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世友出生在河南信阳新县许家洼村,此地距离少林寺470公里,在出门基本靠走的年代,这是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距离,如果没有特殊机缘,许世友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少林寺。
不过,许世友是幸运的。
8岁的时候,许家洼的村民集资,请了一名拳师到村里教武术。
此人名叫林子金,河南登封人,在少林寺练武多年,这次下山到许家洼,一是教拳挣钱,二是选拔资质不错的弟子。
许世友生来就爱打爱闹,看到身手矫健的林子金,便整天在林子金身边伺候,做些端茶倒水洗脚的杂务,希望得到林子金的认可,将来带他去少林寺。
以前的武林规矩森严,师傅和弟子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爹和儿子的关系。
如果不把师傅当成爹来伺候,师傅是不可能真正认可弟子的,更不可能传授弟子真本事,所以许世友卖力的伺候林子金,不禁让林子金觉得:
“嗯,孺子可教也。”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林子金在许家洼的任教期满,即将返回少林寺。许世友立即回家,央求父母允许他跟着林子金去少林寺,这样不仅能学到真功夫,还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
许世友的父母肯定舍不得,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家里本来就穷,许世友又饭量大,留在家里实在有些难以承担,去了少林寺,不管能不能学到本事,起码有口饭吃。
思来想去,父母便答应了许世友的要求,放他去少林寺。
临行前,母亲取出一件破棉袄给许世友穿上:“三伢子,好好听师傅的话,切莫任性。”父亲也依恋不舍的叮嘱道:“到了少林寺好好练武,将来挣碗饭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在《游子吟》里描述过的动人场景,在许世友离家的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而父亲的叮咛嘱托,和我们的老父亲简直一模一样。
就这样,许世友带着全家的希望,跟着林子金到了少林寺。
刚到少林寺,林子金便带许世友拜谒了初祖庵,告诉他,这就是达摩面壁九年的地方,你仔细看,墙上是不是有个人影?那是祖师爷留下的。
许世友定睛一看,好像......真的有个人影,回头便和林子金保证:“师傅,我一定努力练功,您放心吧。”
从此以后,许世友的任务就特别重。
每天的必做功课是给林子金倒尿壶、洗衣服、洗脚、烧水做饭,都忙完以后,还要练习刀枪剑戟棍棒拳脚的基本功,一天下来,许世友累的浑身酸疼。
到了晚上,许世友终于可以休息了,但不是在宽大的床上睡觉,而是在两米高的墙壁上,插五根一尺长的木桩,躺在上面练睡桩。
地方那么高,木桩那么窄,可想而知,体型魁梧的许世友睡得肯定不舒服。
有次许世友做梦,不小心翻到地上,林子金提起木棍就打,还不让许世友哭,说是菩萨打的,哭就是亵渎菩萨。
许世友一听,哪敢哭啊,爬上去继续练睡桩。
不过,少林寺的生活虽苦,效果却很明显。
许世友后来回忆说:
“刚练时,头晕脑胀浑身浮肿,大便都没法蹲下,但练的久了,人就变得膀大腰圆,臂腿可有劲了。”
到16岁的时候,许世友已在少林寺苦练八年,不仅学会齐眉棍、心意把等少林套路,还把身体锤炼的一拳击断碗口粗的杉树,一刀劈断12个铜板,用力抓人能撕下皮肉,简直猛如金刚。
当一个人拥有了超越普通人的力量,便自然要做超越普通人的事,这就是韩非子说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许世友也一样,在少林寺练了一身好功夫,就不可能安心做农民,也不可能心平气和的吃闷亏,所以少林功夫给许世友带来的,便是一股掩盖不住的侠气,他自己在《反省自传》里也说过:
“我学会了十八般兵器,也学过飞檐走壁,我下了苦功夫。这时自己觉得了不起,称得起英雄好汉,将来我要打尽人间不平事,除暴安良。”
16岁那年,林子金到南阳、麻城一带比武访友,许世友发现离家不远,便和林子金请假,想回家看望父母。
刚回到许家洼,许世友便遇到堂兄的牛踩了地主的棉花田、被地主少爷暴打的事。许世友上前理论,说踩了东西赔钱就是了,干嘛打人?
