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含冤去世9年后,罗荣桓劝其遗孀改嫁,但仅一年后就再次离婚

百年人物志 2025-04-14 11:34:51

1926年,仅读过几年小学的陈光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加入了家乡栗源区农民协会。第二年年底,在革命陷入低潮的背景下,陈光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党的领导下,陈光从一个普通的农民,经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无数恶战的洗礼下,逐渐成长为了解放军中的一位高级将领。

1928年,陈光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这一时期,刚刚入党的陈光便犯了一个错误。

陈光刚刚入党还没半年时间,加之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受到过我党系统的教育,当时,他所在连的副连长唯利是图,军阀主义作风浓厚,擅自将打土豪的东西私下分了。

因为当时红军的条件十分困难,陈光出于为党提供物质条件的考虑,便听从了副连长的意见。这件事很快便被党组织察觉。陈光也因此受了连累,被开除了党籍。

经过党组织教育,陈光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得知自己被开除了党籍,他当即难过得大哭起来。后来,党代表在调查清楚情况后,也恢复了陈光的党籍。这次事件令陈光十分难忘。他也时刻以此警醒自己。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前,经党中央批准,“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战士们的年龄平均在18岁上下,可以说是一支娃娃兵。陈光被任命为师长,萧华任政委。

战斗打响后,陈光和萧华率领“少共国际师”全体战士冲锋陷阵,第一次作战就取得了全歼敌人一个连的成绩。朱德、周恩来等人发来贺电,称赞他们“铁拳初试”。

陈光在“少共国际师”工作3个月后,便被调任红二师师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但这位师长却给“少共国际师”的战士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陈师长作战勇敢,他真诚待人、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更是值得学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长征之路,陈光率领红二师担任前卫,掩护中央纵队。在之后的长征途中,陈光率领红二师先后在多场恶战中取胜,成功掩护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尤其是在飞夺泸定桥中,红二师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5年5月下旬,红军先头部队抵达了大渡河畔。这里水流湍急,全军只有4条船,不可能短短几天就完成渡河任务,况且敌人就在身后,时间紧迫。同时,这里河面很宽,也不适合架桥。

就在这时,中央军委当机立断,下令迅速抢占距离此处160公里远的泸定桥,这一任务交到了陈光手中。一接到命令,陈光便率领红二师急行军,全体战士们在大雨不断、山高路险的情况下,昼夜兼程,一天行军120公里,终于赶到了泸定桥。

紧接着,来不及休整,陈光率领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成功夺取了泸定桥,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道路。在腊子口攻坚战中,陈光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针对陈光在长征中的贡献,1944年,党小组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1937年9月,陈光被任命为第115师第343旅旅长。平型关战役打响前,陈光陪同115师师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来到前线察看地形。

在这一过程中,林彪和聂荣臻经过慎重考虑,将陈光的第343旅作为此战主力。根据林彪“掐住‘蛇头’狠狠打,这是整个战斗的关键”的指示,陈光率全体战士与日军在战场上杀得昏天黑地,日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八路军同样伤亡惨重。

但这一战极大振奋了全国上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极大提高了我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938年2月,林彪因伤疗养,聂荣臻则有了新的任命。115师便由陈光担任代师长,罗荣桓任政委。陈光和罗荣桓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期间,罗荣桓夫妇更是为陈光做媒,撮合他与史瑞楚走到了一起。

史瑞楚曾是太原川治医专的一名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便毅然加入到了八路军行列,并被安排进入了115师卫生部工作。

陈光和史瑞楚结婚后不久,便亲历了危险重重的陆房突围战。此后,这对革命伉俪转战各地,一个指挥作战,上阵杀敌,一个稳居后方,治病救人。毛主席还曾称赞史瑞楚是“现代梁红玉”。

1945年11月下旬,为方便指挥,林彪联系陈光,要求调配他处的电台和机要人员来总部工作。陈光回电希望不调。但因林彪又在之后接连发来两封急电,陈光便交代电台负责人和机要人员做好前往总部报到的准备。

但没想到的是,因敌人突然进攻陈光部所在的驻地,部队紧急转移,电台也没能及时送到总部。这让林彪大为恼火,认为他“无理霸占电台”。

此后,陈光和林彪再次因作战问题发生分歧,加之身体原因,陈光离开了部队,来到了哈尔滨养病。直到1948年底,陈光才随东北野战军进关。

1949年3月下旬,四野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当时,陈光刚刚被任命为四野的副参谋长。但林彪却在会上当众点名批评陈光。两人的关系再次急剧下降。

1950年,陈光奉命来到广州工作,期间,在复杂、混乱的大城市这一环境中,陈光工作经验不足,尤其在一些不熟悉的重大问题上,更是显得力不从心,犯了错。

因外界一些人对他的错误进行了不适当地夸大,他对此产生了严重的对抗情绪。不久后,陈光被开除党籍,并被软禁起来。

1954年6月7日,陈光含冤去世。只留下了年仅34岁的遗孀史瑞楚和两个还没长大的儿子。此后,史瑞楚一个人拉扯着孩子们长大,为了减少外界对两个孩子的议论,她还曾给他们改了姓。

过了几年后,史瑞楚渐渐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缓了过来。但她一个人要养两个儿子,生活实在太苦。于是,罗荣桓在1963年为她牵线搭桥,介绍了福州军区政治部的一位魏姓大校。

但遗憾的是,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两人便离婚了。陈光的长子曾经透露母亲离婚的原因是“此人不诚实,隐瞒了自己结过婚,还有孩子的事实”。

这段婚姻结束后,史瑞楚再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事情了。她专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并开始寻找丈夫的骨灰。上世纪八十年代,史瑞楚又四处奔走,为陈光申诉。在她的努力下,1988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恢复了陈光的名誉,并撤销了原定的“反党”结论。这让史瑞楚十分高兴。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世纪风采》

0 阅读:43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