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过年了。
曾经有一样食物,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制作,这种食物在南方的稻米区十分常见,它就是炒米。
汪曾祺先生在《炒米与焦屑》一文中就介绍过炒米:“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很传神的描述了炒米的制作过程。
安庆作为以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当然也会有这种食物。
炒米,这种在安庆这个曾经的鱼米之乡存在至少也快百年了。看上去,只是米,最多只是炒过而已,没什么特别。
制作方法也很简单,过去是自己在家炒或者请师傅来炒,现在都有专门的小作坊来制作。你会看到小作坊里一位师傅坐在高脚凳上,面前一口大锅。师傅把泡好的米倒进锅里,用一个小笤帚顺着一个方向不停的炒,你能看到洁白的米渐渐变成金黄,伴随着轻微的米粒在锅里蹦跶发出的声音,能闻到油香味渐渐弥漫。等到所有的米都变成金黄,米粒入口香脆,几乎没有什么水分的时候,就算大功告成了。炒好的米十分干燥,不易变质,放上十天半个月也没关系。入口嚼,满口生香。算是一种不错的小食。
过去用糯米较多,现在都改用长粒的籼米了。
炒制的米比较坚硬,牙口不好的老人可能就嚼不动。所以就有了不是炒出来的炒米,即炸出来的炒米。这种炒米就不像炒出来的那么坚硬,因为脱水迅速,还保持了比较蓬松的口感,也是现在大部分人家的选择。
安庆人吃炒米的方式很多元,比较常见的是甜咸两种,加糖泡,味道甜滋滋。加盐泡,如果是在过年,安庆人会加两个“炆蛋”,按照过年的老规矩,新年家里来客人,多半会奉上一碗炆蛋泡炒米。
炆蛋,其实就是茶叶蛋
但是,真正代表安庆过年特色,炒米的高端吃法,鸡汤泡炒米是绝对的头牌。其地位是骨汤泡炒米、牛肉汤泡炒米等都无法撼动的。
一碗鸡汤泡炒米,对于安庆人来说就是过年了。
听郭德纲相声,里面说到谦哥喝鸡汤要当年的小雏鸡。安庆则相反,至少得一年以上的老母鸡,最好是下过蛋的土鸡,这样的鸡膘肥体壮,煨出来的鸡汤才香浓好喝。
安庆人煨鸡汤,讲究点的都会用吊子,一个大吊子,一只两斤以上的老母鸡,只要加点盐,放在小火上,慢慢地煨上一天,鸡肉的鲜味完全融在汤里。掀开看,满眼的金黄,安庆人眼里上好的鸡汤汤面上是要漂着金黄的鸡油的,这是鸡汤泡炒米好吃的关键。鸡肉呢,也是已经酥烂,筷子一戳就已经骨肉分离。这意味着鸡汤已经煨到了功夫。
舀上一碗汤,上面一定要有点鸡油,配上一点鸡肉。然后倒进炒米,只消片刻,你会闻到炒米的油香与鸡油香味混合散发出的一种特别的香味。个人以为最好的吃法还是在米粒刚被泡的将软不软的时候吃,既能感觉到米粒的脆,也能品尝到鸡汤的鲜。边吃边喝,既是饭也是菜。吃下一碗,肚中有货,口舌生香,十分满足。
国人对美食的想象从未停止,鸡汤是常见之物,炒米则是一种对于大米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它不算主食,只是一种应急时的零食,但是当它与鸡汤这种美味相结合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美味。
在物质紧俏的时代,炒米这种对主食的二次加工,是那个能吃饱饭都不容易的时代的一种奢侈品。而鸡汤,则更是一年之中难得的美味。也就只有过年,人们才能奢侈一把,做点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来慰藉自己饥渴的味蕾和胃。一碗鸡汤泡炒米,是那个时代难得的美味,也是现在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记忆。
把年味融在美食里,把对家乡的记忆融在一碗汤里,煨上一吊鸡汤,泡上一点炒米,又要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