“生活美学”理念,于是从高校辞职创业,2018年开了这家“大地书房”。除了看书以外,陈果还是十分热爱音乐,于是屋顶花园就常常成了她和音乐人朋友的音乐现场。书房里所有的盆景都是陈果亲手所采所栽,她会不定期上山去采一些苔藓等植物,所以她的书房,一年四季都充满勃勃生机。

大地书房主理人陈果

大地书房出品的新年福袋,将炼金术士五元素与柏拉图完美立方体融合,每种元素对应陈果推荐的两本好书

“疫情之下,大家可能会更想把当下的每一天都过好,把自己的心情照顾好。这个社会有一部分真正能挣钱的人去创造财富就够了,也需要有人保持一个较低的物欲,去为社会做更多精神层面的引领。”

大地书房是24小时开放,经常会有会员把这里当成一个家,随时来放空休憩。也许这个时代,每个千疮百孔的灵魂都需要被治愈,然后重新出发。

早在2017年,漫成都作为第一家媒体就曾挖掘和写过这家书店,只不过那会它叫“毛边书局”。这家在成都经营了20多年的书店,名人书友遍天下,已故的流沙河先生还曾为它题写店招。三年过去了,毛边书局主人傅天斌先生的私人藏书已从12万册涨到了30万册,毛边书局也不仅仅是当初窝在老旧小区里卖卖旧书的一个小小书店,而成了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链接。

2017年,傅天斌在他的毛边书局

每天早上10点,桃蹊社区的很多居民送完孩子上学,就会来到桃蹊书院,翻翻书籍报刊,点一杯茶,坐在舒适的座位上晒晒太阳,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如果有朋友拜访,干脆就约在书院见面,这里又变身成居民们的会客厅。到了下午,把孩子从学校接到这里,写完作业再回家。连傅天斌都说,桃蹊书院已经融入周围6个社区,18万居民的生活。从桃蹊书院的落地不难看出,一座城市在打造“书香社区”、“文化地标”方面所做的努力。

如今的桃蹊书院

我来的时候是个工作日的上午,人很少,一楼的座位上零零散散有些考证书的年轻人在上自习,还有些老人在喝茶看报。店里很安静,工作人员无论是打扫卫生、还是整理书籍,甚至是走路的步调,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打破了这份安宁。二楼当时正在举办社区的“垃圾分类”培训,封闭的空间完全不会惊扰到看书的人。三楼则是“毛边书局”,陈列着傅天斌先生的所有藏书,还有很多是难得一见的古籍哦!周末的时候,通常还会举办绘本亲子阅读、巴蜀名家讲座等活动。

三楼安放着傅天斌的30万册藏书

傅天斌收藏的线装《西藏通览》

在桃蹊书院从早上坐到中午,太阳光从一面大的玻璃墙照射进来,觉出一种久违的幸福感。我想起了自己还在读高中时,每周日上午雷打不动地去家附近的新华书店看书,也是这样的阳光。那时候,阅读为我打开一扇窥探外面世界的窗,自己从繁重的学业里抽出的这一小段读闲书的时间,竟成为日后回想起来难忘的快乐时光。如今,我们有了更多的闲暇与自由,怎么就再不爱走进书店,翻看一本闲书了呢?

后记

当然,成都用心的书店,绝不止是以上我们看到的三家。一定还有很多的书店,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接纳、包容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男女老幼,也构筑了“中国书店第一城”的文化魅力。哪怕只是远远亮着的一盏阅读灯,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足以让疲惫的人心感到温暖。文化行业尤其需要精耕细作,我们希望在这个喧闹的时代,出现更多耐得住寂寞、踏实、有韧性的人,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为热爱而做、为理想而做、为社会而做、也是为自己而做。

我们相信,一切坚守,终将被看到。

文字|十里

图片|十里、怡霏、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十里

监制丨王红漫成都小编:manchengdu2019(微信)

合作:jinshanmama2014(微信)

0 阅读:0

漫成都

简介:深度感受这座城市气质,探索真正幸福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