地主少爷一脸嘲讽:“你赔的起吗,穷鬼。”
许世友大怒,当即使出“连环三通天炮”,照地主少爷的面门打去,结果一下就把人打死了。
许世友非常害怕,匆忙看望了母亲,便回去找林子金。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林子金能怎么办呢,看着跪在地上的许世友,只能掏出八块银元让许世友跑路,并告诉他:
“日后你惹出祸来,不要把为师说出来啊。”
许世友收起银元,告别师傅,投奔了一个师兄。
然而到年底时,师兄在家里开赌盘,导致一群街溜子到家里抢钱,许世友为了给师兄出气,便和街溜子发生混战,不小心又打死一人。
不到半年的时候,许世友就背了两条人命,他也知道,正常社会再也容不下他了,唯一的出路是参军,利用军阀部队的封闭性,躲避地方政府的搜捕。
于是,许世友到洛阳投奔做军官的舅舅,参加了吴佩孚的童子军,每月有12.5元的军饷,许世友感觉很满意,决定跟着吴大帅好好干。
在吴佩孚的部队,虽然许世友又背了一条人命,但因为有舅舅的庇护,再加上一身功夫出类拔萃,得到团长的欣赏,许世友不仅没有背处分,还在三年内升为连长,月薪涨到16元。
有时候他也觉得:“这个单位来对了。”
2、
1926年8月,许世友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驻防湖北武昌,许世友迎来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那时国共大革命已经风起云涌,南方各省都有共产党员做工运、农运、兵运工作,而许世友所在的团,便有共产党员傅孟贤在宣传革命理论。
傅孟贤感觉许世友性格刚烈,和喝兵血的旧军官不同,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
他找到许世友,讲了一通共产主义的远大前景,听完以后许世友一拍大腿:“这不就是我在少林寺时的想法吗,除暴安良扫清人间不平事,什么都不说了,干。”
于是,经傅孟贤介绍,许世友加入共青团,有了正式的政治身份。
一年后,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大革命已经彻底失败,革命者到底何去何从,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叛变了,很多人牺牲了,但也有很多人坚持革命。
1927年8月,许世友转为共产党员,并和傅孟贤商量决定,离开旧军队,到黄安、麻城一带找共产党。
临行前,许世友亲手把黄埔军校出身、经常克扣军饷的连司务长给一刀砍死,并取走他身上的钱......
当时许家洼归湖北麻城,许世友到麻城找共产党,其实就是回乡。
因为早年在故乡留下武功高强的名声,又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还是共产党员,所以刚回乡的许世友,便被推举为六乡农民义勇队大队长兼炮队队长。
所谓炮队,其实就是打当头炮的敢死队,可见大家对许世友的定位还是蛮准的。
做了义勇队大队长兼炮队队长以后,许世友带着同志们搜集破铜烂铁,打造成大刀长矛之类的冷兵器,或者把竹竿削尖,抹上猪血,再放到油锅里炸一遍,这样做出来的硬竹竿,一捅一个血窟窿。
打造了武器,许世友就带着炮队出发了。
义勇队驻地附近,有个叫“福田河”的镇,地方政府在福田河设立了税局和盐卡,凡是路过的人,他们都逼着交钱,名曰完税。
许世友决定端掉这些兵痞,能给老百姓除害,此外还能夺他们的枪,武装义勇队。
于是,许世友和炮队队员们扮成卖柴的,专门和逼税的兵痞们迎面相撞。
他们问许世友:“做什么去?”
