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他弃水就山的真相

史说新读 2023-11-14 10:02:02

说起史上纸上谈兵的典型,首推赵括,其次就是失街亭的马谡了。

而马谡之所以被认为是纸上谈兵,除了弃水就山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三国志·马良传》中的那句“好论军计”,这与赵括年轻时“言兵事,天下莫能当”,以及与父亲赵奢论军计,“奢不能难”,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

然而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赵奢与儿子论战,被怼的哑口无言,“然不谓善”,赵奢虽然无言以对,但总觉得赵括说得不对。

而马谡虽然好论军计,诸葛亮却深以为然,不仅认为他说得很对,而且还经常用其计,比如平定南中时,马谡认为心战为上,于是七擒孟获,收羌人之心,南中七郡也成为蜀军最重要的兵员基地,蜀汉后期主力之一的无当飞军即是以当地的蛮夷兵所建。

再比如,建兴六年,第一次北伐之前,诸葛亮以马谡之计,利用曹睿和司马懿君臣相疑,用反间计使司马懿被削了兵权。

这与自小生活在温室之中,从来没有一计一策的赵括是有天壤之别的。就算不能将当时的马谡称之为胯下之辱前的韩信,称他是刚出山时的司马懿、担任军师祭酒之前的郭嘉那是完全可以的。

你能说那时的司马懿和郭嘉是纸上谈兵之辈吗?一个参谋从未独领一军不能说他不懂军事,只会纸上谈兵。

所以,北伐之前,马谡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参谋,一个不可多得的权谋老手。

另外,马谡也不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新手。

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会说,马谡是靠着兄长的关系才得到诸葛亮赏识重用的。确实马谡的四哥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匪浅,早在刘备任荆州牧时,诸葛亮就推荐马良成了刘备的幕僚——左将军掾,马良也曾在给诸葛亮的信中称呼他为“尊兄”。

但是诸葛亮这样一个连亲儿子都不提拔的道德完人,又怎会为了一个好友的弟弟而破坏自己多年积累的声望呢?

实际上,马谡年轻时就已经在荆襄享有盛名,“马氏五常”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良的一个。后来又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川取蜀,刘备晋汉中王后,马谡更是历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绵竹是成都的北大门,成都更是蜀汉的政治中心,在此任县令相当于北宋的开封府尹,位置有多重要可想而知。至于越嶲太守更是高级行政长官,当时的益州不过十几个郡国,马谡能担任其中一郡的最高长官,足以证明他的行政能力。而且越嶲地处西南夷,民风彪悍,叛乱频发,没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也是不可能被用在此地的。

这些都与赵括任长平主帅前没有一点从政经验,是完全不同的。

至于刘备所说的“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小编以为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马谡的声名太著,已经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这并不是说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任何行政和军事能力。从他任命马谡为一县之长官,并逐级提拔就能看得出来。

而当时的马谡已经被诸葛亮“深加器异”,刘备担心诸葛亮会把他当“救世主”看待,越级提拔,所以才有此言,相当于给诸葛丞相打预防针,以防他拔苗助长。

至于第二点,也是小编想重点说的一点,同时也是他弃水就山的根本原因。

《三国志》中说,马谡在接受守街亭的任务后,便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了街亭,并先于魏军赶到。在查看了一番地形后,决定舍弃下面的要塞上山。这时王平认为上山不利,他“连规谏谡”,但“谡不能用”。不久张郃大军来到,看到蜀军不占大道上的要塞反而上了山,于是“绝其汲道”,蜀军困渴难耐,最终大意失街亭。

我们先不管马谡如果在山下列阵能不能守住街亭,古往今来对他最诟病的一点就是舍弃水源,自绝水道。

那么这里要问一句:屡有良策的马谡会看不到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吗?就算马谡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事(入川取蜀、越嶲抚夷肯定见过),兵书中关于傍水下寨,水源问题的描述那可是比比皆是,论军计诸葛亮都佩服的马谡会不知道,况且还有陈平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将从旁提醒?

那么马谡为何会执意而行呢?

最大的可能是马谡太急于证明自己了,因此舍弃了固守这样的小功,而追求更大的胜利。

来之前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一定是占据街亭要塞,堵住敌人,不让他们通过,把敌人拖在这里就算胜利。

但是对于马谡来说,这远远不够。

为什么这么说?这与马谡的成长经历有关。

前文已经讲到,马谡算得上一番风顺,但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靠兄长的裙带关系而上位,相信他也经历了不少这样那样的流言蜚语,先主临终前的评价更像是对他的盖棺定论,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就算后来兄长死后,他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丞相的赏识,“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但在众人眼中仍摆脱不了“关系户”的窠臼,只不过原来是靠兄长(马良在战死之前是蜀国侍中),现在是靠丞相。所以才有宿将魏延、吴壹等一众选择时,众人皆言他们谁都可为先锋,唯有诸葛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一直被众人蔑视,却被诸葛亮独宠,隐隐又有接丞相衣钵的意思,你说马谡会怎么想,自然是急于证明自己。

就像我们小时候被同学笑话干啥啥不行,有一个老师说了一句:某某同学某科成绩很好,提议让他当某某课代表,这个同学会怎样?自然恨不得明天就考试,以证明给大家看,老师没看错。

这时候的马谡就处于这种心态。

所以,马谡在看完地形后,就决定对诸葛亮的部署进行修改。

而他的修改也不是毫无依据,据《三国志》等书的记载,街亭在群山山谷之中,而且两侧的山都很高,其中一侧被称为南山的,顶部平缓,三面皆陡峭,易守难攻,马谡选择的就是此山。

按照马谡的想法,依托城池利于守,依托山势利于反击,可以最大限度的争取军功。至于水源问题,他认为张郃军为断粮道而来,必急于求战,而自己居于坚城之外,必然会首当其冲,到时以逸待劳,又居高临下,一场快速的反击歼灭战可期,这样水源将不是问题。

然而他没有想到,张郃更是个老江湖,他看到蜀军的布置,立即猜出了马谡的意图,并不急于攻山,而是绝其水道困山。马谡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

可以说,马谡太急于证明自己了,导致了他的兵行险着,这也是他被诸葛亮军法从事而毫无怨言的原因,这样的理由怎么说得出口。

刘备也正是看出了此点,才告诫孔明马谡不可大用,但理由他也没说,毕竟这样的理由是对人心的把握,有点阴暗,一向待人以诚的刘备自然也说不出口。

0 阅读:17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