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批准“巴巴罗萨”前不久的1940年11月,莫洛托夫作为斯大林的特使访问了柏林。出发前,莫洛托夫把此行的目的罗列在笔记里:搞清希特勒新秩序的具体内容和对苏联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和德国商讨如何划分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苏联将提出一系列要求:扩大苏联在芬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地盘,把手伸到土耳其和伊朗,还要迫使德国退出芬兰。
在希特勒看来,这根本就是德国打仗,俄国白得好处。而斯大林利用扩大领土来进行对德战备的意图也很明显。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等国为了对付苏联,一直都靠英法庇护。现在英法在欧洲大陆垮台,这些国家现在都转向寻求德国的保护,德国也趁势把手伸了进来。
现在,莫洛托夫又提出了更多要求,事实上是要德国退出上述地区。事后,希特勒告诉他的将军们,斯大林的要价越来越高。为了结束这种局面,德国必须让俄国屈服。
斯大林从没有指望过和德国建立长期的和平。但按他的估计,德国和西方之间的战争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可出乎意料的是,波兰以及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大国的法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败亡。万字旗在半个欧洲上空飘扬。据说斯大林曾这样问他身边的人:“他们竟一点也不能抵抗吗?”另一次他则愤怒地大骂法国,并叫道:“现在希特勒肯定要打破我们的脑袋了!”
斯大林的不安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他最近才知道:红军的战斗力并不像他过去所认为的那样强大。在不久前结束的苏芬冬季战争中,对芬军占有绝对优势的苏军被拖住了四个月。只是在付出数倍于敌人的伤亡代价后,红军才勉强取胜。军队的缺点在这场冬季战争中暴露无遗,而这一切都被德国人看在了眼里。苏芬战争的纪录片成为希特勒和将军们取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