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剧的诺贝尔获奖者,他的发明改变了全世界,却又杀害了数万人

北街老酒 2024-11-02 14:26:46

这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次诺贝尔化学奖。这名科学家仅凭一己之力,就解决了数千年来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仅使人类得以继续繁衍,更塑造了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然而,当他在领奖时,却遭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抗议该奖项的颁发。这位便是史上极具才华却又充满悲情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

时间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全球盛行鸟粪贸易。在秘鲁海岸附近的岛屿上,聚集着数百万只海鸟,它们的排泄物堆积如山。很快,这里的鸟粪生意异常火爆,价格一度飙升至每斤76美元,相当于4斤鸟粪就能换一斤黄金。

那么,当时的人们为何如此热衷于鸟粪呢?这要从人体内部说起。人类DNA包含氢、碳、氮、氧、磷这5种化学元素,其中氮不仅是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必要元素之一,也是血红蛋白的一部分,更是DNA和RNA的核心成分。所以,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氮。虽然我们可通过植物和动物摄取氮,但植物只能从土壤中吸收。由于年复一年的种植,土壤中的氮终会消耗殆尽,导致作物无法健康生长,粮食产量减少。为提高土壤中的氮含量,就需要使用含氮量高达20%的鸟粪。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全球对氮的需求极大。到1872年,这里的鸟粪已所剩无几。当时,英国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曾发出可怕预言:如果世界无法找到另一种获取氮的方法,那么整个人类将会因大饥荒而所剩无几。

其实,我们周围并不缺少氮,比如空气中78%都是氮。但这里的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以三重键结合而成,十分牢固,无法直接被人类和动植物吸收。若要使用它,要么靠闪电破坏三重键,分解成个体氮原子,形成氮氧化合物,并与大气中的水滴反应,降落至土壤中(这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要么利用土壤中的细菌打破氮的化学键,但这无法大规模产生氮化合物。

于是,化学家们不断寻找能将氮气转化为可利用形式的方法,并进行了大量实验。最终在1904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一种高效方法。他先将一小块鹅片放进压力容器内,然后对氮气和氢气进行加压加热。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哈伯发现以鹅片作为催化剂时,氮气的三重键会断裂,进而与氢原子结合,使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氨。

之后,德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将哈伯的工艺商业化。至此,氮肥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它不仅使粮食产量激增了4倍,养活了数十亿人,而且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地球人口暴涨了40亿人。可以说,我们如今的生活都得益于哈伯的发明。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伟大的成就,为何在诺贝尔颁奖盛典上不受待见呢?这一切都要归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爆发时,哈伯自愿参军。与爱因斯坦等和平主义者不同,哈伯是个极端的爱国者,他参军的目的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才华帮助祖国赢得胜利。

战争爆发数月后,德国军队很快用尽了炸药。由于硝酸铵不仅是一种出色的肥料,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爆炸物,于是哈伯决定以氨为原料,将其改制成用于制造爆炸物的硝酸盐,他的工厂也变成了德国的火药库。从“空气制面包”到“空气制炸药”,哈伯认为化学可以为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1914年12月,他又试图制造一种比空气重的低浓度致命气体,用于沉入敌人的战壕中,并将目标锁定在氯气上。尽管当时遭到所有人的极力反对,但哈伯坚信,如果战争能以这种方式更快结束,那么将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次年4月,随着微风将168吨氯气吹向盟军的战壕,很快便横扫了整个盟军阵营。任何吸入气体的士兵都会经历可怕的死亡,因为氯气会猛烈刺激肺部的粘膜,导致肺部充满大量泡沫状液体,最终在极度痛苦中窒息而死。据不完全统计,在一战中,有超过10万名士兵死于哈伯的化学武器。

这种滥用科学的行为为他招来了极大的争议和批评,他甚至一度被视为战争罪犯。最终在1934年,弗里茨·哈伯因心力衰竭在一家酒店去世,结束了这传奇而又矛盾的一生。

虽然他的科学贡献不可否认,若没有氮肥的出现,全球农业将难以维系,但作为科学家的他,又用自己的知识亲手发明出臭名昭著的化学武器。后人对于他的讨论,究竟是对是错,是天使还是恶魔,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0 阅读:18

北街老酒

简介: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