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封常清威震西域,安史之乱为何被唐玄宗处死?

冰点历史吖 2025-02-24 11:32:16

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定高昌,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为唐王朝打开了经略西域的门户。百余年后,两位异族将领的命运却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画下血色句点——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禄山起兵范阳的消息传至长安时,正在华清宫沐浴的唐玄宗不会想到,他即将亲手斩断帝国最后两根西域支柱。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安西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在葱岭以西策马扬鞭。这位高句丽后裔凭借征讨小勃律、石国的赫赫战功,让吐蕃与阿拉伯帝国皆闻风丧胆。其帐下判官封常清的经历更为传奇:这个三十岁前还在替外祖父守墓的河东子弟,仅凭一封自荐书便得到高仙芝赏识,从一介布衣成长为节度留后。

天宝十载(751年),怛罗斯之战的失利并未削弱唐廷对二人的倚重。高仙芝升任河西节度使,封常清接掌安西,两大名将如同帝国的左右臂膀,牢牢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封常清在华清宫面圣时,安禄山已攻陷河北。面对玄宗的惊慌,封常清慨然请战:“臣请驰赴东京,开府库募勇士,北渡黄河,不日定献逆首于阙下!”这番豪言背后却是无奈——仓促招募的六万市井之徒,在洛阳城下被叛军铁骑冲得七零八落。

退守陕郡的封常清与高仙芝合兵后,清醒认识到:“潼关天险,若能固守,叛军必不能西进。”这个正确的战略抉择,却因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蒙上阴影。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初八,潼关飘着细雪。宦官边令诚捧着敕书来到军营,先斩封常清于辕门。当高仙芝被诬“弃地盗饷”时,这位西域战神对部下悲呼:“我若真有罪,尔等可声讨;若属冤枉,请为喊冤!”数万将士的哭声震动关隘,却未能唤醒远在长安的帝王。

两位名将之死,不仅让唐军失去最熟悉叛军战术的统帅,更寒了安西、北庭边军的心。七个月后,当玄宗逃往蜀地时,不知可曾想起潼关城头那两具冰凉的尸体?

历史的讽刺在于:高仙芝、封常清当年镇守的安西都护府,在吐蕃围困下独守西域四十二年;而处死他们的王朝,却在马嵬坡断送了盛世最后的尊严。

0 阅读:3
冰点历史吖

冰点历史吖

文以载道,德济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