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灿读画四十年》2:中国艺术中的幽默感

永哥历史 2024-12-27 03:45:03

1、很多朋友都误认“幽默”是舶来品,而且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一项精华,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上就有了《滑稽列传》,有那么多幽默的人和事,怎能说中华民族不懂幽默?

2、中国人懂幽默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更早期,比如在陕西扶风地方发现的一件仰韶陶器,在红陶残片之上,有一个“尴尬”的中国人面孔!尴尬这个常常使用的名词,在艺术品上表现得如此充沛,当以五千年前这位大艺术家为第一,手法干净利落。

姜西村人面像,新石器时代,1959年陕西扶风出土

3、在这个人面像面型初具之后,只用了三笔——眼睛和嘴巴,就使一个尴尬万分的表情流传千古,到现在还在我们心中激起回荡的共鸣,而所用的工具只是一个指头。扼要的三划,尴尬而悲怆。是在嘲笑自己,或在嘲笑命运呢?

4、这使我们想到了俗话说的“哭笑不得”,也使我们想到了八大山人的那“哭之笑之”的有名署款,谁说中国人不懂幽默?

5、在长沙发现了一批青铜的胡人笑俑,现藏在旧金山的布伦达治馆中,时代当在周至汉代之间。这几位椎髻胡俑的满面笑容,在高高的颧骨间,满脸堆下笑来,笑得如此憨傻充沛,人间有什么开心的事令人绝倒如此?

胡人笑俑,长沙出土,约周代至汉代之间,旧金山布伦达治馆藏堆满脸上的憨傻笑容直令人万斛愁销。

6、在华府的福瑞尔美术馆中收藏有一对青铜虎形牺尊,体型长大,表情“蹒跚”,面部表情令人笑绝,额上皱纹叠落,獠牙锯齿如画,稚憨可爱,是否该去找牙医做齿列矫正?令人对之不禁失笑!谁说中国人不懂幽默?

青铜虎形牺尊,华盛顿福瑞尔美术馆藏

7、战国时一面金银错的猎兽纹镜,亦同样传达中国人的幽默巧思。图面上故事如画:在起初时“金钱豹”仗势欺人,但是一旦骑马金甲武士亮出了短剑,虎豹自知不敌,立刻化猛为弱,那虎豹到底是摆架势(打太极拳?)还是乞和?其手势表情令人忍俊不禁!

战国金银错的猎兽纹镜图饰

8、汉代有许多说书人的优伶俑都使人发噱,在这里只举一尊以见例,看这位手舞足蹈的说书人,手执棰鼓,眉开眼笑,正在讲人间最最有趣的故事,试把这位笑倒世间的说书人像移作太史公《滑稽列传》的封面,请看他上翘穹苍的脚板丫子如何得意忘形···

汉代说书的优伶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在图画中这种令人绝倒的例证更是美不胜收,宋代的易元吉为了画猿猴,亲自跑进深山老林与猿猴为伍,结果他不但得到了猿猴的真性情,而且进一步得到了猿猴的幽默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他的《猫猴图》小卷,画中一猴子抱着一只佩着彩带的小猫咪在扬扬得意,面孔上发出会心的微笑。小猫咪在猴子怀中亦面露笑容,但是它的哥哥(也可能是姐姐)远走逡巡,高翘着尾巴充满了惊讶和戒慎恐惧。在这个两两对立的圆周形构图上,一边是扬扬得意和嬉笑如常,另一边则是悚然而惧,惊讶万分,相映生趣,幽默异常!

北宋,易元吉《猫猴图》表现了艺术家的拟人幽默手法。

10、宋人杂剧的《眼药酸图》亦令人有会心

的微笑。在这里,一位是戴高帽着长袖袍的眼药推销员,浑身上下都是眼药的广告,眼睛的图样画满了全身,真成眼光菩萨现身说法,另一位则偻身向前,一手尖尖地指向自己的眼睛,他正是患有眼疾的病人,二者供求相需,一拍即合,有多少变化曲折,真是一台好戏。看画上人物的姿态、服装、动作、表情,丝丝入扣,如闻其声。对画体认,能不莞尔会心?

宋人杂剧《眼药酸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现代的齐白石老画师亦很富于幽默的情感,他有一幅《小鸡争蚯蚓图》,名闻世界,画两只雏鸡在争夺一条蚯蚓。白石老人画鸡雏争蚯蚓,原是田园豆篱下常见的题材,但题上“他日相呼”便别有画外之意,令人看了不禁泪下,可称之为悲怆的幽默感。

《小鸡争蚯蚓图》白石老人

12、最近看到一幅剪纸《秦琼卖马》的杰作钦佩无比。小小的一张剪纸,有英雄的江湖落魄,店小二的仗势欺人。看他那种“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的可恶姿态,真是“狗眼看人低”,看准了秦二哥的致命弱点,一定要他去卖那匹黄骠骏马。在这里只要注意一下马的眼神那一点,您就会对中国老百姓普遍都有的幽默感领略到家了。

《秦琼卖马》剪纸 民俗的剪纸以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为题材,这幅《秦琼卖马》充分表现出中国老百姓普遍都有的幽默感。

13、有了这许许多多的诠释例证,我们高兴地发现,中华民族亘古以来血统之中,早已丰沛地具有这种高贵的情操,谁说中国人没有幽默感?——真是“笑话”!

0 阅读:3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