许世友:“老总,卖柴去。”
兵痞们不依不饶,让许世友先完税再卖柴,许世友假装不理解,说卖柴都要完税啊?兵痞们不耐烦的说:“少废话,不完税就全部充公。”
许世友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喊炮队队员们过来完税,等人聚齐以后,他们便从柴里抽出大刀,砍瓜切菜似的把兵痞们砍翻在地,尤其是那个领头的,许世友刀光一闪,脑袋飞出几米外。
这身手,比梁山好汉都猛。
1927年11月,许世友带着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从此开始波澜壮阔的革命军事生涯。
此后十年,许世友每战必争先,做了五次敢死队长,负伤七次,由于红军缺医少药,每次负伤以后,许世友只能亲自动手挖出子弹,然后在伤口上涂抹窝瓜瓤,这就算处理伤口了。
随后,穿上衣服,等待命令,再次出征。
凭借超凡绝伦的功夫,以及不怕死的性格,短短三年时间,许世友便升为红军团长,晋升速度非常快。
对于这件事,他曾在回忆录里说:
“战斗频繁,人都被打没了,你是共产党员,不干不行。从战士到团长,我打了上千次的仗,有些小仗一天打几次,算也算不清。从战士打到当干部,我逐步学会带兵打仗的本事。”
三年打了一千场仗,这种高频率的战斗,意味着庸人、常人、混日子的人早已被淘汰了,能活下来并且成长起来的人,无一不是脑子灵光、意志坚定、主动寻求成长进化的。
许世友的成功,本质上是红军的成功。
而红军这个革命大熔炉,也彻底改变了许世友。
黄麻起义之后,许世友带着义勇队回乡打游击,条件非常艰苦,经常用葛根、杨桃、竹笋充饥,而且每次找到一些野果野菜,大家都是一起分着吃。
虽然食物不好,但大家都是革命军人,很少有人因为吃的不好而抱怨,所以战士们能团结起来共度难关。
这样的场景,对于旧军队出身的许世友来说,是第一次精神层面的洗礼。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地区远征。
由于长期强行军,很多战士的脚都磨烂了,边走边流脓血,有的战士甚至鞋都没有,用破布包着烂脚行军,走过去留下一串红色的脚印。
就这,他们都没有抱怨,反而在休息的时候,憧憬革命成功后的生活。
有个战士问许世友:“团长,革命胜利以后,还要天天爬山吗?”许世友微微一笑:“还要继续爬,到时候我送你去学堂,爬文化山。”
炊事班长在旁边搭话:“要是我啊,就用伙食尾子买包好烟,一天抽完,那才叫美呢。”
此外还有人抱着拐杖睡觉,有人用玉米须替代烟丝缓解疲劳,有人啃着冻硬的干粮,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叫苦。
以许世友大大咧咧的性格,根本不在乎生死,但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革命阅历,触碰到许世友内心最柔软的一面,让他终生难忘。
12月份,部队要翻越大巴山,许世友又和战士们谈起“解放后如何改造大巴山”的问题。
有人提议修一条公路,有人提议炸掉大巴山改造成农田,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要把大巴山留着,让子孙后代知道胜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许世友听着大家的讨论,强悍的神经又震撼了一次。
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改头换面埋下伏笔。
3、
1936年2月,随着一系列战役的失败,张国焘“南下四川”的计划彻底破产,红四方面军的怨气很重,希望北上和中央会师,许世友也和同志们议论:“看来北上才是出路。”
张国焘也知道,军事失败导致政治路线失败,北上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红四方面军第三次翻雪山过草地,并和红二方面军会师,同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长征结束。
而在北上途中,许世友升为骑兵师长,指挥3500骑兵做开路先锋,到长征结束的时候,共计作战72次,只剩下200余人,不过骑兵师的牺牲,给红四方面军换来三万头牛羊和大量粮食的补给。
正因为功劳大、牺牲大,所以许世友才会有之后的不理解,并完成最终的人生转变。
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包括许世友在内的红四方面军干部,都被调到红军大学学习,其实就是有追随张国焘的前科,在没有确认忠诚度之前,中央不敢完全信任。
去延安的路上,红四方面军的红大政委何畏,组织了一次会议,讨论到底要不要去陕北,多数人的意见是不去,但许世友说了:“我是去学习的,会有什么问题?”为此还和何畏大吵一架。
其他人都劝许世友,听何畏的吧,不要去陕北。
许世友直接说了一句:“张国焘和陈昌浩错了,不管我们的事,我们是人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句话说的光明磊落,毫无破绽。
但是到了陕北之后,许世友发现不对劲了。
1937年3月,西路军在甘肃全军覆没,延安的一些人开始批判张国焘,说是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导致了西路军的失败,而且批着批着,矛头指向整个红四方面军,并说许世友是张国焘第二。
这样一来,许世友就不理解了:
“我们付出那么大的牺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说我们对革命不忠诚?再说了,张国焘的错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没文化,以为张国焘是中央代表,就能代表中央而已。”
随着批判张国焘的阵势逐渐升级,针对许世友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许世友有些担心生命安全,便想了一个逃跑计划——
他联系了30多名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准备步行七天七夜,从陕北到汉中再到四川大巴山,和留在那里的刘子才部会和,在川陕地区重举红旗,让那些批判他们的人看看,红四方面军到底是不是革命的队伍。
如果这件事真做成了,许世友的革命前途就完了,连带着红四方面军,也要背上“坚决闹分裂”的罪名。
不幸中的万幸,教员阻止了他们的逃跑计划。
许世友原本计划4月4日晚10点出发,路线图都画好了,还给教员写了一封亲笔信,说明去四川找刘子才的理由。
结果下午4点的时候,参与逃跑计划的王建安觉得不对,不能无缘无故的离开延安,否则跳进黄河都说不清了。
想到这里,王建安立即向谢富治汇报,谢富治报告给教员,教员命林彪抓人,就这样,许世友的逃跑计划流产,被留在延安。
早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教员就认识了许世友,还把他的名字“许士友”改为“许世友”,希望他做世界的朋友,所以教员是非常认可许世友的。
现在出了这件事,教员想给许世友一次机会。
于是教员带着一条哈德门香烟,到许世友的窑洞里拜访他,并给许世友三鞠躬赔礼道歉,但当时许世友正在气头上,冲下来给了教员一拳......
幸亏罗瑞卿挡下来了,要不然凭许世友的功夫,这一拳的后果不可想象。
虽然许世友的态度不好,但教员还想再给许世友一次机会,而许世友发泄过不满情绪之后,也觉得冲动了,便提出亲自去见教员,并要求按照军人的习惯,配枪见面。
对于许世友的要求,教员同意了。
这是教员的自信。
他和许世友打过交道,不相信许世友是不讲道理的人,更不相信红军干部会向主席开枪。
而许世友也和教员打过交道,不论是长征时的私人交往,还是南下和北上之争,许世友都认可了教员。
这次提出配枪见面的要求,我认为是强悍的性格不允许他轻易低头,要用这种不可理的要求,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教员和许世友可以说是同频共振——
你要台阶,我就给你台阶,你下了台阶,就要和我承认错误,很公平。
于是,罗瑞卿把子弹上膛的驳壳枪交给许世友,许世友提着枪走进教员的院子。
这个时候,许世友能怎么办?
真的开枪吗?
参加红军十年,打了上千场仗,并且在红军大熔炉里完成精神洗礼,许世友怎么可能真的对主席开枪?
如果不开枪,又提着枪站在那里做什么?
许世友便直接给教员跪下,承认逃跑计划是错误的,教员听完大笑:“许师长,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啊。”
后来许世友说:“主席太知心了,他太了解我们这些干部了,尤其是我们心里的苦、心里的痛。他说几句话,就好比醍醐灌顶。”
所以这件事,其实是教员和许世友的一场心理战,不见硝烟,教员却把许世友拿捏的死死的。
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莫过于此。
从此以后,教员通过团结许世友,团结了红四方面军的干部,而许世友追随了真正懂他的人,完成人生的真正转型。
4、
许世友的一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种人生境界。
年轻的时候,许世友是身怀绝技的侠客,他有打抱不平的宏愿,也有实现宏愿的个人手段,此为见自己。
参加红军以后,许世友经历了上千次战斗,行走万里山河,见识到天地之广阔,体会到斗争之残酷,在国共两股强大力量的博弈中崛起奋进,是为见天地。
到了延安,追随了教员,许世友即将追随那面伟大的旗帜,用手中的枪为人民服务,等解放军定鼎中原让江山改变颜色时,许世友便见到了众生。
许世友的人生是圆满的,但他还有遗憾,就像他在《浪淘沙·解放一江山岛》里写的:
碧浪万千重,多少英雄。当年小试海陆空。愁岛荒山今胜地,万紫千红。
立石志奇功,壮志长虹。怒看海峡走蛇虫。誓扫妖氛还国土,金马台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